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阳为汉桓帝时尚书魏朗之子曾为其作过注

魏伯阳,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生活年代大约在汉桓帝(147-167)前后。是东汉著名的炼丹家,其事迹未见于正史,主要记载于此篇及南宋曾的《道枢》和五代道士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一书的序言中。

《道枢》里记载魏伯阳游长白山,遇真人传授炼丹之法后著书。彭晓则说魏伯阳是东汉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不知师承于谁周易参同契知识,并说他“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曾把所撰的《周易参同契》传给了青州的徐从事(从事,对地方长官所聘幕僚的称呼)。徐从事又对其进行了注解,并传授给了同乡淳于叔通,于是才得以传世。近代有学者指魏伯阳为汉桓帝时尚书魏朗之子,尚缺乏直接证据。

周易参同契考证_周易参同契知识_周易参同契阐幽pdf

周易参同契考证_周易参同契阐幽pdf_周易参同契知识

说到魏伯阳,就不得不提及他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这本书在道教中影响很大,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历代多有注解,仅《正统道藏》就收入唐宋以后注本十一种,宋代朱熹也曾为其作过注。近代以来,此书在科技界、宗教界、气功界、哲学界引起广泛注意。且被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前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普通化学教程》都对此书做过介绍。英国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设有专题周易参同契知识,探讨《周易参同契》的科学内容。

历史上,围绕《周易参同契》是讲的炼制外丹还是修炼内丹,曾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原因是《周易参同契》成书后,很多人按其所说的方法炼制丹药,都没有成功,并导致多起服用后中毒致死的案例。其中,就包括唐朝的好几位皇帝。直到五代时,道士彭晓鉴于历史教训,以及自身缺乏化学炼丹知识的实践,而将其解为内丹修炼的文献。此后附和者甚多,经北宋张紫阳的进一步阐发以及随后的道教内丹学派的推崇,使得多数人都将其作为内丹文献来解读了。

周易参同契阐幽pdf_周易参同契知识_周易参同契考证

周易参同契阐幽pdf_周易参同契考证_周易参同契知识

但是,从葛洪此篇中,我们明显看出,魏伯阳所炼制的是用于服用的外丹,这个问题,在彭晓之前其实比较清楚。问题出在自魏伯阳之后,因为他的炼丹方法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以至于基本没有人再能炼制成功,导致多起中毒事件的发生,才引起后人怀疑,从而转将其方法解释为炼制内丹。可喜的是《参同契》中所描述的具体的化学炼制过程,已被近代学者破解(详见林中鹏、[日]早岛妙听著《中华古导引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周易参同契》的炼丹过程大致为用金属汞和硫磺,先在不密封的情况下,烧炼成黑色的硫化汞,再放到密闭的坩埚一类的容器中,长时间加热转化成红色的硫化汞,也就是中药朱砂的有效成分。因为前者是有毒的物质,后者无毒,在烧炼过程中,如果条件控制不好,漏入氧气,生成剧毒的氧化汞,或转化不完全,没有全部生成红色硫化汞,则人吃了往往中毒而死;也就是促使彭晓和张紫阳等人去反思,把《参同契》指为内丹修炼术的原因。

周易参同契阐幽pdf_周易参同契考证_周易参同契知识

关于服丹的功效,魏伯阳曾在《参同契》中说,古人服用芝麻之类的尚且能延年长寿,那么把不败朽的金属汞炼制成丹药服用,则更可以长生了。葛洪也认为:“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况服食乎!”意思是:既然金和水银塞于死人的九窍都能使死人不腐烂,那么活人服用金丹,就更应该长生了。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因条件所限,对所炼制丹药功用认知方面的缺陷。

虽然魏伯阳没能炼出令人长生不老的“仙丹”,但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炼丹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对中国的化学、医药学和养生学等,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成就和活动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

《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记有《魏伯阳内经》,今已不存。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 (好工具范文)学习讲座的心得(篇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