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起源与发展
在讲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命理学 不等于易学。易学的起源非常非常早,而命理 学则要晚的多。有很多人分不清命学和易学, 这很正常。易学是个统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源头,而命理学则是他的分支,从此之外,比 如还有中医、风水、数理学、哲学等等,易学 只是提供一个哲学层面的支持,并不涉及具体 操作。比如说易学中不会讲如何排八字,不会 讲风水中如何定向等等,易学只是提供了一个 大的逻辑框架,就是我们所谓的三易原则,不 易、变易、简易,可以说学命理看《易经》意义 不大,只要了解了三易即可。
命学的历史按传统的说法,萌芽于汉,成长于 唐,鼎盛于宋,重创于元,在元蒙时期遭到了 重创,明清两朝修修补补,民国以后开始走下 坡路,解放以后就不用说了,到上世纪80年代 后才开始解禁,到现在算是发展了30多年。 说命理学萌芽于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以前 的,比如舂秋战国的史料不可考,也可能在汉 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命理学,但现在无法证实。
汉朝
汉朝杨雄写了一本书叫《太玄经》,这个是有明 确记载的,《太玄经》是一本特殊的书,他完全 模仿了《周易》,《周易》是一卦分六爻,它是一 家(相当于卦)分九爻,称为九赞,无论推算 方法还是爻辞结构都与《周易》非常相似。有趣 的是,在宋朝司马光又模仿《太玄经》写了本书 叫《潜虚》。《太玄经》更像是一种能力的证明,就是说我已经把《周易》读通了,怎么证明自己 读通了呢?我模仿周易写一本,思想体系完全 一样,但架构完全不同的书。就好像,第一个 人跑完了马拉松,后人想证明自己不比他差, 怎么办呢?再跑一遍。杨雄算是开了杨雄《太 玄经》、风水学《堪舆金匮》、《宫宅地形》。个 先例,相信后来肯定又有很多人也想学杨雄, 但是《周易》太难了,之后只有司马光一人成 功。但是因为《太玄》和《潜虚》都是山寨,《周 易》又没有失传,有原版谁还看枪片啊,所以 最后还是《周易》作为正统一直流传了下来,而 《太玄》和《潜虚》只能是课外读物。同时期风水 也出现了两本书,一本是《堪舆金匮》,一本是 《宫宅地形》,这两本书的出现也标志着风水学 理论的初步形成。
元
元蒙时期是中华文明的一次浩劫,我们知道文 明的传承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人,就是我们常 说的口传心授,另外一种就是书。而元蒙的入 侵把这两种途径全部毁掉了。
明清
由于元蒙毁灭性的破坏,到了明清两季基本上 就是修修补补,所以明清的命理学著作呈现出 一种不完整性,好像很多东西后人搞不清楚 了,要么不写、要么一笔带过。但依然有不少 著作如明,万民英《三命通会》、明,张楠《神峰 通考》、清,沈孝瞻《子平真诠》、清,任铁樵《滴 天髓阐微》、清,余舂台《穷通宝鉴》。
民国
到了民国命理学开始走下坡路,原因你肯定想 不到,其实是白话文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对 古文失去兴趣。
在民国以前,易学属于大众文化,很多科举考 试的题目都是《易经》中的一句话,相当于今天 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请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 息"为题,写一篇论文。在这种氛围下,很多 文人都留下了自己的易学著作。比如说清朝的 李光地,在今天也是部长了,写下了《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曾国藩--当朝 宰相,写下了相学的重要著作《冰鉴》,这些人 可都不是命理师。所以清以后,随着大众氛围 的消失命理大师谈易经古籍,命理学开始走下坡路。在民国两大命 理家袁树珊和韦干里的著作中,可以明显的看 到,已经变成了弓丨用古人的一句话,如:《穷通 宝鉴》云如何如何,然后自己解释一下。他们的 著作变成了解读性的著作,并没有太多新意。
建国后解放后
简体字的推广加剧了这种情况,命理学逐渐从大众文化变成了小众的知识。人们对命理学逐渐从无知变成了偏见,整天把封建迷信挂在嘴边的人,有几个读过《易经》?蒙古人毁灭的我们的文明,我们可以说他们是野蛮 人,今天我们不断的毁灭自己文明又算是什么 呢?无知者无畏?
八十年代后期(复兴)
大陆的易学开始复苏,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命理学不过从谷底刚刚向上 走了一两步。现实中命理界的繁荣,不过是市 场经济下的假象。命理学发展到今天一干多年,大浪淘沙能留下 来的不过七八个人,五六本书而已。而从80年 到今天为止不过才恢复了30多年,又怎么可能 产生那么多流派、那么多大师呢?
实际上命理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一代命理 师基本上可以算是铺路石,希望能通过大家的 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易学命理大师谈易经古籍,学习易学。希 望在五十年后,能出现一两个精英将易学向前 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