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十四卦爻辞之下有“异文、校勘经文”的基础

易经传统文化_传统文化经典古籍易经_国学易经传统文化

内容介绍:

此书对《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做了逐卦逐爻的校勘、注释,全书依今本《周易》卦序展开,每条卦爻辞之下有“异文”“易传”“释义”三部分,“异文”旨在辨析异文、校勘经文,是“释义”的基础。“释义”重在训释卦爻辞,以训诂为主。“易传”是“释义”的参考。这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易学研究作品,以精细校勘为基础训释《周易》经文,既能充分吸收新材料、新观点,又能吸收传统易学中的一些优长,能补充已经出版的同类作品的不足,可以推动《周易》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有温度的阅读,从这里开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部《周易》,演天下之道,究万物真理,被称之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蕴含的丰富哲思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是一部当之无愧的中华元典。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一档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我们奉上了一部部经过岁月打磨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古籍。在第十期节目中,带领观众走近了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周易》,让我们感受到了涵盖万有的深邃的东方智慧。

那么《周易》是如何诞生的呢?为何人何时所写?与我们所说的《易经》有什么关系?“周易”之名来源是什么呢?周易到底奇妙在哪里,会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又具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

01

《周易》是如何诞生的?

对于《周易》的创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认为《周易》作于商周之际,是周文王所作。当时,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于羑里长达七年,在这样的绝境中,他并没有消极,而是潜心推演伏羲留下的天地之道,完成了《易经》。

现代学者余永梁、顾颉刚认为《周易》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高亨先生也认为《周易》作于西周初年;李镜池、宋祚胤以为作于西周末年;郭沫若先生以为《周易》的成书当在战国初年。

尽管说法不一,但我们可以看出《周易》的成书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编订就完全成型的,它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杰作,而是凝聚了数代人的智慧。伏羲画卦、神农重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十翼,《周易》的成书经历了从伏羲到孔子的漫长历程。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传统文化经典古籍易经,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及周公),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其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历经三位圣贤、三个时代,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02

《周易》包括哪些内容?与《易经》有什么关系?

据古籍记载,《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前两部已经失传,目前只有辑佚本,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周易》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相传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坐牢的时候,将八卦发展出六十四卦,他的四儿子周公,又创造出了爻辞,组成了《周易》里面的“经”的这部分,此即狭义上的《易经》。

“传”的部分即“十翼”,共七种十篇,传统易学认为它们都是孔子的作品。这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 、《说卦》、《序卦》、《杂卦》。正是由于《易传》的出现,才使得《周易》从一本占筮之书变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

晚年的孔子对于《易经》有很深的研究,"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曾说“加以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再给我几年的时间,哪怕我从五十岁开始读《易》,我也可以在人生中少犯错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说的就是孔子对于《易经》的痴迷。

03

“周易”之名来源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经》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的用九和用六,则有三百八十六爻)笼罩万物,卦爻的含义必然具有极其广泛的普适性。也有人认为,“周”特指周朝。

对“易”字的解释则更多,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易”这个字是把“日”“月”两个字重叠而来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易是飞鸟的形象;易是蜥蜴,蜥蜴因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颜色,这就是易——变化。郑康成作 《易赞》及 《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简:“易”虽然包罗万象,但有一个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用这个模式来说明。

变易:“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万物都在变化,变化非常复杂但又有规律可循,《易经》就提供了一个寻找变化中的规律的理论。

不易:“易”虽讲变化,但大道是永恒的,变化之道是不变的,人们学习《易经》后可以运用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04

《周易》的当代价值

《周易》的思想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常说某人“变卦”了,变卦的说法就是从卦变来的,是卦变的颠倒语。我们常常说某件事错综复杂,这错综复杂的语源,就是本自《周易》。《周易》的范围太广,真可说是“错综复杂”。

我们中国人说的话,很多都是来自《周易》,比如说“革命”,为什么不说“命革”或“改命”呢?“命”这句话,就是根据《易经》来的。因为孔子在革卦的《象》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我们就有了“革命”这个词。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 《易经》的话,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易经传统文化_传统文化经典古籍易经_国学易经传统文化

《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源,民族智慧之根。它“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周易·系辞上》)。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西南大学校训“含弘光大”出自于《彖传·坤》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国学易经传统文化_传统文化经典古籍易经_易经传统文化

《周易》中的“天人合一”与“人与自然统一”思想分别从人文话语和科学话语并通过生态文明实践耦合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话语。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源自《周易》的“自强不息、尊时守位、革故鼎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开物成务、知常达变、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以文化人、中和太和”等内容列入,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读易,就是要通晓世间的大道真理,敬天爱人,是文明得以赓续的根源。《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经典古籍易经,它的文化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对于当代的生产生活依旧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参考资料:

[1]李一忻撰、郑同校订.周易入门[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4.

[2]杨晓丽.《周易》成书过程考[J].青年文学家,2013(26):38-39.

[3]胡玉翠,王彬.易教的三重向度:简易、不易、变易[J].周易研究,2020(04):35-41.

[4]吴素红.《周易》传统思想及当代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3):45-49.

下一篇: 徒有其表,根本没有那么神,孔子做的事情就是对的吗?
上一篇: 中国的《易经》是怎样产生、创作出来的?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