周易导读——中国哲学的第一哲学探源

周秦汉唐,从来都是陕西关中引以为傲的历史表达,对文明的追溯也逐渐成为关中人的自觉行动。从源头而言,关中、乃至中国文化的开端正是西周,所谓“赫赫宗周”“万邦之方”。

为充分挖掘陕西精神价值潜能、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的关中脉络,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以“周文化的溯源、传承与开新”为主题,开启了2021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活动共有29人参与,团队采用“耕读”结合的实践方式,以“耕”验读、以读促“耕”,在耕读实践中寻求对周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创造性转化。

耕读:且耕且读,务本之象

为充分发挥耕读实践中“读”的效用,书院先后开展游学会讲、工坊沙龙、经典研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活动:16日晚,陕西师范大学王向辉老师带来题为《从诗经管窥礼乐宗周时代》的主题会讲,对周文化现今的开发情况进行了简要评述,并从《诗经》入手简要介绍了周文化。

17日围绕《尚书》《周易》《史记》等经典文本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研读工坊,分别以主题报告和文本共读的形式组织了三场探讨交流。

上午江求流老师以“殷周之际的宗教变革”为主题,从殷人的宗教系统、周人的宗教重建两个角度分析了殷周之际宗教变革的具体表现,进而总结了殷周之际宗教变革的历史意义。

尹兆坤老师围绕“周易导读——中国哲学的第一哲学探源”的主题介绍了周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并对周易与孔子的关系、周易的流传情况等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带领同学们从哲学的角度感受周文化的魅力。

下午王文琦老师带领同学们共读《殷周制度论》谈到了“周公形象”的问题,带领同学们拨开历史的面纱,从文献中还原真实的周公,使同学们对周公制礼作乐的意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石碧球老师在研读中表示周易的起源及传承,此次实践活动以“周文化的溯源、传承和开新”为主题,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承载,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命脉,期待书院学子主动担当起研究、传承和创新周文化的使命,围绕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产出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

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

7月18日,回溯传统,寻根周文的帷幕正式拉开。

溯源: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环三山且沿三水,处一隅以观全局。陕西关中之所以能能为周代文明的发源地,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有密切关系。18日清晨,考察团自长安出发,首先途经的是地处高台之上的沣镐遗址,“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丰镐二京乃文王所建,是为宗周故土,见证了西周最鼎盛时期的风华,此地有三水环绕,涝河居其西,潏河流于东,渭河亘其北,中间还有沣河穿城而过,地势开阔,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同学们一面感慨周人强大的国力和自信,一面思索周道之兴自有其源。

一路西行,溯周室肇基之地。伴随着秦岭山脉与北侧高原的逐渐内合,历史上的周原显现其间。午后,考察团终于踏入宝鸡厚实的土地,这里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礼乐塑中国,青铜铸文明。

18日下午起,考察团先后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岐山周原博物馆”、“扶风博物馆”“宝鸡周原博物院”等各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瑰丽神秘的青铜重器,陈列着古朴庄重的古陶珍萃,展现了周人生活的全景,诠释了周朝先民不同的生活侧面。

透过一件件精美肃穆的器具,仿佛穿越到了数千年前的生活场景中,目验西周贵族钟鸣鼎食的生活,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饮食文化,更有庄严的礼乐文化。

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

从细致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编钟和石罄是周贵族常用的乐器,既可以供娱乐享受,也兼具政治功能。为了生存发展,兵器和车马器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同学们驻足其前,牧野之战中武王“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的赳赳气势扑面而来。此外,大家还了解到出土的大部分物件都是作为陪葬品而面世,足见周人对于丧葬祭祀的重视。

各式各样的器物——农具、兵器、乐器、玉器、陶器、礼器、铜器、车马器等琳琅满目,透现出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发展和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指导老师窦晨光老师指出从陶器到青铜器,从平民到贵族,这些器物都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和规范的礼乐制度,这不仅反映周人的生活世界,更是西周精神文明的象征。

周易文化起源地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

馆内自是满目琳琅,室外的空间更带给人无比直观的感受,在指导老师梁山的指点下周易的起源及传承,考察团就宝鸡的地形进行观测。梁老师指出“周原西北高敞,东南低下,中间腹地大体平衍,南有渭水,西临千河,漆水自东而流,岐山以其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吸引周人先祖度漆沮、逾梁山,由豳地来此定居。《诗经》所言‘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在这里完全可以得到印证。”风云几度,山河依旧峥嵘;文物不言,自咏千年文明史。

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文化起源地

19日下午,考察团开始实地勘察宝鸡各地的遗址,周原遗址幅员辽阔,在岐山县周原博物馆馆长齐浩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实地考察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凤雏遗址,“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略显杂乱的草地下似隐似显可见宫殿的土基,高低起伏的地块,周人朝拜之景由传说映入眼帘。向南远眺,岐山双峰耸峙,几与天连,俨然是周原北面坚实的屏障。站在古迹遗址之上,思慕千年周风,文明的溯源,先从了解地理空间开始。

指导老师尹兆坤老师指出:“同学们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善于将文献资料和实践考察结合起来,既要了解周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内涵,也要从中积极探索古今周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为周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团队成员王瑟艺谈到:“来到这里,我们与周人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虽然时光渐渐消磨了他们生活的痕迹,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的追求却是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嵌刻在中华文化的肌理之中,成为我们不断追寻和创新的共同记忆。”

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

体悟:兴正礼乐,以绥四方

“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西周最为人所钦慕的便是其礼乐制度,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文何以另历代贤才景从仰止?考察团以探访庙宇古迹重筑精神信仰为旨归,实地参观了太王陵、三王庙、周公庙、召公亭、城隍庙等宝鸡各县古建,这个问题才有了些许答案。

考察团队在岐山文旅局工作人员的引领下,19日下午抵达岐山县京当镇岐阳村的三王庙和周太王陵,当地一位年迈的周文爱好者向我们介绍道:三王庙原名太王庙,是当地人为祭祀周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以及文王姬昌所修筑的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门额上“绵绵瓜瓞”四字出自《诗经·大雅·绵》首句,意为周人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老者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在场之人无一不被其饱满的热情所感染。

周太王陵在三王庙以北300米,驻足陵前,耳畔传来庙宇中秦腔的铿锵之音,目眺远方巍巍岐山,先祖们于此地“作庙翼翼”“筑之登登”的场景令人嗟叹,通过当地村民的介绍,考察团还了解到不仅仅是老一辈岐阳村人认为自己是周人后裔,晚辈们也在祖辈的教导下,形成了对周代先王的崇敬和对周人故土的归属之感以及对周人后辈的身份认同。

老者谈道:“在每年阴历二月份和八月份头一个丁日,他们偕老带幼,从各个村子里、从全国各地回到岐阳,来到周三王庙,参加春秋两季的庆典活动,拜谒周先王、寻根周文化。”霍美琳同学不由感慨:“周代先王乾健不息的精神令人景仰,而当地村民自觉地学习先民的历史、传承先人的精神更是让人感动。”

周易文化起源地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

20日上午,在周文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考察团前往凤鸣镇召亭存勤廉教育基地进行参访,该基地原址是西周王室三公之一——西周初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召公姬奭的采邑之地,召公被称为“廉吏始祖”,相传从前召公经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处理政务,惠政爱民,深得民心;在他死后,当地民众因为爱戴与怀念他,始终没有砍伐这棵甘棠树。“甘棠遗爱”的故事流芳千古,孔子称赞召公说:“吾于《甘棠》,宗庙之敬甚矣。”

当团队师生一行人驻足于甘棠树下,召公在树下勤政爱民的形象恍惚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召公所确立的崇德立德、亲民爱民、勤政简朴的政治思想不仅使得周王朝开创了四十余年未用刑罚的“成康之治”,还对后世政治理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管委会杨新华副主任表示:“召公所推崇的廉辩、廉法、廉正、廉敬、廉能、廉善的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社会意义。”

周易文化起源地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

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文化起源地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

随后团队前往坐落于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这里是周公家族采邑之地,也是宗庙所在,历史非常悠久。周公庙占地62万平方米,雄伟壮阔,周公正殿、召公正献殿、太公正献殿、姜嫄殿、后稷殿五处宫殿以及汉白玉周公像、八卦亭等景点井然有序,森严肃穆。

指导老师江求流带领学生行古礼向周公致敬,并谈道:“周公制礼作乐,是以礼乐制度从政治和意识形态来巩固国家新秩序,使得中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文明的政治共同体,这是对周王朝甚至于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都有巨大的贡献。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周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根基,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实践要将主题定为“周文化的溯源、传承与开新”的根源所在。”

孔子将恢复周礼作为他一生所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目标,他穷其一生“克己复礼”,梦寐以求的就是恢复周公制定的周礼,周公被儒家尊为“元圣”,历史上来周公庙瞻礼、洗心膜拜的文人雅士、名人权贵络绎不绝,这里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参观期间,考察团还遇到一位奶奶带着孙子前来膜拜周公,可见周地的民众对周公的敬仰之情。周文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浸润了周地后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

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

21日,团队赴扶风县城隍庙进行参观,讲解员提到城隍庙建庙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整座建筑依次分布在南北高差13米的台地上,以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体现了对称的美学特征,庙内古迹众多,每年还会在特定时间举办庙会,彰显了灿烂的庙宇文化,主任李海鸥提到:“我们每年利用庙会举办城隍庙文化民俗旅游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城隍庙逐渐成为陕西历史文化和民俗民情的窗口,我们要一代地啊把这种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

礼乐制度代代相承,西周时期肇始其基,正值价值信仰重建之时,先公之业,文武之功,周公之文,召公之政,需要不断申告与宣扬。

传承: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历千载春秋,踏山海归来,遗址之上的现代村落,西周遗韵尚存。考察团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通过对泥塑村、焦六村、小强村、臊子面产业基地等几现代化转型的乡村建设示范村进行走访,挖掘出对周代文明现代化转型和创造性转化具有借鉴意义的有益经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19日上午考察团前往凤翔县泥塑村,团队师生对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先生的妻子敬萍女士进行深入访谈,敬女士回顾了家庭泥塑的发家史,她细致描述了传承人胡新民先生从技艺传承的精细化、产品包装的改良升级和泥塑本身的创新性发展三大方面对凤翔泥塑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她提到现在的凤翔泥塑发展遭遇产业链断层的问题,泥塑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需要电商人才的支持。

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周易文化起源地

岐山还有一个闻名中外的“特产”,便是臊子面,团队随后在凤鸣镇北郭村著名的臊子面产业基地——美阳面馆进行参观,成员们就美阳馆的企业文化和传承理念与店长进行了交谈,王文琦老师谈道:“百年美阳的价值观包括了礼、孝、和、民、传等五个方面,这俨然是周文化以礼立序、以乐致和、以和为准、以德为先思想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20日团队来到位于岐山县青化镇的焦六村,作为当代周礼文化示范村,村十分重视村子的历史与文化,建立了村史馆。实践队员们跟随付德善书记和文书来到村史馆,了解到焦六村名的由来、当地主要产业的变化、村里的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周礼的继承等多个方面。

焦六村在村规民约中将周礼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创新发展出自己的村规民约,例如周礼优秀文化的无信不立的思想,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联系起来,并进一步以“诚信待人”、“以诚为本”的村规民约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肖阳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进入民户家中开展调研,了解到除了乡规民约,村民对周礼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体现在民俗、节庆礼节以及家训家风的方方面面,村子倡导德、孝、礼、和等根源于周文化之中的价值观念,增强了全体村民对周礼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该村因此被称为“从周礼中走出来的村子”。

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_周易文化起源地

同样受周代文明熏陶的小强村,位于岐山县京当镇,村子以“孝”为主题,营造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弘扬孝文化,将对文教传统的推崇内化为切实的行动。孝文化在周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周文王“寝门视膳”的事迹就发生在小强村的土地。小强村对孝道的传承与弘扬十分重视,开展了许多相关活动并配套了奖惩措施,使得村民的道德水准和村庄的社会风俗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成为全国“以孝治家”的试点村。

小强村村史馆内,在金荣生主任的引荐下,团队成员对岐山岐阳书院的创办人、当地名儒金怀玺先生的儿子金方先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了金怀玺先生对周礼与关学的推崇和传承。金怀玺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以《周易》为核心的周文化,而金方先生则在农作之余,致力于保护和整理其父的著作,金氏父子二人崇古好道、潜心钻研的文化精神,令团队成员们大为感动。

周易文化起源地_周易的起源及传承_起源周易传承人是谁

考察之后,成员们就如何继承和发展非遗文化;如何让地方特色产业永葆生命力,持续、健康地带动乡村发展;如何在经济基础改善的基础之上继续提升民众精神文明素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旧邦之上孕育出来的文化基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文化创新带动乡村振兴,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可取之路。

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立足溯源、传承和开新三大主题,考察团践先人之迹,对周代的迁徙和发展脉络有了立体的认知;察吉光之器,对周人的生活世界有了全面直观的把握;思文明之始,对周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和了解。

汤汤渭水,膴膴周原,作为华夏民族的后代,身居中心地,常慕礼乐风,“明明在上,赫赫在下”,对于文明开端的追溯是使命,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是责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秉持着舍我其谁的担当,积极探寻文明开新的途径,本次实践活动具有非凡的意义,团队成员在历史中寻找文明开端,在发展中探寻未来之路。实践结束之后,团队将主动为陕西开发周文化建言献策,努力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下一篇: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博大精深
上一篇: 那个什么81算手机号码吉凶的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