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魏晋时期的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十分先进、有深度,当代的中国哲学思想除了受西方马列影响外,仍有部分人承袭魏晋时期所流传下来的玄学之风。中国哲学思想上可以说有三座高峰,魏晋玄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哲学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个时期的玄学探讨上有诸多流派涌现,王弼所提出的“言、象、意”哲学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上一次重大的跨越与改变。

道家文化包含周易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_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

一.魏晋时期的玄学

魏晋玄学从某方面可以说是继承了先秦诸子对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问题探寻。而在先秦典籍中,哲学思想造诣比较突出的,是《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部书,因此这三部经典到了魏晋时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玄学家构建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

魏晋玄学更多受到先秦道教的影响,接受了道家的形而上学的的思想,但并不承认他们就是道家。这是因为他们对玄学探索的原因和意义已完全不同于老庄时期。王弼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是“以无为本”道家文化包含周易,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乃至生活态度都已和老庄时期有很大区别,故对于在“以无为本”的前提下所折射出的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也已大相径庭。

如果说在老庄时期,道家哲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去无情而深刻地批判社会的异化,否证现实存在的合理,那么王弼则是要论证伦理名教的合理与合法,并为之寻找形式上存在的根据,同时还要说明在这一存在形式下人的逍遥和自在。

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_道家文化包含周易

二.王弼的玄学思想

王弼坚持“以无为本”原则,即坚持“道”的超越本体和价值: “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 “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宇宙的本真性存在,这个本真也可以叫做“至真”,即“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抛去这些看起来玄之又玄、又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话,我们用最直观的说法,以解释王弼最著名的“言意象”哲学来作为认识他和魏晋玄学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王弼提出的言象意哲学已有明显的层次及关系,这说明它已经具有了认识论的基本特质。其认识结构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为作为认识目的的“意”,二为作为认识过程的“言”与“象”。

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_道家文化包含周易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

1.作为认识目的的“意”

汉以后,因为政治管理需要的原因,尊孔尊老之风盛行,后世的读书人读书做学问、探寻存在意义,其实就是在领悟孔老圣人通过典籍记载留给后人们的真道理。他们把这些真道理视作圣人之意、天地真理。

例如: 《周易》之道便时常被等称为“圣人之意”。王弼从圣人造八卦、演六十四卦、附卦爻辞中发现,在这些诸多现象中,“意”才是我们最终要靠近并把握的那个真如。但既然用“意”来作形容,那么很多时候是这种研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或者换句话说,研究玄学其实就是在追求智慧与真理,并非人人皆可领会。

2.作为认识过程的“言”与“象”

当人们明了“意”、想要更进一步,追问如何才能掌握、理解到“圣人之意”、经典之意时,就需要王弼能够对这些疑问做出回应和解答。他从《周易》中获得启示,紧紧把握住《周易》发展的核心“象”与“言”。

王弼认为,“言”是我们认识次第中的初级阶段,通过“言”掌握“象”,而“象”则是认识次第的第二阶段,通过“象”感知“意”,“意”就是认识的最终阶段和目的。

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_道家文化包含周易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

3.“言意象”之间的关系简述

“言”就是语言、文字,“意”就是真理,通过语言和文字达到掌握真理的目的,显然这是不现实的。既然被称作为真理,那么,即便它没有那么的晦涩难懂,却也不是简简单单通过语言和文字就能通透的地步,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帮助才能达到目的。“象”就是中间的这个媒介。

王弼对言、象、意的看法所显示出来的哲学思想已呼之欲出:面对大千世界,若想要追寻它存在的根本,那么最终一定是对“意”的领会。而想要了解、掌握“意”的阶梯就是“言”与“象”。因此王弼用八个字简单的概括了他的思想的核心:“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在论述言、象、意三者关系的时候道家文化包含周易,王弼在其《周易略例·明象》中有较为集中的篇幅。在王弼看来,言、象、意三者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生成的次第,即言生发于象,象生发于意(从“言”中明确“象”,进而从“象”中达至“意”)。

道家文化包含周易_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

三.王弼言象意哲学背后的玄学文化

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_道家文化包含周易

尽管王弼提出的“言意象”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所在时代的鲜明的玄学文化特色。

在现代,我们对于魏晋时期的玄学的发展阶段有数种分法并为之争论不休。大致说来,有三种分法,这里介绍两种。

一为“儒玄”和“佛玄”。很明显的王弼属于“儒玄”一派。在谈“玄”的学风下,当时儒学仍是主流,其立足点仍是儒家名教,要探讨的对象也是儒家的礼仪教化,不同的是,以道家的自然作为其发生的原因。

一为“三分法”,王弼的“贵无论”,也就是他坚持的“以无为本”原则。王弼明确提出了“万物以自然为性”的思想,即“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也就是说“自然”是万物的最本质的属性。“道”的“自然”意义完全可以十分明显地通过人的活动以及物的运动体现出来。

除此以外,关于这个时代中,名士们的谈“玄”学风我们也能从中窥伺一二。魏晋玄学的根本还是《老子》《庄子》《周易》。在魏晋学人看来,经典当中,作为描述世间存在的“意”是一个玄而又玄、难以触摸的缥缈存在,而追求这一存在的过程又是玄妙非凡的。从而,也引发了尚清谈不重务的风气(也因此有了“清谈误国”的负面言论)。

一时间,读书人竞相论道。前有何晏、王弼的风采,后有阮籍、嵇康的放浪形骸、超然物外,再经由郭象的独化论,魏晋玄学之风终是落下帷幕。

道家文化包含周易_周易道家包含文化吗_道家周易有什么关联

四.结语

王弼的玄学观念具有十分明显的认识论的基础特点,并且有一定的逻辑与规律。从他提出的“言象意”哲学中,我们可以从中窥伺到魏晋时期的玄学文化色彩。

下一篇: 金庸笔下的“武”,道家哲学和美学的深层关联
上一篇: 2023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在安阳汤阴广场开幕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