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多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既有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也有各民族自己特有的文化节日,如古尔邦节、火把节、泼水节等等。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或者是对国家的祝福(国庆节),或者是对亲人的思念(重阳节),或者是对逝者的追思(清明节),或者是对生活的祈福(龙头节),或者是对心上人的爱慕(七夕节)等等。以节日为烘托,无数文人墨客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化艺术作品,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端午和中秋都是传统节日,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王安石“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拂暖入屠苏”(春节),苏轼在寒食节创作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等等。他们依托浓厚的节日氛围,情感表达一泻千里,跃然而出,创造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鸣,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把中国文化星空装点的更加璀璨。
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寒食帖》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提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意见》的颁布,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具体要求。随着《意见》的颁布与实施,中国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提高,中国节日也在走向世界,俄罗斯汉学家马斯洛夫说,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传递给世界的一张传统文化名片。
节日,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形成、被广大民众接受的文化认同,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中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发扬。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端午和中秋都是传统节日,更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传承好、发扬好。然而,清华大学曾面向大学生做过一个调研,调查显示90%以上的调查者听说过列出的五个西方节日,并且能够说出其准确日期;60%以上的学生对于其中一两个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还能描述出其大致的文化内涵。无独有偶,在南昌航天大学2009年关于“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调查”中,只有42%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有意义,说得出一些节日的内涵;21%学生对传统节日比较淡漠,谈不出节日习俗,甚至说不上几个节日名称;此外,72%的大学生对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舶来”节日趋之若鹜,“厚外薄中”,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传承很令人堪忧。青年人对西方节日的热捧,背后隐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言“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西方节日的蔓延侵蚀青年人的思想,遗毒不浅。相反,有些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如寒食节、灶王节、上巳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忘,节日的氛围、节日的厚重感正在弱化,青年大学生对节日的认知度、参与感、归属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节日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高对中国节日的认知、参与、归属和认同,不断传承和发扬好中国节日,让中国节日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应从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传统文化技艺培养、传统节日文化体验等方面,探索新时期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举措,占领节日文化高地。知者行之始,要提高大学生对中国节日的认知、认同。广泛开展大学生节日认知活动,通过系统的节日知识学习,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深化大学生对节日的认识,真正了解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精神,从内心深处达到对中国节日的情感认同,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行者知之成,要努力提高大学生对中国节日的参与、归属。努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的节日活动,吸引学生真正实现心理、情感的文化参与,在节日互动中获得心理、情感、精神上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节日的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节日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节日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