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演出下乡
数说十八大以来内江文化发展成就:
>>>文化项目:五年来,全市规划建设重大文化项目16个,总投资30.7亿元,超前20年之总和。
>>>文化设施:五年来,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111个,农家书屋1673个,社区书屋275个,村文化室1235个。
>>>文艺成果:五年来,累计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新创作、排演戏剧、小品、舞蹈、音乐等作品近300个,文艺作品及文艺工作者荣获国家、省级奖项近200项。
这是内江文化设施崛起的五年。
五年里,张大千博物馆、市文化中心项目等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演着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生动场景。
这是内江文化产业扬帆启航的五年。
五年里,以“大千毫”礼品毛笔、大千陶瓷、大千作品蜀绣织锦工艺画为代表的内江“大千文化”系列创意产品在内江“诞生”,大步迈出内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步伐。
这是内江文化品牌闪亮的五年。
五年里,“百姓大舞台”“书画大展场”“公益大讲堂”等文化品牌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丰富了内江市民的文化生活。
这是内江文化改革迸发活力的五年。
五年里,内江市川剧团、转企改制的内江市大千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等文艺院团在改革中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激活了一池文艺春水。
一张张文化品牌、一座座文化设施、一次次文化探索……描绘出内江日益璀璨的文化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富有特色魅力和创新活力的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内江努力探索,奋力开创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文化事业全面开花省级传统文化竞赛,文化新成果不断涌现,“大千故里·甜城内江”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文化项目快马加鞭——
内江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金秋九月,东兴区大千路北延线,市文化中心项目的市文化馆新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该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首选地。
与此同时,大千园内,张大千博物馆、邱笑秋艺术馆、魏明伦碑文馆等项目工程也呼之欲出,部分项目预计春节前对社会开放。届时,这些项目将成为内江新的文化地标。
一个又一个文化项目相继上马,吹响了内江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的号角。
投资5000万元的中国夏布文化艺术博物馆已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资中县苌弘大剧院、文化馆新馆、隆昌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资中县图书馆新馆、隆昌市莲峰大剧院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公共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全市铺开、快马加鞭,绘就了一幅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文化项目建设景象。
“五年来,全市规划建设重大文化项目16个,总投资30.7亿元,超前20年之总和。”市文广新局局长谢庆彪说。五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园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文化产业园区3个。
在城市之外,内江还不断完善乡镇基础文化设施,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我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111个,农家书屋1673个,社区书屋275个,村文化室1235个。
文化产业扬帆启航——
内江文化市场蓬勃发展
内江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此,我市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省级传统文化竞赛,通过艺术再加工,开发了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迈出文化产业发展新步伐。
2013年,以“大千毫”礼品毛笔、大千陶瓷、大千作品蜀绣织锦工艺画为代表的内江“大千文化”系列创意产品在内江“诞生”,并开始在各大高规格的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此同时,内江还精耕夏布非遗,推出具有内江特色的夏布文化创意产品。
目前,内江有地域特色文创产品近300余种,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义乌文博会、全国版博会、旅博会、非遗博览会等展会展示销售。
过去五年,除了文化创意产品,内江电影市场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得益于观影条件的改善,内江电影市场活力显著增强,现有数字影院12座,60个影厅,6982个座位,成为全省第四个实现院线全覆盖和川南首个拥有IMAX巨幕影厅的城市。
数据显示,2016年,内江各电影院线加上周边产品销售,全市电影产业收入超6500万元,与2012年度相比,全市电影票房从612万增长到5098万元,增长率733%;观影人次从人次增长到人次,增长率858%。
此外,内江还打造了大千长泓画廊,举办书画交易拍卖展会活动,培育书画艺术品拍卖、交易、消费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书画艺术产业发展,为内江文化产业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奏响文化惠民的新乐章
9月29日,“情满中秋·喜迎国庆”内江市2017年经典诵读会在沱江剧院举行,给内江市民带来一场精美的阅读盛宴。
这只是我市精彩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冰山一角。
五年来,我市全力打造“百姓大舞台”“公益大讲堂”“书画大展场”等三大“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累计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包括“中国梦·幸福美丽内江”主题文艺演出、“践行十爱·德耀甜城”、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等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
目前,内江初步形成“天天有展览、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戏看、季季有比赛、年年有品牌”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态势,内江群众文化活动走在了全省前列。其中,内江市“幸福文化广场”系列惠民展演活动被评为2016年四川省“十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荣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群星奖·品牌项目奖”。
除了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我市还着力打造文艺精品,一批批精品力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提升了内江市民的文化品位——
内江新创作、排演戏剧、小品、舞蹈、音乐等作品近300个,文艺作品及文艺工作者荣获国家、省级奖项近200项。其中,话剧《范长江》,获四川省第三届文华奖;市川剧团参加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大赛获一等奖。《梨园梦》等8个节目获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郭强、陈亮等一批内江中青年书画家作品获四川省文华美术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动精品创作和展演,内江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市文化发展与繁荣,奏响了一曲曲文化惠民之歌。
文化体制改革深化——
充分释放文化市场主体活力
过去五年,内江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困扰和影响文化发展多年的体制问题基本化解——
1950年组建的内江市川剧团,被誉为“全省八大剧团之一”。曾创作演出的一批经典剧目享誉全川。受各种新兴的艺术和娱乐形式的冲击,内江市川剧团与省内其他剧种院团一样,渐渐跌入低谷。最困难的时候,全年只是有限的几场演出,观众也屈指可数。
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剧团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内江市川剧团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广泛开展“百场戏剧进校园”“月月看大戏”等系列惠民活动,每年演出50余场次,深受群众欢迎。
由内江市人民艺术剧院转企改制的内江市大千演艺有限责任公司,重塑演艺市场主体,使瘫痪近十年的演艺事业重获生机,组建“老男孩轻音乐队”和舞蹈队,开展众多文化惠民活动。
革新后的文艺院团“轻装上阵”活跃在文化市场,充分释放了文化创作活力,创作的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在改革的基础上,内江还不断理顺体制机制,合并成立内江广播电视台,新成立市、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实力强劲的新型主流媒体正在成长壮大。五年里,我市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报网融合、刊网融合、台网融合稳步推进。其中,内江日报社搭建报、网、端、屏共10个传播平台,形成立体化全媒体格局。2015年,中国报业协会决定“全国地市党报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会址永久落户内江。
伴随着文化事业发展的铿锵步履,一幅美丽内江的文化长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