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常怀德
仁义礼智信,是“五常”,是古代君子的标准。
1,仁义礼智信的由来
儒家四书五经中,没有提到五常,是汉以后才说的,一般的由来是几个版本
1.0版本,仁义礼
子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2.0版本,仁义礼智
《孟子·告子上》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他同时提出,这四德,是根植于四心,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0版本,仁义礼智信
是董仲舒提出的,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按照我的观点,应该只提四德即可。仁义礼智。
2,仁义礼智信的意思
中文“博大精深”,这也可以讲,那也可以讲。这里定义一下,
(1)这五个是品德,品德是名字或者形容词。
(2)要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而不是训诂;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理解这五个品德。
仁:有爱心的,慈悲心。这是天生的,这是儒家的一个基本假设,人之初性本善。长大以后,各种蒙尘,很纯的,很有力量的本性,被搞的一塌糊涂。所以最好是修身是抹去尘埃,显出本性。(这与佛家的说法一致。)这里有宗教意义。
义:正直的,正义。正直,是发自内心的“仁”,而不是外力迫使你表现出正直。而正义,是一种基于仁的判断,一种“应该”,有时候这个应该,与现行的法规和习俗可能不同,那你也可能要怎么做,因为这是从仁心出来的“发心”,你的仁心越修炼的通透,你的正真就越前瞻。哈佛大学社会学课程,讲过“正义”,就是不断发展的哲学概念。
礼:举止得体的,规矩。这个礼,是法律和习俗的范围,这个人在法律和习俗的框架运用的非常熟练,让别人觉得很舒服。
智:有文化的,智慧。学而时习之,整个论语就讲这个。高的层面看,君子是“知识分子”,一般包含三个含义,一是有知识,二是能够突破知识边界,三是影响社会;
信:可信任的,诚实。信是两个以上的关系时候发生的,是多次博弈下的信任结果。也还有一种表述是,如何进入一个陌生社群,采用tit for tat是比较好的。就是见到陌生人,先相信他。
3,分别如何做到这4德5常
前面说了仁义礼智信的形容词和名词的定义,那么为了如何做,才能逼近这五个君子品德?也就是说这五个动词是什么?
仁:这是儒家里最难的,但又是最核心的,似乎挺难的,但是孔子说的很简单,就是“力行”,子曰力行近于仁。身体力行,在任何场景都去实践“儒家思想”,就是仁。然后又说了一个,如何在家里,亲亲为大(爱父母),如果在外头,就仁者爱人。
义:正直也很难,能判断“应该”四书五经五常是指,可以从不应该如何如何去练习,那就是不做小人。君子和小人很很多不同的概念,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之...
礼:遵纪守法,而且帮别人遵纪守法,这是基本的,但是儒家和华夏人,还有比较特别的,就是“祖宗”概念,所以会很多“慎终追远”的事情,比如家祭,公祭等的仪式感。这个礼,在华夏人中,是“为了大家舒服,所以我这样行为”的概念。
智:这个简单一些,子曰“好学近乎智”,儒家的学,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附加了实习和以此为乐。
信:建议tit for tat
这一策略有两个步骤:
1.第一个回合选择合作
2.下一回合是否选合作要看上一回对方是否合作,若对方上一回背叛,此回合我亦背叛;若对方上一回合作,此回合继续合作
以牙还牙策略有四个特点:
1.友善:以牙还牙者开始一定采取合作态度,不会背叛对方
2.报复性:遭到对方背叛,以牙还牙者一定会还击作出报复
3.宽恕:当对方停止背叛,以牙还牙者会原谅对方,继续合作
4.不羡慕对手:以牙还牙者个人永远不会得到最大利益,整个策略以全体的最大利益为依归
在众多策略中,以牙还牙是最有效的,曾连续数年击败由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等团队所提出的策略。博弈论者尽管没有实质证据四书五经五常是指,但他们认为以牙还牙是最佳的策略。
4,仁义礼智信的英文翻译
儒家思想对外传播,一直是一个问题,这就是其英文翻译太多样。
鉴于上述123的分析,建议5个词的翻译(名字和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