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成新生必读必诵国学启蒙读物应该怎样选

国学启蒙读物应该怎样选?从《弟子规》说起

国学经典有啥_国学经典有哪些古诗_国学经典有什么书

吴冠中插画版《声律启蒙》内页

开学近一月,成都各大小学几乎都开始了《弟子规》的诵读。同样作为新生家长,虽然之前对孩子也有进行国学相关的启蒙亲子阅读,但是没想到《弟子规》成了新生必读必诵。对于此,一直持保留意见,也就未免对一些蒙学的读物进行了一些梳理,至于怎么选,怎么读,待我慢慢叨一叨。

国学经典有啥_国学经典有什么书_国学经典有哪些古诗

《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两条是弟子规的“总叙”国学经典有啥,后面的七大篇章会陆续对这几句话进行阐释。由这两句先来说说弟子规。

弟子规就是《论语》学而第六篇

《弟子规》原来叫《训蒙文》,是由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yù)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的解读所作,后又经过清乾隆年间的文人贾存仁修订改编。换句话说,《弟子规》是秉承《论语》孔老夫子思想的。

先说“弟子”一词,并不特指小孩子,而是指圣贤之人的学生。至于谁是圣贤,简单说来,能够践行孔老夫子思想,才德并举,并且贡献于社会的人。开篇名义,弟子们请秉承圣人的训言,圣人说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弟子规》的本源,《论语》“学而篇”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字面意思,孝是指对长辈,悌(tì)是指对平辈,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谨而信,做事踏实、谨慎、可靠,说话诚恳、言出必行。众,平常人,对平常人都一样以爱待之;仁,仁德的人,对有仁德的人更加亲厚。

国学经典有哪些古诗_国学经典有什么书_国学经典有啥

中华书局版《论语》

关键是最后这句,讲的是,前面这几条都做到了,还有余力,才学文,这个文就是古时的诗书六艺。这句话将我们行为的准则说了出来,生活是本源,书本在其次,做人在先,做事学文在后。那如果是这样,整个《弟子规》都是讲怎样做人的道理,我们是不是按照这样的准则来做人做事,反而比记诵更好呢?

多说一句,《论语》的第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字,私更喜欢华杉先生的说法,并不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而是践行。学了之后是做,只要在做,能不能说出大道理来,又有什么关系?

几大类国学启蒙读物

在蒙学中,比较通行的有几大类。第一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三字经》,它是南宋经史学家王应麟所作,流传七百年之久,它和《百家姓》《千字文》并举为“三百千”。千字文成文于南北朝,百家姓成文自北宋,皆早于《三字经》。“三百千”以教化为主,百家姓且不论,千字文形成时间更早,用典更多,比如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对孩子来说不是那么浅显易懂,因此相对来说《三字经》的传播性更强。

第二是比《弟子规》成文略晚的《声律启蒙》,用的最多的版本是清光绪年间成都人魏朝俊私藏的版本。但它也是基于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李笠翁的《笠翁对韵》和更早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所著。明清以来,编写这类音韵“范文”是为了速成诗句和对联,说白了类似“作文速成”和“学写一段话”这样的教辅材料。今天给小孩读,也是为了从基本的声韵出发,培养古文的语感和美感。

第三还要提提《增广贤文》,它是明代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由此推测写成于同期,后来又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增补。它集纳了很多格言、谚语、熟语,很多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来自于此,只不过总体偏道家“逍遥派”的思想,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言论,相对要消极一些。

第四,其他,包括《诗经》 《千家诗》 《论语》,甚至《大学》 《中庸》 《左传》 《易经》 《史记》 《古文观止》等等。这些读物诗歌类的韵律和篇幅相对适合孩子一些,其他的都有一定难度。即使是要求记诵,待日后慢慢理解,也需要花不少的功夫和时间。

如何来评价这几类国学启蒙读物

我们先来说说,古人是怎么启蒙孩童的。第一,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学文”的教育。有机会读书的人,从三五岁开始启蒙的比较多,进入私塾,拜孔老夫子,接受先生的指教。别的不说,我爷爷是读过私塾的,所以我幼时有耳闻他当年私塾学习的状态,在小学之前也通过他的口述,接受过只字片语的国学启蒙。

再往早一点的说,很多著名的学者国学经典有啥,他们孩童时期都大量背记名著。鲁迅小时候就能背《钢鉴》(周作人谈),茅盾能背《红楼梦》(郑振铎验证),胡适九岁之前就已熟记“四书”、“五经”,钱穆九岁能背《三国演义》(据《八十忆双亲》载)。张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讲,他十四岁之前就能背诵《三字经》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易经》 《诗经》 《千家诗》 《礼记》 《左传》等著作。

但是请注意,他们幼时的学习,仅限于此,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分科。我们要求现在的小孩,通过完全的记诵,是有难度的。在启蒙这个阶段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选择?其余的可以在后续十多年的学习生涯,甚至更长到一生的时间里来进行学习和实践,也未尝不可。

我用下面四个维度,对我前面列举的前三类启蒙读物做一些比较,选择的结果不辨自明。

体量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体量亦然。显而易见的,为什么“三百千”流传甚至上千年,很大的优势就是——短小。《弟子规》作为小学蒙学必记诵,除了尊孔老夫子,字数也是优势啊,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既然是普及给最大范围的普罗学生,你说选哪个?

相比,《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凡三十篇,一篇是近250个字,即使是读一遍,都是七八倍《弟子规》的时间。《增广贤文》先不说它的取向,单字数也是五千字。

按照目前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到六年级掌握3000个常用字。有人统计过《声律启蒙》不重复的字有4000余字,即使花几年时间读完,也已经能够达标了。

难度

对于孩子来说,诵读这些韵文,私以为是不分难度的,对他们来说,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读“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和读“春天来了,花儿红了,草儿绿了”,难度有多少区别?倒是对疏离于此的大人来说,才有先入为主的难易之分。

能够区分难度的,又回到了上面的长度区别……这倒是考验家长和老师的功底了。单从美的角度,个人比较推崇的还是《声律启蒙》和《千字文》,其他能够读一些《千家诗》和《诗经》,也是极美的享受。

拓展度

这些蒙书,几乎都是用韵文写成,但功用各不相同:《弟子规》是用来规范少年儿童行为举止的;《三字经》 《千字文》是文化常识读本;《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则是教人写诗作对的。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是纯语文读本,虽然现在不会硬性要求吟诗作对,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另外《千字文》虽说有一定难度,也不一定要用这样的形式来普及文化尝试,但是里面的用词,真为之经典,不愧魏晋南北朝古风。

学以致用

国学启蒙,是用国学开导蒙昧,启迪心智。什么是国学?孔老夫子的是,那老庄的是不是?楚辞汉赋,汉乐府唐宋诗词,宋明理学是不是?

还是回到那句话,“有余力,则学文”。启迪心智的方式很多种,家长正行,孩子自然效尤。文化、文化,文是为教化,如果已然得道,忘文又如何?再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乐趣,到家长这辈,读读圣贤书,也能够有所得。不如,

选择有余力的启蒙读物,一起亲子阅读,一起学习,不亦说乎!

当下方法论

相比私塾那个年代,靠老师在堂,摇头晃脑读经典的方法来说,现在家长可以使用的手段就太多了。说几个主流手段:

第一,自然是书。

书的选择,市面上有很多特别中国风花俏排版的童书,不建议选择。不要问为什么,不接受反驳。推荐中华书局出的国学典藏书籍,从装帧到解读,皆谨信典雅。但这套里没有短小的“三百千”和《声律启蒙》。至于《声律启蒙》,最近出的吴冠中插画本,无出其二。

书的好处和坏处都是需要亲子阅读。好处是从亲子阅读可以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这个过程需要一些耐心,但是一定会经过过程。可以明确的是,读绘本读故事和读典籍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家长不能先入为主的将自己的不感兴趣强加于孩子。坏处不用说,需要家长的倾情付出,时间和坚持,都不能少。但是谁说过,付出得多,回报也多。

第二,是音频。被称做知识供应商某宝形式的喜马拉雅上,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有付费和免费两种。付费的,不是给凯叔打广告,他和童声一起朗读的《声律启蒙》确实挺好听的,不过仅仅是配乐朗诵,并没有解读。有一说一,两部韵文读物要解读起来,篇幅的确收不住。《千字文》也有一个浩然爸爸的付费版讲解。免费的,也有讲解版和诵读版两种,还有一种是配乐唱诵的。没有绝对的方法,都看孩子的接受度,首先一定是兴趣。喜欢故事的,找相关故事类型讲解的;喜欢唱歌音乐的,直接上歌曲版和吟诵版;能够完全知道意思,那是以后的事了,有个大致的印象,个人经验,都将是终生难忘的。

第三,是app。一搜还是会出来很多选择,没有深入研究过,咋一看和音频的制作方式差不多,有讲解和纯吟诵的。但是互动性这块儿没有具体操作过,对于app来说强项就在此,能够像游戏过关一样让孩子参与互动,才能抓住兴趣。当然,很多花俏的app真心不推荐。

某种程度上,不论app还是音频,都是为了偷懒、没精力,或者说认定自己不够格的家长谋福利的。还是那句话,付出和回报是正相关的。读国学的本质还是启心智、正言行,并不是为了记住,也并不是为了求全,读半本读几句又有何不可呢?更何况,即使将上面所有的蒙学加起来,区区几万字,读上三五年,每天坚持一点点,怎么又会读不完呢?

下一篇: 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师生互动使其经典更显生机
上一篇: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每当打开一本文辞优美的中国经典书目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