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退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是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倡导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透析城市文明细节,“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
高二语文试卷1 / 8
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 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 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 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 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 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 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 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 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大力称赞并主动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力之美”。
D. 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是(3分)
A. 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 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 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开启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美景的山居生活。
4. 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6分)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叙事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场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它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画面,引导在都市打拼的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 小题,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扶轮问路
史铁生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是件没想到的事。
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 ”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那一个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地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大约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的设计,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跑了好些天,才有一家“黑白铁加工部”肯于接手。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了。
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辆真正的轮椅来了,母亲却没能看到。
那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
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其实是众人推着、抬着、背着我,去看中国。
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 ”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
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算是头一回见了外国。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是学医的,笑嘻嘻地闻一闻我的尿说:“不要紧,味儿挺大,还能排毒。”其实他心里全明白。他之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
的? 单是为了活着? ”
说起那辆“福”字轮椅就会想起的那些个呢,如今都老了,有的已经过世。大伙儿推着、背着、抬着我走南闯北的日子,都是回忆了。这辆轮椅,是不可“断有情”的印证。
如今我也是年近花甲了,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舶来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追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九? 两万七?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好吧好吧,希米小姐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这东西才真正是给了我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给条坡道就能上山。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
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
“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坐在山上,看远处天边的风起云涌,心里有了一句诗:嗨,希米,希米/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呢/谁想却碰上了你! 若把凡·高的那些话加在后面,差不多就是一首完整的诗了。
坐在山上,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个“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想那些个“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我曾经的那些个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一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是呀,这五十七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扶轮问路,扶轮问路啊! 但这不仅仅是说,有个叫史铁生的家伙,扶着轮椅,在这颗星球上询问过究竟。也不只是说,史铁生——这一处陌生的地方,如今我已经弄懂了多少。更是说,譬如经轮常转,那“轮”与“转”明明是指示着一条无限的路途——无限的悲怆与“有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以及靠着无限的思问与祈告,去应和那存在之轮的无限之转!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既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设若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在了别人,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 而凡·高所说的“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节选自《有问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作者记述重病后医生对自己存活时间的预言,引出下文对自己在亲朋支持下与命运抗争的回忆。
B.从第三段的“即刻”“越发”两个词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双腿残疾根本无法阻挡的。
C.文中提到作者被“众人推着、背着、抬着”,从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作者朋友的热心,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
D.“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一句中的“又”字,透露出多年后再次登山的欣喜,但对比活力四射的青年时代,更多的是辛酸。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长于细微处显深意,如写制作第一辆轮椅时,父亲“捧”了图纸,母亲“求”人安装支架,“捧”“求”两个细节浓缩了父母对“我”深厚的爱。
B.作者以“轮椅”为线索贯穿全文,轮椅的更替见证了作者残疾后由封闭自我到打开心扉、观看世界、参悟人生的全过程。
C.本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虽然“我”青年残疾,但亲人和朋友的陪伴成为“我”的人生底气,使“我”始终活得从容淡定。
D.文章引用凡·高的名言,表现出作者残疾多年重新“爬”上山以后,在精神上与先哲产生共鸣,丰富了文章内容,升华了文章主旨。
8.本文题为“扶轮问路”,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拘美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改)
材料二:
2、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有删改)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窝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命,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拘,指被拘禁,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百里奚举于市”的“举”用法相同。
B.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文中梅尧臣因家族先人而受荫。
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含义相同。
D.雅颂是《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10.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文以评述梅诗为中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了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B.文中指出不得志的诗人能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往往诗人境遇越困窘,诗歌越工巧。
C.由于梅圣俞抒发不得志之情的诗歌流行于世,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诗一定会向他求教。
D.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梅圣俞的部分诗作得以保存。
1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答案超出四处不给分。(4分)
凡A士之蕴B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C 多喜自放D于山巅水涯之外日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日往往探其奇G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12.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醢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既流露出家国沦丧的伤痛,又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B.全词第一、二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上片勾勒的图景虽明丽壮阔,实则以乐景衬哀情,与“淡烟衰草”一起传达出词人感伤的心境。
D.下片首句抒写词人对中原烽火遍地的无尽担忧,尾句中“挥泪向悲风”更是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14.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它在三首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2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是诗人登快阁亭时对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抱负的写照。
高二语文试卷6/ 8
-71问语气表现出自己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心情。
(3)杜甫《客至》“句意围绕“客至”展开,诗人采用与宾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诗句的生活气息。
(4)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也暗示了诗人心怀愁郁一夜未眠。
(5)李商隐《锦瑟》中,“▲, ▲”运用海陆两地的典故,意象美好而又遥远、朦胧,能让人感受到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却又无法靠近的伤感。
(6)《李凭箜引》一诗中,“▲,▲”两句分别采用“以声类声”和“以形类声”的手法描摹乐音,表现了音乐的复杂多变。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两句采用了列锦修辞,陆游《书愤》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是:“,▲”。
(8) 陆游《书愤》中“▲, ▲”用典明志,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收复中原之志,暗含对南宋投降派的批判和愤慨。
(9)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对比战士与将领的境遇,控诉了将领不体恤士兵的现实,也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伏笔。
(10)《燕歌行》中,“▲, ”两句表达出征人对边关将领的不满,从而引发对古代名将的怀念。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 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希瓦古城地处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交汇之地,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城里有数十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建筑破坏严重透析城市文明细节,年久失修,虽是断壁残垣,却依旧难掩昔日的壮丽辉煌。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沿着昔日张骞的“凿空”之路,继续谱写华夏文明和中亚文明互通互鉴的华美乐章。
在首都杜尚别的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内,来自中国的老师向学生讲解测绘实践知识。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镌青共建了设有绿色能源实训中心和智能测绘实训中心两个教学区的拥有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两个基础专业的配备有实训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在中国和中亚合作走入新时代的今天,双方人文交流继往开来,焕发出更多活力,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6.请以“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为陈述对象(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17.上面的语段摘自一则新闻,请为其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1 1(本题共2 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的健康共识, “0糖” “0脂” “0添加”更是成了减肥者眼中健康食品的代名词。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品本身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
高二语文试卷 7 / 8
无能量食品。对于有减肥需求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①。
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是显示食品营养能量值的重要窗口,它主要标示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名称、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 百分比。例如,某无糖包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表显示糖的含量为0克,但是能量值1900 千焦/100 克,能量的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则为24%。也就是说,每100 克该无糖食品中含有能量1900千焦,每吃 100 克该食品相当于满足一天能量需求的24%。
减肥的核心是重塑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关系,② ,才有助于促进体重的逆增长。增加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增加身体活动量等途径来实现;控制能量摄入可以通过改善饮食达到。选择无糖食品只是改善膳食的众多路径之一,而过于依赖无糖食品,③ ,将无益于体重的控制。
18.下列误解产生的逻辑原因,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事实上,水果的甜度不仅与含糖量有关,还与“糖”的种类以及酸性物质的含量有关,甜度高的水果含糖量不一定高,热量也不一定高。
B.有极少数新冠感染者因为退烧后洗澡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昏厥。所以有人认为,得了新冠,就不能洗澡。事实上,新冠感染者一般可以洗澡,如果出现低热症状,洗温水澡还有助于降温。
C.根据中医理论,“气血不足”可服用红枣、桂圆等食品改善。很多人认为,贫血患者也可多吃这些食品来治疗贫血。“贫血”其实是一个西医诊断名词,与中医“气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并不相同。
D.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没有生病就是健康的。其实,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既不符合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也没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等症状。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恰逢农历龙年,包含生僻字的“龙行蠡蠡(dá,意为龙腾飞的样子) ”等词语成为春节期间流行的的拜年祝福语。对此现象,有人认为是弘扬传统文化,有人认为在语言运用上不合时宜,也有人持其他看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字。
9份高一期中专题45元
9份高一期末专题
8份高二期中专题
8份高二期末专题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九份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汇编45元
9份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汇编45元
九份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汇编45元
九份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汇编45元
9份一模专题
9份二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