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马文辉:三阴三阳历史渊源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马文辉简介: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弟子,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普宣讲团专家。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医院首届名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333工程人才库专家”、山西省卫生厅高评委专家组成员。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三阴三阳是一个古老而敏感的话题,涉及中医两大经典著作内经和伤寒论,内经奠定了针灸经络辨证论治的理论框架。内经体系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做为非药物治疗体系,冯世伦老师把他叫做岐黄学派。伤寒论奠定了汤方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我把它称为药物治疗体系,冯世伦老师把他称为神农学派。三阴三阳是这两部奠基之作的根基,关乎整个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

一、三阴三阳的历史渊源

内经的三阴三阳经络体系至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针灸临床,而汤方辨证的三阴三阳,却因历史的原因,内涵外沿辩证方法几经被误读 、歪曲,三阴三阳理论的正本清源当今伤寒学派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三阴三阳历史渊源。我过去学过一篇文章叫“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框架,对阴阳学说的渊源做一些介绍,对今天讨论的有一些帮助,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谈一谈三阴三阳的历史渊源。三阴三阳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伴随了阴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阴阳学说起源于古天文历法,古人对时间的最初的认识是昼、夜,最好的标示物是太阳、月亮,最明显的自然现象是白天和黑夜,老子说一黑一白为天下式,昼夜的交替形成了阴阳的消长转化。姚婷洲认为最早的阴阳仅仅是白天和黑夜代表,是把一天分为一阴一阳两个部分。

四象是对周易的二分法的产物,把一周一分为二就是上午下午,一夜一份为二就是前半夜和后半夜,这就是太少阴阳,也就是太阴、少阴,太阳、少阳的基础。

六时是对周易三分法的产物,昼一分为三,上中下午,一夜一份为三,就形成了前半夜、半夜、后半夜,这是三阴三阳产生的基本。

阴阳学说完成于周易,易经是学习阴阳学说的基本典籍。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二、阴阳上升为哲学概念

阴阳的概念从昼、夜、黑、白的时间概念中分离出来,上升为哲学概念以后,他的内涵就扩张为哲学范畴,成为无所不包、普遍使用的道,一阴一阳称为道,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法则。在周易我们经常说,易者阴阳也,一分为二,所以内经里面也说阴阳一分为二也,我们忽略了周易里还有一种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大道,或者说我们后人给丢失了。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之大成者,讲述了物质世界除阴阳之道外,还有一种普遍的规律,就是时间空间的规律,时空之道,易经里面称之为三极之道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或者叫三才之道,叫三才之道。古人在对时间过程和空间结构的认识上发现他们遵循着一分为三的规律,时间存在者过去、现在、将来,空间上存在者内中外,上中下这种三维空间的结构。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他们不是同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有人认为一分为三说成是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事物存在的第三态,这种认为是对阴阳的补充的观点是错误的,一分为三周易中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间空间的划分,一分为二,周易称为一阴一阳称为道,他是一种属性论。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因此,我把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两个哲学命题把他区分开,他们讨论的不适一个范畴。一分为三是宇宙生存论,也就是《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讨论的是宇宙的生存论,他研究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秩序;一分为二是事物的属性论,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既不能把阴阳学说的阴阳平衡作为一分为三的依据,也不能把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过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割。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这两个道不能混淆,一分为二叫一阴一阳则为道,一分为三叫三才之道。三阴三阳是将一分为二的一阴一阳则为道和一分为三的三才之道的有机结合,是将三才而两则的结果,是中医的“时、位、性”三位一体的完美统一。

三阴三阳是中医的三维观和属性论,是周易里面的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中医领域在继承和发展,周易系辞上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因此三阴三阳是中医对周易的应用和发展。

三、三阴三阳的含义和功用

一分为三是对人体结构,我们中医把一分为三引入到医学领域后,它对人体结构和部位的划分我们使用的是一分为三这样一种三才思想。内经里,一分为三对人体的划分有几种,一个是上、中、下三部的划分,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何谓三部,有上部、中部、下部”古人把头胸腹称之为上中下三部,用解剖学命名我们可以称之为三腔,也就是颅腔、胸腔、腹腔。《灵枢百病始生篇》从病邪入侵的途径,他也倡导三部的病位说,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内经里面,使用一分为三的观点对人体的划分的,是三焦的划分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灵枢营卫生会:愿闻三焦之所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此之谓也。古人把营卫巡行于整体的头胸腹不同的功能,称之为上中下三焦。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气由三焦的观点,明确了中下二焦的分界线,也就是半,半所谓天枢也。

天枢,就是肚脐眼,是中下二焦划分界限,因此气由三焦的观点,是一分为三对人体部位的一个划分。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内经里还有一种一分为三的划分方法,表里枢三部。《素问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晦朔。

伤寒论把介于表里之间的枢称之为半在里半在外,后世称为半表半里。灵枢寿夭刚柔:把枢部称为不表不里。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三阴三阳命名是非常复杂的,文字记载最找最早出现在医籍中,所以很多人认为三阴三阳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组成。三阴三阳最早出现在古医技里,而且也仅用于医学。

文字只有阴阳二分法的逻辑形式,没有三阴三阳的内容,最早记载三阴三阳著作见于《黄帝内经》,在后世只见于古医籍中的应用,古代医家早就发现这一现象,日本的丹波元简说“太少阴阳原是四时之称,以阳明厥阴合成三阴三阳者乃医家之言也。

在内经里三阴三阳还有一种称法,就是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实际上着中命名比太阴少阴这种命名要早,是最原始的三阴三阳的命名。这种命名方法应用于天文历法,把一年分为六个阶段,在内经中三阴三阳还有一种过渡的名称,阴中之阳,阳中之阴,或巨阳巨大阴,是向三阴三阳过渡的阶段,名称非常不规范,因此就对三阴三阳产生了很多歧义。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三阴三阳在内经含义非常多,由于三阴三阳在不同领域表实的内容不同,期功用也不同,但就整体而言,它主要有几种含义功用:

第一,三阴三阳说明时间的节律,这里不多说,对内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王玉川老先生对三阴三阳的研究,内经有29种三阴三阳对时间的标示。最常用的对时间的标示就是一昼一夜,一天;一寒一暑,一年;一年就是六节,也可以成为六部,这是对时间的一分为三。

第二,三阴三阳说明空间层次,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天体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三。他就是把天地人三才的空间范围是一个立体空间,划分为上下左右前后,一分为三。伤寒论里人体空间范围划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三部划分:表部-太阳,厥阴;里部-阳明、太阴,半表半里-少阳,少阴;三部里面分六位,也就是三部六位,这是三阴三阳用来对时间(空间)的划分。大家经常讨论三阴三阳,最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帝曰: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这是五运六气学说。 伤寒论提到三阴三阳,后世医家经常称为六经辩证,在内经素问经脉就是把这是循行于上肢下肢的六经,分别用三阴三阳命名。这是中医与三阴三阳理论最重要最基本的联系,许多三阴三阳理论也是由此衍生出来形成,三阴三阳理论起始于天文历法,但是,在中医理论里重要的学说就是经络学说。后世六经扩充为十二经,并与脏腑表里相联系,来说明生理病理和治疗,是中医整体观的基础。

第三,三阴三阳用于事物的分类,简单说一下,如疾病的症候分类,素问热论对外感病的三阴三阳的分类方法,素问疟论是疟疾三阴三阳对,素问厥论对厥病的分类方法,对素问腰痛,对腰痛症状学的三阴三阳分类方法。

内经里面脉相诊断的三阴三阳分类方法,素问六节脏相论,人迎寸口脉的比征法,一盛二盛三盛,是对脉相的一种分类方法,他和经络没关系。 内经对人体体质类型分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就对人体体质特征进行一种分类的方法。

上面说明三阴三阳在内经中对时间、空间、五运、六气的多少经脉命名,用于事物分类。大体了解一下,不是三阴三阳就是指六经,他表示的内容不同,他所指的含义也是千差万别。

四、三阴三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提三阴三阳就是指表里脏腑经络表里关系,太阳与少阴相表里,肝胆相表里,阳明胃,太阴脾,脾胃相表里,这种三阴三阳表里关系,是经络和脏腑的三阴三阳表里关系,陈志恒做过三阴三阳关系的相关研究,这种表里关系他称之为三阴三阳的底面关系底面关系,是六经四肢巡行的上下关系,上肢内是三阴经,外侧是三阳经,三阴经和三阳经上下相对应的底面关系,就是他的这种表里关系。经络的阴阳表里,脏腑经络这种广泛的生理病理的依存关系是构成我们中医学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阴三阳在内经还有一种关系,司天在泉的关系,三阴三阳以气之易运来多少划分为一阳少阳,二阳杨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来说明三阴三阳的数量关系,太阳对太阴,阳明对少阴,少阳对厥阴,这种关系移植五运六气,就是运气学说,他和经络表里关系是不同的。

三阴三阳在黄帝内经里还有一种关系是对立依存关系,是哲学关系,也是一种时间关系。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这里的开是开始的意思,合是结束的意思,枢是中间的一个过渡,就是开合枢。在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关系中,太是开始的意思,而不是指巨大。

太阴为开,为阴之开始,是伤阴的开始,厥阴为合,是伤阴的结束。少阴为枢,是太阴和厥阴之间的一个过渡,居于表里之间。

太阳为开,厥阴为阖,太阳和厥阴居于表部,一阴一阳一开一合对立依存,里部阳明为合,太阴为开,一阴一阳对立依存,半表半里,少阳少阴为枢,一阴一阳对立依存。这种关系是三阴三阳在时间空间和属性上的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三阴三阳作为阴阳学说重要内容之一,为中医特有,是中医对阴阳学说的贡献。三阴三阳学说对早起经络学说的完成有重要的作用,至今依然不能动摇,而后对汤方辨证体系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然后世五行学说、藏象理论的兴起,将三阴三阳束之高阁,甚至把指导汤方辨证的三阴三阳六病,与指导六经治疗的六经混为一谈。从根本上动摇了三阴三阳对汤方辨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逐渐束之高阁,言而不用。

时至今日,有必要还三阴三阳本来面目,使中医这一独有的学术思想能重显升级,带领中医走出困境。

简单说一下少阳病问题。伤寒论里半表半里的概念不明确,只提出表里证,半在里半在外,最早由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他说邪在少阳为半表半里,一般来讲把小柴胡汤证当少阳证,少阳就是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正就是半表半里证。这与少阳证这种属热属实的性质不相符合。因此少阳病重新划分归类是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还有厥阴证的问题,多数医家认为伤寒326不是厥阴病提纲,厥阴病的本质是寒厥,热厥作为鉴别诊断儿列入厥阴病,更多注解伤寒论把乌梅丸证列为厥阴并的提纲,说厥阴病是寒热错杂证。(伤寒论326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胡希恕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虚寒证,但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都不是一个虚寒证,是一个寒热错证。所以,刘绍武认为337条为厥阴病提纲,把厥阴病划分到表部,就是表部的阴是厥阴,表部的阳是太阳。( 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他把当归四逆汤作为厥阴病的主方,这就是三部六病三阴三阳这样一个配对,和胡老先生对三阴三阳在三部里面配对不同的地方。

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_阴阳学说的起源于周易

三阴三阳古老又敏感,涉及伤寒论和内经,均涉及中医根基,可是面对中医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探讨它。

总结

第一,三阴三阳历史渊源,阴阳学说起源于历法,完成于周易,阴阳之道之外还有三才之道,一分为三和一分为二是两个哲学范畴,不能混淆。

第二,一分为三对人体结构部位的划分,有上中下三部的划分,有上中下三焦的划分,表里枢三部的划分。

第三,三阴三阳命名,内经有不同的命名方法,出三阴三阳外,还有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这种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的命名方法。

第四,三阴三阳含义及功用,对时间,对空间,对五运六气气的多少,对事物的分类,对脉相的分类。这是三阴三阳在内经中不同的指代。

第五,三阴三阳的相互关系,底面关系-表里关系,司天在泉关系-五运六气一阴一阳,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离合论里的表里枢,就是时间空间对立属性的关系。

输入以下关键字,可浏览相关文章

牙 | 汗 | 骨 | 虚 | 美容 | 虫草

肿瘤 | 瑜伽 | 药酒 | 敷贴 | 穴位

护眼 | 生育 | 求子 | 中药 | 阿胶

延缓衰老 | 大肠癌 | 脐疗

下一篇: 国学基础曹胜高第五章《周易》与取舍之道
上一篇: 《周易》中的阴阳思想及其含义,你知道吗?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