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阴阳五行没有关系,确实坐不住了

原本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说起来免不了要说很多话。但是看到说《易经》与阴阳五行没有关系,确实坐不住了。

汉字源远流长,据现在研究看,应当是起源于象形文字。比如夏商时代的甲骨文,大多是象形字。这些字与原事物很接近,就像是画一样。所以现在也说书画一家。

象形文字不断的演化,进而形成今天的汉字。

《易经》来说,就是象。孔子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翻译过来是“易经,是象;而象就是像什么”比如说坎卦,坎卦只是一个象而已,这个象就像水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坎卦,与象形字中的水非常像,或者说竖起来就是水。

但是文字并不是依据《易经》创作的周易五行起源,文字的创作使用的是文字的创作法则。比如象形,会意、形声之类。而《易经》则是所有法则的汇集,是大智慧。

《易经》讲的是阴阳之道。《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而《易经》六十四卦,无一不是阴爻和阳爻组成。而阴阳之道可以统领一切法则,所以汉字也逃不出这种规律。但是我们不会说,文字就是依据阴阳之道创造的。

这就好比,我们的世界起源于混沌,我们现在一切都是从混沌中来,但是你打电话的时候不会说,混沌如何如何。

再举个例子吧,占卦的时候,有测字,这就将文字与《易经》结合起来了。而解释这类卦的时候,既会使用《易经》的知识,也会使用文字的专门知识。

至于五行,这个就很复杂了。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原文中,确实是找不到五行的。但是《周易》只是《易经》之一,而非全部。另外《周易》的研究有无穷无尽,在《说卦传》中有关于天地数的说明。这些说明在后代的研究中,不断的进行挖掘阐释,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初步的结合,到了汉朝,就已经将五行与《易经》进行完美结合了。汉代京房易便是最好的证明,京房易已经开始将天干地支纳入八卦,从而创立纳甲筮法。

《周易》是周朝的《易经》,也是我们现在口头上所说的《易经》。成书于周朝。而干支在夏商之时早就存在。至于五行还要早。依据现在的史料,我们很难探究五行和《易经》究竟是如何起源。

从占卜书上,说天干地支起源于黄帝;而八卦则是伏羲氏创作。至于五行最早的描述则见于《尚书》,而文字又说起源于夏商时代的甲骨文。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扑朔迷离。

但不论如何,《易经》于阴阳五行早已密不可分,学《易》者,如果不识阴阳,不懂五行,等于没学。《易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而汉字则是一个载体,传承着这些文化。

我举个例子,《易经》这是用汉字来表达,易本身就包含多重含义,比如东汉易学大师郑玄就提出易具有三重含义,变易,不易,易简。解释来说,大致是说,《易经》是变化之学,其变化规律并不变化,其变化方式简单明了。这是用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去表达才能表达出来的含义。而英文翻译《易经》翻译为,the book of .这个翻译只能表达出变易的含义,而无法表达另外两重含义。这便是文字、文化不同。

做个总结吧周易五行起源,这几者除了《易经》与阴阳五行之外,并无特别的、直接的关系。但是各种细微的东西,千丝万缕,自在其中了。

下一篇: (李向东)中国天文学的五大误区!
上一篇: 金木水火土什么时候发明的“金木”最早起源自哪国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