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书
四书的来源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的最重要文献。《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这“四书”一起表达
《大学》原是《礼记》中第四十二篇,相传经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主要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
《中庸》原是《礼记》中第三十一篇,相传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意思是“执两用中”。“中”即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而不是中间的那一个。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汉有鲁《论》《齐论》《古论》,今本以鲁《论》为主。
《孟子》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它是战国时期孟子言论的汇编,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仁政”的治国思想和“民本”的政治策略,同时它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的德治主张和用人原则。
五经的来源
“五经”是儒家学子最为重要的五本基础研究书籍。
先秦时孔门教材是“六经”:《诗》(《诗经》)《书》(《尚书》),《易》(《周易》),《礼》(“三礼”),《乐》(《乐经》),《春秋》。至汉代,《乐经》失传成“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所谓的《礼经》,原本是以《仪礼》一书为经,后来《礼记》的地位提高,后人遂将立于学官的《周礼》一并合称为“三礼”,即《仪礼X礼记X周礼》。
经的意义和范围
“经”是纺织的时候织物组织中纵向的线,(横线叫做纬线)有经纬才能构成一个织物。(《说文解字》解释“经”:“织纵丝也”),由于“经”是构成织物的最基本的线,我们的先人就把那些构成我们文化的最基本最重的书称为“经”了。
中国最基本的经典,也就是经书,是“六经”,也称为“六艺”。最早提出“六经”之说的是庄子,他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
第二位是司马迁四书五经哪些出自礼记,他引用了孔子的话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四书五经哪些出自礼记,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史记·滑稽列传》)。
“六经”的次序
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法:一、《易》《书》《诗》《礼》《乐》《春秋》;二《诗》《书》《礼》《乐》《易》《春秋》。第一种排列法是依著作的时代先后为序的,认为“六经”是周公的旧典。第二种排列法是依著作本身程度的
深浅为序的,认为“六经”是孔子所作。这中间也反映了今文家和古文家
对于经学见解的不同,这里我们就不讨论了。
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始终没有见到《乐经》这部书。历代所说的六经实际上只有五经就是《诗》《书》《易》《礼》《春秋》。
从汉以后,又有过“七经”之说、“九经”之说、“十经”和“十二经”之说。至迟到宋代就已经有了“十三经”之说。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已有《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成为经部的一部丛书。其内容是: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汉书·武帝纪》记载说武帝置五经博士。又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诏诸懦正定五经,刊之石碑,树之太学,蔡邕著名的隶书《熹平石经》即是指此。
2.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
3.七经:其说有五,最早者为《后汉书·张纯传》李贤注,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4.九经:其说有六,最早者为唐所立学官以《易》《诗》《书》三《礼》三《传》为九经唐玄宗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璀奏定以九经取士。
二、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分别讲的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1、四书五经指的哪几本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四书》分别讲了什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全书共有三十三个章节,而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根据这一零九个字的经义所衍生出来的,乃此书的立论之言。
3、《五书》都讲的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