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国运兴盛的原动力,而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基因,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而且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战斗力。
当前,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重塑着人类社会以往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中华传统文化寓意,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新契机。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必将丰富文化存储介质载体,革新文化演绎呈现形式,开辟文化传播互动渠道,从而催生构建文化新生机新生态,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
数字化技术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载体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
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往往容易风蚀损坏,留存保护困难,不便于长期以实物形态示人,数字化储存能够打破这一局限掣肘,可以借助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例如拍照、扫描、录音、录像、情景还原再现等方式,完整科学地记录留存文化遗产信息,将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存储,构建数字化档案,进行永久性保存和活态化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在数字化档案基础上,搭建专业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通过整理、分类,把零乱的文化信息整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不仅可以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展现昔日文化遗产风貌,使民众能够便捷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更便于文化遗产的展示研究和活化利用。例如,故宫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已分别建立“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数据库、数字敦煌资源库。
数字化叙事革新优秀传统文化演绎呈现的新形式
数字化叙事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叙事形式,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传统讲故事之中融入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使讲述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以便于听众理解、感知的一种叙事方式。
数字化叙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价值为核心,配以多种数字媒体技术营造真实的全身心感知氛围,带来有温度的视听盛宴,有触摸的感官刺激和有参与的感知体验,能更好地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另外,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历史沉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在传递过程中已失去了原有历史场景,而采用VR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可以真实再现彼时彼地,使人们穿越感知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与社会图景。例如《国家宝藏》节目,采用全息影像技术等多种数字科技,对国宝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并打造出沉浸式的情景舞台,形象讲述了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同时,数字化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创新。数字化叙事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华传统文化寓意,往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再创造再阐释的过程,是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再造,能够创作出全新的、更具感染力的文艺作品,连接过去与现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例如河南卫视精心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出圈,重要原因在于以“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为表达主旨,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运用数字科技赋能,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一个个动听的中华文明故事,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深邃与魅力。
数字化媒体开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互动的新渠道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而新媒体的出现和迭代改变了信息的呈现、传达和展示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和渠道。人们可以通过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多种途径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传统媒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效率低、范围小、形式较为单一等局限。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新媒体将互联网与各种电子产品的移动终端相链接,能将储存在互联网云端的数字化信息直接传递给受众,打破时空局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数字信息共享,提升传播速度,拓展传播空间。
当前,以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更是改变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由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同时成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这意味着,民众不再单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群体,而且可以有选择地将接受的文化信息通过社交媒体自主转发、二次传播,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参与受众多元化,极大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范围,毫无质疑,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各有优势,两者要相互结合、优势互补、融合传播,产生“1+1>2”的传播效果,满足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源远流传、繁荣兴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雄伟蓝图,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与数字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创作出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数字科技品味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情感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呈现新的风貌,助力铸造社会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委托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任吉东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王丽、成淑君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