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字振华(中共云南省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中国文明透析,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文明的支撑和浸润下,有了深厚的底蕴和绵延不绝的前进动力。只有立足中华文明视角,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科学内涵,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凸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古代历来就有“重民”“爱民”“亲民”“利民”“恤民”等民本思想和优良传统,如“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等。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中国文明透析,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砥砺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革故鼎新的鲜明品格。在中华文明的滋养下,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坚持求新、求变、求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方面坚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着眼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汇聚中国式现代化万众一心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各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灿烂辉煌的文化沃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新中国成立以来,凭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亿万中华儿女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从脱贫攻坚战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到改革大潮中“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非凡魄力;从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厚情怀,到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顽强意志……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文明的坚韧赋予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坚强,增添了党带领人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力量。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文明的繁荣、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彼此交流、互学互鉴。中华文明对待外来文明从来不是以邻为壑而是以邻为友,不是对立对抗而是交流互鉴。《左传》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礼记》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阐释的都是这一道理。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在开放包容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坚定扩大对外开放,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