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倾泻而出。那些美到窒息的视听语言,带着从诗词歌赋中走来的万千意象,完成了一场穿越历史长河的心灵相拥。
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今天,诗情盎然,诗韵流淌,诗心绽放。
自2016年开始,于每年新春之际倾情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仿如打开一扇巨大的取景框,它不仅引领广大观众重拾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诗情画意,更让我们发现,有那么多的人以诗词浸润灵魂,活出了精神世界的丰盈与广博。
3月5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20点档连续播出,并于当日22时05分和次日17时15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重播。
作为一档走进第七季的文化节目,《2022中国诗词大会》如何做到生命常青?和往季相比,本季节目无论是赛制创新、融合互动还是情境营造,都更加强调诗词文化与人民大众广泛且深度的联结,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火热日常生活的激情碰撞与创新融合中,为逐梦复兴的中国献上一份吟咏心声、情赋山河、观照时代的诗词礼赞。
为人民奉诗情
听障女生的手语版《将进酒》燃哭了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诗词大会》就把舞台向着最朴素的普通人敞开,向着人民大众的美好向往和广阔奋斗敞开,同他们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和生命的光彩。
六季以来,00后才女武亦姝、外卖小哥雷海为、北大工科博士陈更、轨道公交民警陈曦骏……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们,一次次缔造着舞台的高光时刻,也让《中国诗词大会》有力践行着“诗入寻常百姓家”的文化初心。
《2022中国诗词大会》进一步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内核,节目广邀伟大时代的亲历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生态文明的保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国家安全的保卫者参与到节目之中。从由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家庭团组成的现场百人团,到借由技术连线的云中千人团,各路选手以诗词为媒介,抒发他们在伟大时代跃动、律动、心动、激动的多彩诗情,展示饱满自信、昂扬进取的奋斗姿态。
昨晚,在以“遇见”为主题的第四期节目中,你被17岁听障女生王逸玘的手语版《将进酒》戳中泪点了吗?
因听力障碍,王逸玘发音受到影响,是妈妈用古诗词教会了她说话。站在舞台上的她落落大方,能够自信乐观地和大家交流,这背后,她和妈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为遇见诗词,王逸玘感受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收获了自信向上的力量。
节目现场,她用手语朗诵李白的名篇《将进酒》,无数网友表示被这段燃哭了:“听过许多人朗诵《将进酒》,但没有一个人能比王逸玘朗诵得更加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其调也激越,其态也劲秀,此之谓‘少年怀意气’。不管命运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都一定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诗词里果然处处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啊!”
《2022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多组选手都给观众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科学摄影师陈海滢为观众们展示了他所拍摄的一幅“星月同辉”的作品,他本来是想去拍摄彗星的,但拍完之后,发现月亮带给他的感觉反而更加突出,因为那美好的景象就如同白居易的诗中所提到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月曾经照古人,诗词辗转千年,寓大美于天地俯仰之间,传递着同一种惊喜与感动。
姜震是一名即将走上铁路警察岗位的大三学生,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铁路警察,因为聚少离多,诗词就成了父子之间交流的纽带。现场,父亲用一句“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表达对儿子此次登上节目的祝福。
蒋锋和许翰文既是同事,也是夫妻。作为光荣的国家移民管理警察,他们希望用一生去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保家卫国故事,而这个故事关乎两句诗,第一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二句是“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王军是扎根在长庆油田生产一线的一名地质技术员,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背诗,与月亮相约,与诗意作伴。
一袭红衣制服的他说:“当一个个险情被我们排除之后,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油然而生,我找到了千百年来伟大诗人们相似的体验!”
急诊科医生徐晓婵在扶贫驻村的同时,带着全家人过上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生活。从都市来到乡村,徐晓婵7岁的女儿张清语很快适应,而且喜欢站在山尖上背诗,她认为这别有一番滋味。
透过这些,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诗词的力量是如何穿透了时光,擦亮了生命,温柔了心境,连系着情感……这些对平凡大众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摹写,把诗词与当下的联结落脚于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一段段滚烫的生活,呈现出个体在新时代诗词生活里的微妙感受和细腻心理,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共情能量。
为时代传诗心
再古老的诗词如果我能告诉你诗词歌赋,都能变成今天的诗词
今天,当我们重拾诗词,我们到底在重拾什么?
当然不单是为了摆脱“词穷”的社交尴尬。古典诗词言短、意深、境美,它们高度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积极开拓诗词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内涵、新意象、新表达,必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振奋亿万人心,汇聚精神伟力。
《2022中国诗词大会》围绕“江山”、“少年”、“燃”、“遇见”、“稻香”、“韵”、“天地”、“味道”、“飒”、“出发”十大主题,打通经典古诗词和时代关键词的“任督二脉”。十个关键词,解锁十种古今对话的独特视角。每种视角,都力求让诗词成为折射时代风貌的镜子,进而构建出异彩纷呈的整体内容格局。
家国大爱、山河远阔、建党百年、英雄戍边、全民抗疫、壮士巡天、逐梦冰雪、人间烟火……每一个时代的切面都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都与古典诗词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
如何用诗词的方式打开冬奥?且看这道题目:
请根据以下线索猜一个两个字的奥运项目名称:它的举办季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它的训练地点,“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它的比赛画面,犹如“骏马下注千丈坡”;它的精彩瞬间,可谓“鹰似飞鸿踏雪泥”。
你猜出来了吗?正确答案是:滑雪。
精于总结的观众一定发现了,《2022中国诗词大会》突破对诗词的记诵,大大强化了对诗词的现实运用,既邀请大家用自己经历的生活之美、劳动之美、时代之美出题,也激发他们以新的经验、新的感受、新的视野,将诗词用出新意和活力。
在东京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中国选手苏炳添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最适合铭记这个历史时刻的诗句,当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现象级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英勇就义的镜头被无数网友反复刷屏,最适合形容两位年轻人精神的诗句是什么?百人团给出答案:“壮夫思报国,志士窃忧时。”
节目开播以来,热议话题一次次突破古典文化的范畴,在多个维度持续裂变。
例如,由文物保护衍生开来的微博话题#日军搜家7次都没有找到的两件国宝#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达两亿;在用诗词致敬电影《长津湖》里的英雄时,康震老师含泪讲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则短视频全网点击量不到24小时即突破1000万,#谁是最可爱的人总是让人落泪#、#他们曾说我吃雪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等高燃话题登陆微博热搜要闻榜。
有观众表示,当用诗词的方式打开他们、形容他们、致敬他们,不仅收获了一份别样的浪漫,更感到有一股从时光深处传递而来的浑厚力量,这种力量历久弥新,绵延不绝。
对于这类创意知识题型,多位专家赞不绝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表示:“古典诗词和我们现在有啥关系?节目告诉我们,它们依然可以诠释现在的生活,甚至没有一点违和感,这就是更新了内涵,让它获得了新生。只要你有诗心,你自己处处逢春,再古老的诗词都变成了我们的诗词。”
为生活添诗意
向丰富的场景运用拓展,激发文创能量
能量越大,责任越大——对于一档拥有全民影响力的爆款文化节目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从第六季《中国诗词大会》起,节目特别设置“千人千问”环节,由云中千人团从自身职业、地域、生活环境及社会热点的文化需求出发,通过视频连线向现场百人团提问,邀请他们用合适的诗词元素作答。通过该创新尝试,节目在“云端”为诗词和生活搭起了一座桥梁,更为文创产业有效赋能。
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是,节目通过为奉节脐橙取名,助攻当地农户的“致富果”行销全国,大大提升了奉节的知名度、美誉度,对奉节的文旅融合和脱贫致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2022中国诗词大会》继续让诗词文化向丰富的场景运用拓展,为更多领域、更多人群、更多需求助力。节目开播以来,先后为乌拉盖边境管理区边境管理大队马背警队的马匹、自闭症孩子们的画展邀请函、焰火设计师的烟花设计等注入诗词元素。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百人团为“星星的孩子”送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这是一份美好的愿望,也是在呼吁全社会给到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更多关爱。
当主持人龙洋说出“如果他们注定是星星,那我们就用爱去成为夜空”如果我能告诉你诗词歌赋,现场许多观众为之抹泪。这些充满温度的内容呈现,拓展了诗词文化的维度,将节目带上了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
与此同时,在创新升级的“诗词小剧场”、“创意知识题”、“身临其境”、“画中有诗”等答题环节中,《2022中国诗词大会》也着力凸显与场景运用的结合。
例如,“诗词小剧场”让文物开口说话,将诗词化作短剧,甚至真人复刻古画;“身临其境”走进祖国的名山大川,由出题人用双脚去寻访诗词里的壮美与豪迈;“画中有诗”除了用纸作画,还会在宫灯、团扇、战鼓等不同的材质上描绘诗词,并邀请糖画、缂丝、盆景、皮革雕刻等手工艺人在不同的器物上勾勒诗词之美,为的,就是鼓励广大观众也用自己的方式过出生活的诗情画意。
《中国诗词大会》七季常青,是因为创新让生命常青,更因为诗词本身就自带经久不衰的魅力,我们也继续期待着,它能为荧屏贡献更多的诗意与回响。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七号
石库门的笑声 | 吾家吾国
牛气满满的哥哥 | 拿来吧!小芒
舍我其谁| 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