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在咸阳举行了一场酒会。
齐国儒生淳于越建言,认为秦始皇不封子弟功臣,推行郡县制,不利于封建王朝统治,并拿齐国田氏取代创始家族姜氏的案例类比,最后还撂下一句狠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就相当于说,你要是不学习古人,分封诸侯,分分钟就可能完蛋。
酒会之后,始皇和丞相李斯讨论,李斯说:“淳于越这个混蛋,以古非今,妖言惑众,都是私藏史书、私学泛滥导致的,建议把秦国之外的史书都烧掉,而《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也要集中烧掉,想学习的必须通过官办机构学习,禁止民办学校招人授课,有敢妄议《诗》、《书》的弃市,以古非今的灭族,知而不报的,同罪,秦始皇同意了。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对中央集权的一次文化巩固,负面影响就是对诸子百家学说实施了一次几近毁灭性的打击,直到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才开始从官府和民间遗存中重整了诸子百家学说。
根据《史记》记载,这次焚书,《医药》、卜筮、植树等书不在禁列,而《易经》为卜筮之书,得以幸免。
而笔者认为,秦始皇为何不烧《易经》,不单单是因为《易经》在当时被归类为卜筮之书,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第一,从秦始皇的姓氏宗族来看
《说文解字》,“嬴,少昊氏之姓。”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秦始皇的祖先名叫伯翳,曾经在唐尧虞舜时期当官,传说这个伯翳懂鸟语,而秦始皇嬴政的姓“赢”,甲骨文正是一只鸟的形象,《易经》的“易”字最初也是鸟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易经》是秦始皇先祖所信奉的家族典籍。
为何这样说?
因为,秦始皇的祖先伯益,是皋陶之子,东夷部落首领少昊之后 。少昊曾经在定都山东曲阜,以鸟纪官,号称百鸟之国,也就是少昊的部落图腾是鸟。
《繹史?少皞纪》引《古史考》记载:“少昊以金德王宋代易经古籍有哪些版本,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师太皞之道故曰少昊。”
这样思路越来越理清了,少昊师承太皞(太昊),而太昊伏羲氏正是《易经》八卦的创作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之于秦始皇,不单是一本书这么简单,既然秦始皇的祖先少昊金天氏师承太昊伏羲氏,那《易经》八卦很可能是就是嬴姓宗族的思想指引甚至是思想图腾。
近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泰山学院的研究证明,秦人的祖先伯益(伯翳),最初的封地在莱芜的瀛汶河 嬴城遗址,在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秦人西迁到了甘肃天水。
林剑鸣先生在《秦史稿》中说,嬴秦与东夷、殷商有共同的鸟图腾崇拜。
2019年11月26日,山东济南莱芜区政府官网发布“秦始皇老家在济南莱芜,将建大型文旅项目”的报道,佐证了秦始皇嬴政的祖居地为山东。
第二,从秦始皇的施政规范来看
首先,秦始皇的称号与《易经》有关。
很多历史名人、社会精英喜欢参考《易经》起名字,比如诗魔白居易、茶圣陆羽、民国蒋 中正等,而秦始皇的称号也与《易经》有关。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以“皇帝”为称号的君主,因此也被称为“千古一帝”,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准备起名号,大臣们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于是他们建议秦始皇号为“泰皇”。秦始皇决定“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这里的“泰皇”就是“东皇泰一”、“太一”,即《易传》的“太极”。
《易经》说“帝出乎震”,秦始皇的祖籍山东,正是东方,以“皇、帝”为称号,足见秦始皇对《易经》思想的熟稔。
其次,秦始皇重视《易经》五德。
秦始皇统一六国初,诸子百家学说尚未禁止(焚书坑儒发生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其中的黄老道家、阴阳家综合了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五德终始说”,被秦始皇采用,因为秦人认为他们的祖先之一颛顼高阳氏,是北方之帝或黑帝,五行属水,所以崇尚黑色,并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并且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再次,秦始皇痴迷数字“六”。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始皇灭六国,确定“度以六为名”,反映出《易经》对其的深刻影响。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六”这个数字在“河图洛书”体系中五行水,与秦国的水德对应。
在《易经》中,六代表阴,比如代表阴柔之母的【坤卦】爻辞用“初六、六二、六三……上六”等表示,【乾卦】的《彖传》讲:“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六合”之意相合,《易经》每一个卦都是六个爻,象征天地人系统,具有包容宇宙万物的含义。
同时,乾坤两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也会触动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发愤图强,革故鼎新,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壮举,反映出的就是这种刚健雄毅、奋励威猛的精神。
第三,从秦始皇陵的规划设计来看
秦始皇晚年笃信“长生不老”之术,也多次封禅祈福,派出方式寻求海外灵丹妙药,对于皇陵的建设《汉旧仪》说“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的修建是按设计图修的,而这个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易经》!
秦始皇在自己的墓室中营建出“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水银为秦水德象征,天圆地方的设计,秦始皇的棺椁居中,这正反映出秦始皇所理解的宇宙、阴阳、五行相互关系的真实写照。
孙嘉春在《秦始皇陵附葬蕴含周易试解 》论文中曾描述,根据秦始皇陵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以秦始皇陵封土为中心,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的出土文物和陪葬内容非常符合《易经》先天八卦的格局。
再次佐证了《易经》天人合一宇宙观对秦始皇个人思想、政治统治、未来愿景的影响。
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众多学派都将《易经》作为护身符,将易学当作避风港,借以表达自己思想主张,易学也几乎成为显学,其兼容性、创造性 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进而产生了以易学为中心而融会贯通、创新发展诸子百家学说的新时代。
从汉武帝开始,易学大师层出不穷,如承接孔子、商瞿一派的田河、周王孙、司马谈、京房、孟喜等。
《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易学成为士子进入宦途的通道,一批人因为熟读《易经》闻名的人当上了大官,如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旦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淄人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
又如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有《易经注》,唐代的孔颖达有《周易正义》,宋代的苏东坡著有《东坡易传》,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朱熹写了《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两本易学书籍、程颐作《周易程氏传》、王夫之《周易内、外传》、顾炎武《音学五书·易音》、黄宗羲《易学象数论》等……《易经》还是科举考试时代的《四书五经》之一,是文人士子的必修课。
不仅是秦始皇,历代的许多帝王都将《易经》视为“圣帝明王致太平法”。像唐朝皇帝的年号:贞观、开元,元、明、清代的国号,明清故宫的建筑规划,都来自《易经》的智慧。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宋代易经古籍有哪些版本,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