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立意 #高考作文##距离高考还有91天#欢迎来到模考作文精选

#高考作文# #距离高考还有91天#

欢迎来到模考作文精选,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南京、盐城一模的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着眼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喜成绩,并要求考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不少同学说《典籍里的中国》素材太好用了。事不宜迟,我们马上看题。

【原题再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弘扬传统文化立意,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奶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盛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大众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大众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这是一篇给定写作主题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从《典籍里的中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这三个例子,阐述了文化创新的可喜成就。

《典籍里的中国》是经典再现,并赋予这些作品以新的时代精神意义。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将非遗元素融合进新的艺术展现方式。故宫文创则将传统文化和古人生活中的相关元素以艺术品的形式,成为了时尚爆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当代生活,既是因为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能跟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切地融合。所谓“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在描绘这种感觉。

所以,我们在解读写作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时,既要抓住“传统文化”这一主体,也要看到“当下认同”这一现实情境。我们应当指出,传统文化能够存活于当下,必须要具备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传统文化想要突破时间限制,适应当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就必须有所创新和改变。如此,才能既做好“传承”又做好“发扬”。

参考立意(标题):

(1)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当下认同,守好传统是根本。

(2)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当下认同,要守“本”也要赶上时代潮流。

(3)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当下认同,应多渠道多管齐下。

【语段参考】

如何留住这些文化遗产,光靠一个人的倡议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携手努力,让其“活”在当下。最近传统文化“火出圈”了,无论是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还是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弘扬传统文化立意,都让我们感受到制作人的诚意与演绎者的专业。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苔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而实现这个美好愿景,需要你我携手同行。

【参考范文】

“金笼听”何及“林间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一首《画眉鸟》,本诗借咏物以发感慨、论哲理。我尤其喜爱诗的最后两句,“金笼听”“林间啼”这两个形象的比喻用来阐释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非常合适。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被人为地披上神秘的面纱,放在高高的神坛上供人们瞻仰膜拜,引得一帮无识之士趋之若鹜,几乎是人手一本《易经》,开口便曰“诗云”。成人世界的疯魔,引发儿童世界的癫狂,一群群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穿上不伦不类的“汉服”,行三叩九拜之礼,正襟危坐,一脸成人的伪正经。不良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无良文人赢得前拥后呼,家长们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累得苦不堪言。然而竟然有人将这种现象美其名曰“国学热”。

谬矣,如果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那我宁可不要。这与把画眉鸟整日关在金笼之中有何异?也许偶尔可以听见一两声美妙的鸟啼,但是长久下来,笼中之鸟终将失去活力,成了任人摆布的玩物。欠缺了正确形式的传统文化传承,就只能是一阵风,有点动静,然而收效甚微。这样的传承不是用力太猛,就是用力太偏。想听世间最美的鸟鸣,何不打开笼门,放画眉鸟回归山林?

想真正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把它请下神坛,让它变得亲民,变得接地气,变得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而然。比如《经典咏流传》的出现,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走下神坛的诗词,第一次让现代人觉得如此悦耳动听,和诗以歌的形式第一次让现代人不再觉得诗词佶屈聱牙,优美舒畅的歌声第一次让现代人感觉古诗词不再难以背诵。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全家人围坐,一起欣赏,一起背诵,一起吟唱,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就在最大范围内传承开来。

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是要传承古人的形式,而是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是要把现代人都变成道貌岸然的“士大夫”,而是要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锻造我们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

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该不该传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必要犹疑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更没有必要担心传承是不是复古。我们应该有一种文化自信,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古为今用的心态,去粗取精的挑剔,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将形式与内容融汇起来,不断思索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浸润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之中。

下一篇: 2016年六安金安区事业单位面试模拟题:失落的汉字符号
上一篇: “遇见敦煌”以光影艺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隔空对话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