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诗
巍峨太白雪凌空,一代鸿儒启正蒙。
天地立心情浩荡,虚空即气道峥嵘。
泱泱关学燃新火,济济英才继素风。
共仰横渠真境界,民胞物与性天通。
诗解
此诗全面赞颂了关学宗师张载的人格气象、哲学著述、学术使命、气本哲理、学派创建、教育贡献、价值理想和学术境界。
巍峨太白雪凌空:太白山位于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海拔3767. 2米,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采录的古老传说中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张载的故乡眉县横渠镇就在太白山北麓。此句以太白山的巍峨高洁比喻张载人格及其哲学的雄伟崇高气象。
一代鸿儒启正蒙:张载的哲学代表作为《正蒙》,约成书于熙宁九年(1076 )。《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意即从蒙童起就应加以培养。张载说:“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书名由此而来。张载《正蒙》一书为其晚年定论之作,是他的哲学思想的理论精华,历来注释者不少。
天地立心情浩荡:张载的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自己的学术使命。《尚书》日“人者,天地之心”,所以,张载所谓“为天地立心”,就是培育优秀人才、培养文化精英,使其能通晓宇宙法则、天地大道,成为天地的心灵,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成为天地的自我认识,实现天人合一。此句诗谓: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崇高使命意识体现了一代哲人宏大广远的感情和精神世界。
虚空即气道峥嵘:张载哲学以气为本,他提出“太虚即气”的宏伟命题传统文化关学,把古代的气学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从而使他的哲学之道在宋明理学中,与程朱的理本论,与陆王的心本论,鼎足而三,别为一派,不同凡响。
泱泱关学燃新火:张载讲学关中,创立关学,弟子甚众,学术甚盛,在两宋时代,成为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并列的四大学派。南宋末年,“濂洛关闽”“周程张朱”已成为人们称谓宋代道学的口头语。此句意谓张载点燃了学术新火传统文化关学,创立了泱泱关学。
济济英才继素风:张载创立关学,培养了许多优秀弟子。张载晚年在《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诗中抒发了他讲学关中的寂寞心境:“先生高卧洛城中,洛邑簪缨幸所同。顾我七年清渭上,并游无侣又春风。”邵雍得诗后曾以《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诗予以勉励:“秦甸山河半域中,精英孕育古今同。古来贤杰知多少,何代无人振素风。”诗中赞扬张载培养了许多贤杰之士,并预期后代关学的后继者们会弘扬其精神。张载的主要弟子有蓝田吕大忠(生卒年不详,字晋伯)、吕大均(1030-1082,字和叔)、吕大临(1042-1090,字与叔),人称“蓝田三吕”。旬邑人范育(生卒年不详,字巽之),武功人苏昞(?一约1102至1106期间,字季明)、长安人李复(1052-1128,字履中,人称潘水先生)、游师雄、薛昌朝等。受学于张载的有种师道、潘拯、田腴、邵彦明、张舜民等。受学于张载的外地学者有晁说之、蔡发等。宋以后元、明、清时代,关学学者薪火相传,形成丰富的学术成果,培育了独特的关学精神,为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对陶冶关中人以至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关学在传衍过程中,学术观点屡有变化,但其学术精神却大体有其前后的一贯性特征。可谓英才济济,素风永继。
共仰横渠真境界:尽管关学在传衍过程中,关学后继者们的学术观点不一定与张载一致,但他们都共同尊崇张载为关学宗师,共同仰慕张载的精神、志趣和学术境界。
民胞物与性天通:张载哲学的纲领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其价值理想是“民胞物与”--“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人性论是人性与天理通。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独到地论述了人的“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提升理论,为宋明理学的人性论奠定了基础。康熙皇帝为张载祠题的匾额是“学达性天”,就是说张载的学说达到了人性与天道(天理)合一的崇高境界。
传略
张载(1020-1077)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关学的创立者。名载,字子厚,名和字取义于《周易·坤卦》:“厚德载物。”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曾在横渠书院讲学,人称横渠先生。张载“少喜谈兵”,并联合焦寅(陕西彬县人)组织民团练兵,欲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十一岁时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他,认为可成大器,劝他道:“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勉励他读《中庸》。
张载听从了范的劝告,回家刻苦攻读,读《中庸》后,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仁宗嘉祐二年(1057)三十八岁的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待诏之际,在开封相国寺尝坐虎皮讲《易》,听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张载中进士后,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境内)、著作佐郎、签书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等职。从政时,政令严明,“敦本善俗”,推行德政,重视礼教。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御史中丞吕公著(晦叔)向宋神宗推荐张载,宋神宗召见张载问他治国为政的方法,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因拒绝参与新政,引起了王安石的反感。不久被派往浙东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审理苗振贪污案,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案件办毕回朝。此时张载之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变法,与王安石发生冲突被贬知公安县(今湖北江陵),张载于是以病为由辞官回到横渠。
熙宁十年(1077)秦凤路(今甘肃天水)守帅吕大防以“张载之学,善法圣人之遗意,其术略可措之以复古”举荐于朝。宋神宗诏张载回京让其任同知太常礼院。时因赞同实行婚冠丧祭之礼,而遭礼官反对,加之肺病日重,于是辞职回家。行至临潼,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七岁。门人私谥曰诚明。南宋嘉定十年(1220)宋宁宗赐谥“明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赐封郿伯,从祀孔庙,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儒张子。在历史上,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他创立的“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大理学学派。张载学古力行,笃志好礼,为关中士人宗师,被后代学人尊称为横渠先生,张载在千年积雪巍峨的太白山下横渠镇建构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三十八岁前在这里苦读深思,五十一岁辞官“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后,在这里创立横渠书院,收徒讲学著书,并推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其时,他“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写下了大量著作,其代表作为《正蒙》一书。关于“正蒙”的含义,王夫之释曰:“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圣功久矣,大矣,而正之惟其始。蒙者,知之始也。”①因张载的思想凝聚于《正蒙》,故王夫之称张载的学说为“正学”。
张载的学术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为天地立心”,就是培育优秀人才、培养文化精英,使其能通晓宇宙法则、天地大道,成为天地的心灵。天地本无心,“人者,天地之心。”天人合一,人的认识就是天地的自我认识。所谓“为生民立命”,就是为老百姓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有一个精神家园,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所谓“为往圣继绝学”,“往圣”,也称“去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具体指孔子和孟子。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也就是所谓“道统”。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完全中断了,所以要努力加以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就是继承弘扬儒家濒临中断的圣人之学,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使其生命之光、智慧之光,重新开显。所谓“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开出永恒延续的太平盛世,亦即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大同社会。
张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气本论”。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①张载以“太虚即气”“虚空即气”为基础,他建立了自己独创的哲学体系和范畴序列,“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①于是形成了张载哲学的恢宏气象和厚重风格。张载在横渠书院收徒讲学,传授阐释他的哲学思想,影了一批学习者,形成了关学学派。在横渠书院东西门墙上书《贬愚》《订顽》以告诫学生。先后著《正蒙》《横渠易说》《东铭》《西铭》《经学理窟》《横渠中庸解》《礼乐说》《论语说》《祭礼》《孟子说》等书,以及由其弟子笔录的《张子语录》。其间,他在《老大》诗中表达了他讲学的愉悦心情:“老大心思久退消,倒巾终日面岧荛。六年无限诗书乐,一种难忘是本朝。”在《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诗中抒发了他的寂寞心境和老病苦况:“先生髙卧洛城中,洛邑簪缨幸所同。顾我七年清渭上并游无侣又春风。”“病肺支离恰十春,病深樽俎久埃尘。人怜旧病新年减,不道新添别病深。”邵雍得诗后曾以《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诗予以勉励:“秦甸山河半域中,精英孕育古今同。古来贤杰知多少,何代无人振素风。”自宋神宗熙宁三年归眉,至熙宁九年(1076),张载居横渠讲学七载,培养了一批学生,承继了他的思想和精神,形成了关学学派。
张载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境界集中于“民胞物与”思想。他在《西铭》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①乾坤是天地的代称,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混合,处于宇宙之中,因为三者都是“气”聚而成的物。所以,人性与天道是相通的,人性与物性是一致的。因此,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程颐尝言:“《西铭》明理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朱熹赞曰:“早悦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变至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订顽》之训,示我广居。”清代武澄在《张子全书序》中云:“横渠之心,能视天地万物为吾父母同胞。”可谓是对张载精神境界的精确把握。
赵馥洁简介
赵馥洁,男,1940年11月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哲学系,曾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西北政法学院政治理论系。现任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资深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哲学研究生导师组组长、西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陕西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第八届陕西省政协委员。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称号。2004年被授予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历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