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是优秀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寄托了中国人的爱国爱家、感恩祖先、崇尚自然、祈福祝愿等价值追求,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的精神需求,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强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向心力
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符号。不同的传统节日,主题、寓意、起源、传说、习俗、仪式等各不相同,其文化内涵也丰富多彩。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中国习俗文化,也体现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和哲学审美等观念。人们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节日里祭祀神灵、缅怀祖先,感恩上苍和先人的赐予,祈求来年平安顺利、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夕节拜织女,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中秋节赏明月,祈愿家家团圆;九九重阳节,感恩长辈、敬老爱老;春节合家团圆、共享天伦。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节日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节日分布在全年,春天有春节、元宵、清明,夏天有端午,秋天有七夕、中秋、重阳,冬天有腊八、除夕等。人们在自然序时、敬天礼神中度过时间和精神上的日月变换、四季轮回。人们通过节日祭祀表达对于天地神灵的感恩敬畏,对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憧憬期许,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如今,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不仅传承了阖家团圆、和谐交流、节日仪式等传统特点,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亲朋好友相约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踏青、登高、旅游、娱乐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和精神纽带,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创新,是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自然彰显,也是文化自信的充分表现。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传统节日已成为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传统节日里阖家欢聚,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人们在节日里共享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文化娱乐和传统美食,充盈着思乡情结、敬祖意识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唤起了同宗同源的故乡情,形成了民族文化厚重独特的共同记忆,这些记忆贯通古今,链接起一代代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情感,产生出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和向心力。
加强传统节日仪式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
在经历了漫长的农耕岁月和不断的发展演变后,节日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民族传统节日,不仅在沟通交流情感、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促进和谐相处方面,还在建构民族情感、加深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包容性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核心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传统节日仪式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团结性和包容性,具有正向凝聚力和引领力,这样的价值观念和形式表达对于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建构意义深远。
传统节日内涵不同,其仪式也各不相同。传统节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将祭祀活动作为共有仪式之外,还融入了一些体育类、综艺性等元素。比如春节期间舞狮舞龙、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清明节期间放风筝,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爬山登高等等。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将我国传统节日以法定节假日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制定一定的休假时间,这既有利于人们阖家欢聚、庆祝佳节,更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全世界华人的文化凝聚力。同时也让人们在轻松闲适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里的中华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慰藉乡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加强传统节日仪式建设,使不同的传统节日形成相对稳定的节日仪式,海内外中华儿女对节日形象有统一共识,有利于凝聚共识、凝聚乡情。比如盛大节日春节的仪式,虽然各地庆祝活动略有不同,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唐装汉服、舞龙舞狮、贴春联、放鞭炮、拜新年、吃年夜饭等春节习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端午和中秋都是传统节日,热闹欢乐,极大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心愿。
加强传统节日的融合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讲好传统节日故事,展示节日里的中华文化,展现节日里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传播平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传统节日的传播表达也应与时俱进。整合媒体资源,利用融媒体、自媒体资源做好节日的传播宣传,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充分利用好其传播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以多样化、差异化、交融性方式,传播传统节日起源、内涵、传说及仪式等内容,让人民群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并热爱节日文化,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完美结合会碰撞出奇妙的效果。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以古装舞蹈形式创新性、艺术性地讲述了一群唐朝女乐官在赴宴路上发生的趣事,惟妙惟肖地生动再现了博物馆里12位唐俑的艺术形象。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全国关注、好评如潮。之后,河南卫视以文化传承为己任,接连推出了“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效果不同凡响。从传播内容看,“奇妙游”系列节目是对古老中华文化的弘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从传播方式看,是传统电视媒体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从传播效果来看,“奇妙游”的火爆出圈,使节日文化以新颖有趣、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产生了高度的文化认同、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除了自身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之外,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时代价值和意义、紧密贴合人们精神和情感需求,也是其绵延不断的源泉和动力。传统节日内容与形式融合创新会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交流,会促进人们自觉传承和自发传播。要成功完成传统节日的现代赋值,将传统节日与时代精神和谐统一地融合起来,就必须在尊重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之上进行创意和丰富;反之,扭曲和背离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做法都会导致赋值的失败,更无法保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如江河源远流长,传统节日如明珠熠熠闪光。中国传统节日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是展现中国精神的舞台,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也日渐增强,这是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文化自信的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应注重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历史脉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效果的传播体系,激发节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端午和中秋都是传统节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梳理和总结中华文化的脉络和精髓,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传统节日内涵和仪式的文化建设,构建中国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用中国好声音讲好传统节日里的中国好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好形象,合力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者:李欣(1964.03-),女,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