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说诸子百家的消亡,一般说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当然现在我们知道“焚书坑儒”就是以讹传讹,并非事实。不过秦一统后的文化统一,的确有一定影响。而后的汉武帝“罢黜百家”不过是秦始皇文化统一的深化罢了。
,,w_450,h_600,/,q_85
一般说汉武帝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的尊君愚民思想有关。其实要说尊君愚民思想,最厉害的莫过于道家和法家,他们可是赤裸裸的喊出了“尊君愚民”的。反观儒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倒是很不受君主喜欢,到明太祖朱元璋时甚至就是把孟子赶出了孔庙。退一步说,如果儒家思想有利于尊君愚民,当年孔孟周游列国,肯定会得到各国君主所用的,无论是先秦诸侯还是后来的皇帝,谁不喜欢大权独揽,民众俯首听命呢?这个事做到的就只有法家的秦国。
,,w_450,h_600,/,q_85
再说说这诸子百家的各派:儒、墨、兵、法、道、纵横等,大多是汉代后的追加说法,而并非先秦时候的说法。比如法家,先秦时候并无这个说法,只是说“刑名之学”。道家再班固汉书里明确说是汉代的说法,先秦时候叫阴阳学说。先秦时候,最火爆的两个学派是墨家和杨朱学说。《孟子滕文公》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可见杨墨才是先秦时候的第一显学;至少在孟子之时是。到韩非子时候,就变成儒家和墨家;《韩非子显学》专门讨论了儒墨两派,还有一句名言: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可见,至少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前,墨家一直是显学。儒家是后来才成为显学的。尤其以杨朱、墨翟的学问最极端,所以当时争议也就最大。道理和今天做自媒体的一样,要抓住眼球,就得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能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大概也就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的重要原因吧。
,,w_450,h_600,/,q_85
孟子就痛骂杨朱墨翟,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为何呢?这就是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拔一毛而有利天下,不为也。而墨子主张兼相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两派简直就是人类社会的极端,怎么会不成为当时热议话题呢。这样的极端学问,岂能不被首先罢黜掉呢。换成现在也是被河蟹的对象。
秦皇汉武所以要罢黜百家,除了统治本身的需要。其实,统一之后,诸子百家本身也逐渐衰落了。墨家墨子之后,就分成八派,儒家分为三派。孟子只是其中一派而已,直到宋朝时,才被朱熹他们拔份成四书之一,这才牛逼起来的。至于兵家、法家、纵横家等这些都是“技术性”学派,是应运而生的。变法潮的时候涌现了很多法家,到战国后期,虽然也有人在学习刑名之学,也在谈论变法;比如韩非子。可是已经时过境迁了,纵使有大才也没有用武之地。纵横之学,直到汉代也有。不过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诸侯国都没有了,纵横之学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至于道家或者叫阴阳家,他们本来就讲究隐、无为;无碍于任何人。甚至直到汉武帝前的汉朝就是以黄老之术作为治国理念的。
,,w_450,h_600,/,q_85
而如兵家、农家、水利等技术性更强的学派,是得以延续了的。只是没有谁再开宗立派、到处宣扬了。只是在军队里默默的带兵打仗而已。成为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了。
至少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所谓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在哪里,实际的学派不过十数家而已。所以这么称呼,要么就是他们彻底淹没在历史里了,而更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对“百家”的理解除了偏差;古人除了喜欢用虚数表达外,另一种可能并非我们现在认为的分科,只是对一个当时比较有学说地位的人都算做一家,所谓“大家之士”。那么所谓“罢黜百家”,不过就是告诉这些读书人,你们别瞎逼逼了,就按照国家规定的说法统一说就是了。比如说诸子百家的学问哪儿来的?归根到底,他们当时读的书都一样,当时没几本书。现在我们看诸子百家的书,都要说黄帝尧舜汤文武等人。只是各人在读了相同的书,在不同出身、不同环境、不同工作、不同理想下对经典的解读发生了偏差。比如墨家,墨子最早就是儒家弟子、李悝、吴起等人都是师从儒家的;韩非子师从荀子,荀子也是儒家的。
,,w_450,h_600,/,q_85
其实先秦时候的儒家,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儒家;当时“儒”大概就是读书人的意思,并没有成为单独学派。甚至没有儒家的说法诸子百家在哪里,而是孔孟之学。只是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后来的程朱等历代大儒的积累,才成就了现在的儒家面貌。比如孔子,就是被弟子捧起来的。
,,w_450,h_600,/,q_85
一种学问能够被普遍接受,一定是比较符合了上下各阶层的利益和习惯。很明显杨墨之学,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和利益的。所以必然走向消亡,至少变异。比如墨家的木工建造技术就得到极大发展嘛。杨朱的个人主义就融入了道家当中。诸子百家并没有真正的消亡,而是变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或者是真的被统一融合了。比较后面的儒家人士,哪个还是真正的先秦儒家呢?尤其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读书人都修习佛学的。王阳明更是柔和了儒释道,还是自称儒家正道呢。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儒家,真正的读书人,能够广闻博识、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