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中华趣味文化杂谈》

中华趣味文化杂谈

1、"万岁"和"万万岁"是怎么来的?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见大臣称颂皇帝时大叫"万岁",其实"万岁"一词

本来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

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

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

"万岁"据为己有,但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呼"万岁"。到了宋

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

个故事。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

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

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众学士搜肠括

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

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

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2、甚么时候开始金额要用大写?

我们写金额票据时,随了把金额写成阿拉伯数字外,还要写上大写数字

,有关这个规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

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

权,勾结地方官吏大四侵吞政府钱粮,***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

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

官员和全国许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

人斩首示众,同时执行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物管理上

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

3、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

在电视上每次看见官老爷大喝一声:"打!"公差们棒子总是朝着犯人的

屁股上落下,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原来,从前罚打犯人,没

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有一次他

在太医处看到一幅"明堂针灸图",得知人体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

,这些部位被撞击拍打会有生命危险,他再看图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

多了,这对他很有启发,后来他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对犯人不许鞭打

胸背部,而规定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从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传了下来。

4、博士、硕士、学士从何而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

相同。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

渊博的人。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

识的人。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

成文人学者。

5、年号是怎么决定的?

年号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纪元的名称,据史料记载,帝王中最早使

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他于公元前141年即位,这一年的年号为"建元元

年"。从此,各个王朝都有年号。中国最后一个使用的年号是甚么?一般的

年表都记为宣统,不过后来袁世凯窃位称帝,曾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但

这家伙的皇帝只做了不及三个月便下台,无论如何,洪宪乃中国历史上最后

出现的一个年号。年号取意,往往字字斟酌,煞费苦心。由于帝王们都想用

吉祥如意的字眼,故年号颇多重复。宋太祖用过干德,后来从一面铜镜铭文

上,才知道五代前蜀早已用过这个年号了中华文化杂谈八上,不过宋太祖不知道,隋末起义民

兵领袖辅公祏更早用过此年号了。

6、为何一月要读做正(音征)月?

我们****惯把一月称为"正月",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

个月,各朝代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

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后

的一月称为"正月"。此外中华文化杂谈八上,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

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

法,就此传了下来。

7、"杜撰"一词有甚么来历?

宋朝有一个叫杜默的人,他是一个文人,喜欢写诗,且以豪放见称,不

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不伦不类

。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象样的诗文或不合逻辑的,就脱口而出:"这是杜

默撰写的。"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又被引伸为不真实的

、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8、三姑六婆是些甚么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女人),媒婆,师婆(

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

下一篇: 切勿沉迷较真,请相信科学!起名字的小细节
上一篇: 中国人对“寿”字的创造和运用,你知道多少?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