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钧,1943年1月生于山东邹平。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径。代表作有《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等。其中,《周易概论》一书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日文、德文及英文在国外出版发行。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发行28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形成了极大影响。
"刘大钧"这个名字与《周易》有关。"大钧"之名就是因为他龙年出生,并根据《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而来的。可惜,他的人生道路并不是如龙得雨般自在。1961年高中毕业后,他连续三年报考山东大学,都因为家庭有问题而不能如愿。没办法,他只好到济南市里拉起板车,干起了临时工。
"读读《易经》吧,兴许能找些乐趣。"外公看见自己的外孙名落孙山,心中不忍,于是就指给他一条自学成才的路:研究"大道之源"的《易经》。
然而,当时找不到一部完整的《周易》注释,让他感到十分遗憾、无奈和无助。在外祖父的再三耐心开导下,研究《周易》最终成了他奋发向上的支点,成为生活上的一个新起点。对于祖国的文化瑰宝,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挖掘、完善它。渐渐地,他发现对于学问的研究,不是一定要进入学校学习才能够获得,《周易》就像一座宝库,里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研究的同时,自己也学习到了许多道理。可是,《周易》里的文字和内容十分难懂。他依靠自己的毅力反复地阅读,才算迈开了自学的第一步。白天,他几乎是拉了一天的车,在拉车的同时还一边琢磨着枯涩难懂的《周易》;晚上回到家时,他已经没有再继续学习的力气了。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忍心看着回家后的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同时,他硬是逼着自己不管回家后有多累,制订的计划一定要完成后才可以睡觉。他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等到晚上全家都睡着了,自己才能够静悄悄地阅读喜爱的书籍。他稳住心性研究周易学者刘大钧,反复攻读,潜心研究,背诵六十四卦及《系辞传》,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把他打成"封资修的残渣余孽",拉出去游街,还抄了他的家。所有这方面的书籍和读书笔记都被付之一炬。他万分痛惜,但是没有绝望,更没有停下自学和研究的脚步,而是悄悄地转入了"地下"状态。
1968年,他到雕塑厂工作,一天的活半天就干完了,他利用剩下的时间蹲在一个角落里看《周易》。有时,寒风从缝隙中吹了进来,冻得他牙齿打颤,双手颤抖,自己的笔已经掉在了地上还不知道研究周易学者刘大钧,双腿被冻得发麻,根本就站不起来。实在被冻得受不了,很难再坚持了,他就绕着小屋转圈跑步,等到身上有了一些热量又继续读书。一个冬天过后,他脚上的冻疮十分严重,流着脓血,双手得了风湿性指节炎。老师傅见了,被他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私下里说:
"孩子,你看的书的内容我不懂,但是我懂你的心,以后你就坚持看书吧,活我一个人干。"
刘大钧的眼睛湿润了,下决心"发奋追流年",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努力总会有回报……
1976年后,他对《周易》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摸到了成功的门环了。他白天到工厂上班,下班后从20多里外赶回家,一进门就坐在书桌旁研究《周易》,为了一个古字的解释,他常常会翻阅上百篇古代典籍,在各种读法和用法中寻求恰当的解释。
1978年3月18日,中国科学大会召开。刘大钧的第一篇文章《读史释易》在《中国哲学》上发表。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看了这篇文章,给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吴富恒写了一封推荐信,要他破格起用刘大钧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社会学者。吴校长也认为刘大钧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经过哲学系几位教授的答辩考核之后,刘大钧便进入山东大学。他的工作是在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侧重于《周易》的研究。
1980年,他被调到山东大学哲学系任教,这一年他已经41岁,没有文凭、没有政治背景,完全靠自学成才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新华社还发表了他自学《周易》成绩显著的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他为《哲学研究》的通讯编辑。
他埋头苦干,想要早日拿出《周易》方面的研究成果。于是他勤于钻研,苦心思索,终于在1986年写成《周易概论》一书。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后又多次再版。国际上还有日文、德文及英文翻译本。该书于1998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至此,刘大钧幸福地笑了,劲头也更足了,他暗暗地鞭策自己:不辜负国家和时代,努力弘扬国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易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媒体采访刘大钧关于青年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他说,年轻人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摒弃浮躁之风,笃实为学,把心潜入到自己的专业中去,要有一种"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就易学来说,它乃是专门之学而且是难度颇大的专门之学,学习《周易》一方面要研读历代易学名著,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经学素养,对儒家经典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形成一个经学的研究视野,在这样一个视野下去研究《周易》,才能更为切合易学的实际。不仅学习《周易》是这样,学习中国传统的其他学问也是如此,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素养,也要有宽阔的理论视野,这样既有种子又有土壤,假以时日,自然会开花结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上,总是阳光与风雨并存、鲜花与荆棘并肩,所有困境中都暗藏着生机。因此,在挫折面前只有迎难而上,方显勇者之风范。记住,不要怨天尤人。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哪怕后面是悬崖绝壁,我们也千万不要放弃。坦然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心态,努力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培根说过:"一个人的幸运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在他自己手里。"一位诗人也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刘大钧在遭遇生活中的挫折时,总是微笑着坦然面对,相信生活的设计师是自己,认准目标,不断探索,终有建树,给那些整天抱怨命运不公、对生活和社会牢骚满腹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