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孟子》

一生必读的50部国学经典《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人生哲学和政治理念。《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关心人、尊重人,这种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故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应用。《论语》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时期孟轲的著作,记录了孟轲的思想、哲学和政治理念。《孟子》的核心思想是“性善论”,即人性本善,只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才会变坏。《孟子》中还提出了“仁政”、“民本”、“天命”等重要理念,强调政治权力应该为人民谋福利,君臣之间应该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孟子》的影响也不仅限于中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包括了从商代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共311篇。《诗经》的内容涉及到宗教、神话、历史、政治、文化、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的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离骚》、《国风》、《周南》等篇章更是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共有81章。《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强调人应该追求与宇宙相合的自然之道,摒弃功利和虚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道德经》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之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哲学,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492章,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被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注释和解释,如何晏《论语集解》,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所作,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现存七篇十四卷,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共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在历史上,它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士人必读之书。《周易》是一部古代中国哲学经典,也是易经的主要篇章。它是由周朝的文人所编写,包括六十四卦和爻辞,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易经的基本思想是“变通”,强调对事物的观察和变化。易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五经之首”。《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据说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个卦和爻都有详细的说明。《周易》没有提出阴阳和太极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被道家和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提出的。《传》包含七种文辞共十篇,称为《十翼》,是孔子所撰。

易学在春秋时期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儒门将《周易》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还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汉书》是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帝王传记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计三百余万字,分为十二本纪、八十一个列传和一篇自序。《汉书》以汉朝为主线,记述了自西汉到东汉共400余年的历史,详细记载了汉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班固在写作《汉书》时,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同时也注意了文学的艺术性,使得《汉书》既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汉书》成为后世史学和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的周朝末年到公元959年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历时1556年。《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大书”,也是“二十四史”之一。该书以“纪事本末体”为主要编写方式,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既有叙述,又有分析评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借鉴了前人的史书和文献,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整理,使得该书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全书共130篇,分为五部,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历时3400余年。《史记》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世界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纪传体”为主要编写方式,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既有叙述,又有分析评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史记》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文笔优美、雄奇,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分为五篇,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春秋时期的历史,历时240余年。《春秋》的编写方式独特,采用了“年代纪事本末体”的叙述方式,对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春秋》也是一部富有哲理意味的文献,其中的“春秋经世”、“春秋大义”等思想内容对于后世的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春秋》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世界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共分为三十二篇,约于公元前3世纪完成。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育和制度的规范才能实现人的良善。他提出了“性恶论”、“性善论”、“性恶与性善并存论”等观点,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子》的文风雄浑有力,语言简练明晰,被誉为“诗经之后,文学之美”的经典之作。

其中,《劝学篇》、《劝学》、《劝学篇下》等篇章被视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对于教育和人生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著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之一。该书共有13篇,涉及兵法、谋略、战术、军事组织等方面。作者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领和军事家,被誉为“兵圣”。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法思想。《孙子兵法》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主张以智取胜,强调运用计谋和战略而非单纯的武力。该书的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古代军事、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军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教育和实战指挥中。《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共有十三篇,约六千字。它被誉为“兵学圣典”,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深严谨,逻辑缜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将军孙武,被奉为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曾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1972年,竹简版本的《孙子兵法》在临沂出土。《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名称早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有了,至刘向时期被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和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来,王逸增加了自己的作品《九思》,成为十七篇。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楚辞》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得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和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由于刘向的《楚辞》原书早已失传,后人只能通过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和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来揣测原貌。《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著作,全书共三十篇。它是南朝梁代刘勰所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的著作。《文心雕龙》的主旨是“雕琢文章,以成神韵”,强调文学创作的意境和艺术性。它的思想精深,文笔优美,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也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全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诗歌总集,由清代学者孙洙主编,收录了唐代诗人的全部诗歌作品。该书共分76卷,收录了约49000首诗歌,涵盖了唐代诗歌的方方面面,包括乐府、古体诗、近体诗等多种诗体。这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歌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全唐诗》的编纂过程历时十余年,孙洙不惜心血和精力,广泛搜集各种文献,仔细鉴定每一首诗歌的真伪和作者,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这部诗歌总集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唐代诗歌研究的空白,也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窦娥冤》是元朝戏曲家关汉卿所创作的一部悲剧,讲述了唐朝宰相李景隆的妻子窦娥被陷害、冤死的故事。该剧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剧中窦娥是一个忠贞不屈的女性形象,她在面对冤屈和不公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选择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李景隆则是一个权力欲望的化身,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最终也在自己的罪恶中丧命。该剧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至今,《窦娥冤》仍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颂和演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起伏,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三国演义》共有120回,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黄巾起义到董卓被讨伐的历史事件;第二部分是各路英雄起义,建立各自的政权;第三部分是三国鼎立,各方势力互相争斗的历史。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其中,诸葛亮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历史著作。小说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多种形式,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全书讲述了唐朝年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描写了他们经历的艰险险阻以及与妖魔鬼怪的斗争。小说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神魔人物,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道德、宗教信仰、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西游记》可大致分为师徒四人的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取经归来三个部分。小说中既有深奥的佛教思想,也有幽默诙谐的描写古人必读四书五经,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作者吴承恩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典故古人必读四书五经,让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东方神话”。小说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欣赏和研究。《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目前流传的明刊百回本《西游记》没有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历史事件“唐僧取经”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讲述孙悟空出世后大闹天宫,与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相遇,一路西行取经,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五圣成真的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了封建末世危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小说也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该书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该书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书,虽然有入选不当者,但仍有其存在价值。《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该书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该书对中国词学、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古籍,主要记述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和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仅是神话,还包括了一些海外山川鸟兽的远古地理。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约31000字。

它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过长期传写编纂,可能会有所夸张,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部分别为《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书籍,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以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据现代学者考证,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天工开物》是明代官员宋应星所著的一部科技书籍,全书共二十卷,约有三十万字。该书记载了明代时期的许多科技成果,包括农业、手工业、纺织业、造纸业、水利工程、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还介绍了许多实用的机械和工具,如水车、风车、磨坊、织机、锤炼机、打铁锤等,对中国古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宋应星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科学理论,如气压、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天工开物》是一部三卷十八篇的著作,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是该书的作者。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书中,作者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该书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本草纲目》是一部本草著作,共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间撰写了本书,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该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卷1、2为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介绍了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记述徐霞客旅行经历的书。徐霞客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游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西南、西北、华南、东南和华北。《徐霞客游记》是他的游记和笔记,记录了他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该书共四卷,收录了徐霞客的游记、地图、笔记和画作。这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旅游文学的经典之作。该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展现了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地理状况。《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著作,以日记体为主,作者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他历经34年旅行,游览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写下了17篇游记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这些游记资料遗留下来的有60余万字,由他人整理成了《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照日记的形式叙述了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作者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都进行了详细记录,这为地理学和文学领域做出了卓有价值的贡献。《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唐代陆羽所著。

这本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被誉为划时代的茶学专著,也是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了茶文化的书。《茶经》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园冶》是中国古代的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这本书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1634)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园冶》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成就。《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全书共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然而,《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库之一,是清代乾隆年间完成的。全书共36,000余卷,分为四部,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下一篇: 儒家经典的重中之重——四书五经
上一篇: 嘉德秋拍预览|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