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文化角度品评《心经》——林清泉

从东方文化角度品评《心经》——林清泉一、“东方之珠——禅语天音”东方文化较为神秘部分是神道佛,如民间对各式各样的神灵的敬畏崇拜。其中浸透着很好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民俗文化,大都染上宗教的色彩,充满着人类未解之谜和自然界的不明事物。至于佛文化,它博大高雅,哲理深刻,虽说原来从印度传入,至今已成为汉民族的崇高佛理哲理,可以说是东方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佛光普照,佛经迷人,佛理深刻,佛艺术精练典雅”。在环球上也堪称一绝。由于佛理精深,佛法超脱,禅修禅悟,多引人叹为观止。禅中的妙语皆有天音韵味,令修者开悟开窍,六祖的一首悟诗就属于天音天机信息:“菩提本非树心经是传统文化,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种把宇宙看穿看透了的感悟式思维,不是一般的唯心论之作,它是三维地球人的思维升华之后,给悟出来的天音信息。“四大皆空”的佛理禅思,在这诗中展示无余。从这方面看,《心经》作为六祖悟诗的背景哲理论,真所谓宇宙经文描宇宙的空虚本性,令人惊叹当年印度王子释迦牟尼的伟大——超前超高的超级哲理。它今天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明珠和生命修持的明灯。二、天人合一,人心通天佛学可分成佛理,佛法和禅语三方面的展示。佛理提示因果轮回观,认为宇宙空相,人类看到的客观和自身世界都属于实相皆空,看到的事物皆属于假象,转瞬即逝。

因此,提出一系列的佛法以图超越轮回苦海。到达彼岸的“明净世界”(三界外)。主张人皆有佛性,佛就在心中。因此,可以用修心养性之法去修悟心灵的感知。为了促进佛悟心修,历代高僧创造了一种生理状态,以便促进修心佛法,这方式称“禅态”——功能状态。禅态实质上是古代哲理“天人合一”思维推导出来的可控可行的超生理状态。由于天和人不可分割,有能量信息波沟通连接(合一),故可以通过某种生理状态“禅”去取得可感知的联系,叫做“禅中有悟”、“禅定生慧”。因此,像六祖惠能等禅宗大师都是在这种超生理的“禅坐”中,顿悟出一串串合于宇宙规律的佛音来。并指出,他们进行自我“灵悟”——般若之慧。禅法——从禅坐到禅思,禅定,成为禅宗大师们的修心修佛主要方式。观察到宇宙空相本性的《心经》,自然成为禅修的首选指导哲理了。禅宗修持提出“直截了当”、“直指人心”和“心外无物”、“禅中悟空”等原则,去到达顿悟入佛而解脱的目的,并被公认为“大乘佛法”,其修禅的意境十分高深,非一般和尚、比丘和居士、信徒所能随便进入的。它太高也太难了,故禅宗门前弟子稀,不如方便法门渐修派的“净土宗”吸引力强,净土宗简练地提出“常业德生”,只口念佛号,即有望进入来世的好境,甚至于争取跳出三界入极乐——看来有点简单化理想化了。

不过“渐修”与“顿修”可以并存,并排发展。“渐修”(念佛)日久也可能出现入禅顿修跃入“般若门”去获得“涅槃”机会。反正按天人合一哲理,人心修空的办法不限,一旦修空进入天心,天人一旦合一,即可达到佛的境界。三、三教合一——佛教非教大多数人都知道儒道释三教合一(机理相同)之说,可是“佛教非教”的说法极少听说。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佛学与佛教”是两码事。佛学是一门探索宇宙(和生灵)的虚实转化规律的学问,是由印度王子释加牟尼出家觉悟之后创立的,并以经文形式传播至今的整体大学问。佛教则不是这样,它是释加牟尼在世讲经传法之后由他的弟子们组织起来,宣传大师的佛学问而建立的宣传基地,——比方说建立寺庙,由传人传播,同时建立各式仪式和禁规戒律,从而被称为“教”,不可与佛学划等号。因此,说佛学非佛教。只是佛教以宣传佛理为己任而已。其实佛教也非一般的宗教,它并没有创立自己的在天之神以供信徒崇拜,其他世界各宗教全有自己供奉的神。至于佛教里也安放着各式“大佛”、“金刚罗汉”,后来也被信徒们悟奉为“神仙”形象而变成“崇拜的偶像”,那不怪佛学,只怪佛教发展本身,被其他教派感染影响,也造起“神”来而已。要明确,佛学属于“无神论”观,《心经》讲的色和空并不需要由某一位“神”去创造、操控。

“四大皆空”了,那里来的神呢。只有“如来”佛,那是指修行的菩萨到佛通境界时,对宇宙了如指掌,感悟到了真实的规律而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而已。“观音菩萨”呢,那也不是造物主,它仅仅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佛心、佛德、佛性的形象而已。四、易道释伽——殊途同归东方文化中有三个闪光点,那就是易经,道德经和佛经。国内外举世瞩目仰望:它们都是闪光文化,虽表达宇宙的方法和语言不同,探索途径各异,然而目的很一致,那就是阐述宇宙本体的大规律,关于时间空间、阴性阳性、虚态实态、色性空性等顶级规律。《心经》作为佛经群经之首(代表作)与易理道理组成立体全方位的宇宙哲学,形成东方文化的灵魂。我在《太极之光》的论著中提出我个人的观点时指出:唯易论、唯道论和唯禅论,三论定乾坤。《心经》是“唯禅论”的核心哲理。下表是三论主要哲学观对比阴性、阳性色相、空相时间、空间五蕴、本体混沌状态阴阳分合色空同源1,全宇宙本源是永恒永动永空的2,宇宙法则:空中有实,实里皆空,阴阳转化对立统一3,宇宙无穷大,不必神创,小宇宙生灵,瞬间息灭五、一分为二——合二而一这个哲学观是东方文化重要的哲学命题。宇宙本体展现出它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模式,这在上面的对比表中可以看到,三论三家的观点是异口同声的。

反过来讲,即阳生于阴中,有阳回归阴的另一规律。《心经》讲“色即是空”,有力支持了易道哲学的“一分为二”、“合二而一”观点。近代科学的大爆炸原理说明了空间(粒子,阳)生于时间(黑洞,阴),即一生二,“空即是色”,色本自空,瞬间又会回归于空。几千年前佛学对时空的描述,科学迟迟拖延至几十年前才发现这一规律。可见《心经》真的是般若大智,真是东方文化源远流长的骄六、般若智慧,立体全息《心经》是在菩萨进行深层的功态之中,探测到的宇宙空色规律,这个被发现的规律是主体全息的。它既适用于宏观宇宙能态物态的范围,也适用于有情有觉的生命体——地球人。东方文化常被注意的“人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宇宙”概念,在《心经》中早已被描述出来,指出色界皆空相,是短暂的实相,本体皆空,看来,般若智慧的慧根就在于识破了我们五官感知的色界是假象,其本性虚空,这些肉眼凡胎哪能知道。七、宇宙规律,顶级哲理东方文化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道理佛理都直接探索宇宙本体规律。它没有“神创概念”,不依靠寻求宇宙的“第一推力”。它不但不靠“神造”,它还可以派生出可见的局部物质世界——色界(空间天体)。如此顶级哲理,只有这三部经文可以见到。它是东方文化的灵魂,是龙文化的龙眼龙珠。

八、三圣下凡,各传天机易经的始祖未明,相传伏羲神人也,圣人也,画太极图而创立易学无字天书。传说中讲伏羲氏画太极图给地球人留下天机,暗藏于太极图中,准备给后来的文明人作为开智开窍的信息图。几千年来,从太极图开始,历代圣人把它发展开拓出一门博大精深的宇宙哲学体系。人所共知,道德经作者老子更不是凡人,它也许在“一道化三清”的飞越生死灵界之前,给地球人留下一部暗藏天机的《道德经》天书,也许他也指望后来人能读懂其中关于全宇宙的全息规律——天人合一的宇宙学和生命学。 《心经》是印度王子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后传经讲理 的作品(记录),内中讲的也是“开悟天机”之理。 这三位圣人(皆属超越天界的高品位圣人),他们在大约相同的 远古时代,在不同的地点(皆在东方)各传各的大智大慧大经典,虽 方式方法不同,却是主题一致,异口同声,殊途同归。 三位圣人的经文哲理,组成了东方文化的核心思想,很可能由于 他们的出现心经是传统文化,促成东方文化发展趋向成熟,成为地球人文明净化升级 的指导思想。 《心经》的哲理光芒四射,然而曲高和寡,几千年来,读懂它的 又有多少呢?反正草民百姓,中外古今都是“民以食为天”,三论高 论,三类经典,超前超级,又有谁去追寻它们呢!“苦海”无边啊。 近代东方文化发展缓慢,弘扬易道禅的意识十分淡薄,故《心经》 之理之光,鲜为人知。可叹可悲! 叹的是东方人不识东方文化的瑰宝,悲的是地球人仍会在很长很 长的岁月里,浸泡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得不到“佛光普照”。 我们今天解读《心经》,应该说是弘扬东方文化的一项具体迫切 任务,有佛缘的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当广为探索并传播之。

下一篇: 让传统文化走入当下年轻人的文化生活
上一篇: 首届佛教文化与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北京行宫国际酒店隆重举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