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诗词作为源远流长、典籍浩瀚的文学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宛如闪耀文化精神的长江、塑造民族魂魄的黄河,成为哺育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精神乳汁。正可谓,朗朗诗文传千古,悠悠情思润华夏。
两千多年前孔子办学兴教,就把《诗》列为“六学”之一,并有“修身先学诗”的说法。我国重视“诗教”的传统之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承载丰富思想内涵和艺术创造的古典诗词,具有陶情励志、养心育人的魅力。鉴赏古典诗词,仰其光芒,沐其精华,能带来审美怡情、启思益智的艺术享受,更能获得向善向上的精神体验。
一
翻开史册,从《诗经》到楚辞、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是一座座各尽其美、各臻其盛、光彩熠熠的艺术高峰。其中,唐诗宋词标志着古典诗词臻于成熟,筑就了蔚为壮观的鼎盛时代。丰厚的诗词文化遗产,尤其是历朝历代诗词名家的精品力作,铺展开一幅璀璨瑰丽、文脉赓续的恢宏诗卷。只有全面了解古典诗词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去审视诗词作者和作品,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时代特征、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并准确看待其历史局限性。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诗风。古典诗词所反映的思想文化观念、艺术风格和追求,必然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只有深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包括人生阅历,以具象的历史眼光去审视诗词作者和作品,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刻地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质,把握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贯穿古典诗词历史发展的内在本质是文化精神,是光耀历史天空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譬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有深刻领悟其底蕴深厚的精神承载,把握诗以言志、歌以咏怀的思想逻辑,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去品悟内蕴的浩然正气、凛然风骨,才能让民族精神的历史火炬照亮心灵,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
二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王昌龄在《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寄情运思于意境,是古典诗词所追求的至高艺术境界。赏析古典诗词,重在领略、感悟其意境之美。
意境是景物和情思的完美交融,物象和意象的融合升华。古典诗词善于把客观物象化为富有主观情感的意象,构设出多姿多彩的意境之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人笔下,或娴静、或清隽、或壮阔、或雄浑的意境,尽显由景入境、情随境生的运思之妙,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境品味。
善以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展现出奇制胜的意境之美,是古典诗词的显著特色。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漫天飞雪想象成春风吹过梨花满枝的奇美胜景;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让风雨交加之夜化为梦境中战马嘶鸣、横戈疆场的景象;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营造出天上人间、物我相浃、神思高远的绝妙意境。借景遣怀,虚实相成,奇思妙想,让心灵之境乘着想象的翅膀神游高飞,给人以意味无穷的艺术感染。
古典诗词的境界之美,更深层次地体现在思想表达的深刻性、延展性。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托物言志,借景表意,情思入理,彰显以诗论理载道的深蕴和境界,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精神激励。
三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古典诗词对汉语的独特神韵和魅力,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赏析其语言美是重要的切入点。
古典诗词在语言上,更具抒情性、精练性、含蓄性、联想性,且生动形象、意蕴深广、风格多样。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平实率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淡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委婉蕴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郁顿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迈气势,“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的雄浑刚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高远。正是语言风格的多样性,词意表达的丰富性,让诗词意蕴更具穿透力、表现力、感染力。
诗性语言的精到、精妙之处在于修辞。古典诗词擅用多种修辞技巧,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比兴夸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对仗照应,“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设问联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拟人渲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对比反衬,具有言约旨远、音韵铿锵、诗情画意的独特美感。再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边塞环境的孤苦苍凉;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何永久记住诗词歌赋,一个“忽”字让思念亲人的无尽伤感涌上心头,具有词炼意达、点化“诗眼”、别开生面的代入感。
韵律是构成诗词语言美的重要因素。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的创作,主要遵循平仄、对偶、押韵的韵律要求,讲究词句结构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上下句式的对偶工巧,同韵字有规律的恰当运用。如:王之涣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韵律和美,形成既对仗精巧又合辙押韵的语感,创设既精致唯美又韵味绵长的语境,读来朗朗上口、如歌如咏,有着抑扬顿挫、节奏明快的律动感,达到了韵律美和意境美的统一。
四
古典诗词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尽其妙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也是赏析的重要切入点。
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为主;楚辞以参差错落、灵活变幻的句法为特点;乐府诗主要采用杂言诗、五言诗的体式;唐诗的诗体趋于完备,主要有五言、七言、律诗、绝句,以及近体、古体、歌行等。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在唐代基本成形,宋代发展到了巅峰。词有词牌,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并讲究格律、体式规整。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构成绚丽多姿、蔚为大观的诗词艺术长廊,更具表现力和鉴赏性。
在艺术风格上,从《诗经》的“国风”到北朝民歌《木兰辞》、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蜀道难》、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展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特色;从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诗到行旅诗、送别诗、怀古诗,从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到韩孟诗派、江西诗派、桐城诗派,题材广泛、流派并立,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从诗人的艺术风格来说,陶渊明的淡远真淳如何永久记住诗词歌赋,王昌龄的雄健高昂,孟浩然的恬淡雅致,刘禹锡的清俊隽永,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李清照的婉约凄切,辛弃疾的豪放雄壮,诗风各异,各展风采。
赏析古典诗词是与诗家先贤的历史对话,让心灵徜徉于绚丽多彩的诗意境界,从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滋养,定能获得灵魂的洗礼、心志的陶冶、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