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奉行的是什么经典?诗经:由采风制度而来

首先要知道儒家奉行的是什么经典:

诗经:由采风制度而来,教化风俗,明正人心。

尚书:上古先王言行录,阐述华夏上古先哲的治国精髓要义。

礼记:由礼仪、祭祀制度而来,促成各守本分、有敬有序的社会氛围。

乐经: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融通。

易经:由占卜制度而来,预测国运,进而探索天地运行之理。

春秋:由史料记载制度而来,华夏民族是非常重视历史的民族。孔子之后,又增加了明辨是非大义,监督当权者的功能。

然而,六经本是三代王官之学,并非儒家所创,更非儒家专有,诸子百家皆能从六经中吸取养料为什么 诸子百家,只不过是在东周礼崩乐坏的年代,孔子所创的儒家是最注重六经的传承的,同时孔子的有教无类也将三代王官之学推广到了民间,让其在民间遍地开花,最终发展成了诸子之学,避免了华夏上古王宫之学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断档。

百家诸子指什么生肖_为什么 诸子百家_百家诸子打一动物

后来经历秦火,六经险些遭遇失传噩运,是民间儒者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了六经,除了乐经(或有一部分在礼记中的乐记中),五经都幸运的保存下来。

汉武帝表彰六经,实际上是传承上古三代的王官之学来指导新王朝的政治构建,而传承六经最努力、功劳最大、对六经核心精神最为坚守皆为儒家。

因此,并非儒家思想被奉为经典,而是儒家所努力传承的六经被奉为经典(其实本来就是经典,恢复应有地位罢了),这实际上是对东周以来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坍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这是华夏民族历史的必然。并非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而是儒家传承了历史,历史选择了儒家!

至于先秦其他各家,实际上属于诸子之学,其中孔孟思想和六经本就一脉相承,后来宋代随着孔孟地位的不断提高,论语和孟子也和五经并列成了经典。至于其他诸子,都或多或少的叛经离道了,都只能在特定时间、场合发挥作用,不适合用来构建整个社会框架体系。

道家,儒家的反对派,由荆楚文化发展而来,宣扬无政府、绝对自由,自然不适合用来安邦治国了,最后发展成宗教。

墨家,源于儒家的极左派,后脱离儒家,由中原小生产者思想发展而来,由于违背人性规律,不适合治国,但又有其可贵之处为什么 诸子百家,最后以侠文化、民间帮会社团文化的形式流传下来。

法家,源于儒家的极右派,后脱离儒家,由三晋文化发展而来,推行军国化和纯功利化,实为剑走偏锋,饮鸩止渴。有人望文生义把法家和现代法制等同起来,大谬!法家的法并不是现代法制的法,倒更像是法西斯的法!(孔子的学生子夏思想中就有法家端倪,孔子曾告诫他不要做小人儒,可见子夏本人就已有走向异端的倾向,子夏的传人中很多也真的走上了法家道路,故法家和墨家一样,实际上也源于儒家。后来的公羊派和子夏思想联系紧密,但公羊派强调微言大义,已经纠正了子夏舍本逐末,过于论迹之偏。董仲舒就是公羊派,故他的思想强调大一统,鼓吹君主权力神圣,似有法家痕迹,但核心实为儒家)

还有一个特殊的派别,就是黄老之学,稷下学宫倾向于黄老,但毁于秦,没有传承下来,今天看来,似乎是一个杂糅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的学问,这样杂糅的学问优点是能够集合各家之长,但也造成难以系统化,缺乏核心理念,故被传承了上古王官之学,更为成熟、系统化的儒家取代,也是必然。

最后再来看看诸子百家秦代之后各自的状况吧:道家隐于山林,墨家散于市井,法家藏于皇家深阁,而儒家则上居于朝堂安邦治国,中传于士大夫教化育人,下流布于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儒学为根基的社会构架。有人总是说外儒内法,这句话很有歧义,似乎是在强调儒家只是表面的东西,内核是法家,这很容易误导人,法家本为剑走偏锋,是礼崩乐坏、以邻为壑时代的特殊产物,怎么能成为一个社会的内核呢?应该叫做阳儒阴法,或明儒暗法才对,况且明儒暗法也并非历史上的普遍现象,搞明儒暗法的时代,社会治理也往往是人人自危、乱象频出的。

下一篇: 诸子百家之第9讲 为什么有些人这么喜欢情绪转移,而不计未来?
上一篇: :先秦百家争鸣,实在太过复杂了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