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预览|司马承祯言术数之学

精彩内容

北宋司马温公所撰《资治通鉴》,其《唐纪二十

六》中提及一则事例。

公元711年,唐睿宗景云二年,睿宗将天台山道人司马承祯请至宫中,咨询阴阳术数之学。盖一般修道之人为求得道,多博学他术以利身。又因常入深山之中,与狼虫为伴,与世相隔绝,则须习武防身;因试食外丹而易中毒,便精研医术便于自救;又精通阴阳五行占验之术以自知运势穷通,可以趋利避害……故古之修道者,多为博学广能之土,颇类于儒家“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之谓,亦如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之谓,盖以得道为宗,余皆辅佐之力而已。

故司马承祯作为当世之高人,自然精通术数。讵知唐睿宗有此雅好,竟

专门请来司马道长求问术数之学,一般而言,自然必令道长受宠若惊,该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孰料司马道长不言术数竟转而言道,对唐睿宗进行好一番说教,告诫皇帝作为执政者不应迷恋小术,而应心仪大道。以损欲修身为要,进而至于无为之境。苟能使家国大安,便是功德无量之举。唐睿宗问阴阳术数而不可得,则转而又问治国之道。睿宗言,就修身养*而言,无为之道固然是至高境界,然治理**之境界又当如何?

司马承祯言,**便如人之身体,倘能做到顺应天地万物发展此自然之理周易玄《国学旨归》,而帝王心中毫无任何私心杂念,天下便自然能得以大治。司马道长所言,要皆本老子之教而来,本章所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一句即是。

身国同构之原理,便即《老子·*五十*章》“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之论。唐睿宗聆听教益,十分感慨,将仙师广成子与司马道长相并论,并坚请道长永驻皇宫,道长志不在此,力辞皇命,终返于天台山。此段史实周易玄《国学旨归》,颇能借以参证本章之旨。

《资治通鉴》记载:“上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问以阴阳数术,对曰:‘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上曰:‘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故无为之为,是为大为,有为之为,是为小为。

无为而能全大局,有为只能执一端。顾此则失彼,故圣人去彼取此,以无为去有为,而民将白化。

唐代隐者赵蕤撰《长短经》尝云:“夫三皇无言

,化流*海,故天下无所

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礼赏功,美而无害。黄帝者,顺天地之纪,时播百谷,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时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颛顼者,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砺;高辛者,取地之财而节

用之,抚教万人而利海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帝尧者,其仁

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虞舜者,善无微而不著,恶无隐而不彰,任自然以诛赏,委群心而就制。故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百姓日用而不知,合德而若自有者,此五帝之德也。”故老子所谓“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之言,旨在使人堪破名、利、欲三关。如此方可入道。

《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老子虚心之说,颇可以《清静经》澄心之论相参证。虚其心者,使心虚灵湛寂,朗照天下,清明自在,不为外间一

切名利荣辱所动,亦如如不动于一切;心中空无一物,灵明自生,所以能受道也。虚其心,则能空其心,使心空明不受一物,自能大其心。既大其心,则能无物不容;既空其心,则能无物可动于我。便可臻于佛陀“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之境!

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有云:“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心不虚,必自满,凡自满者何能有进益?无进益必不能有开悟,金缨所言善矣。实其腹者,使足其食用,充其内养以为人体之需,含哺而鼓腹,加以虚心,则人之精气神三宝俱能沛然。弱其志而使人绝其奔竞贪求之妄念,不好勇斗狠逞强作恶,强其骨而使人固其体魄,体魄固则可为**之本。

近人常言:“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考其源,皆与老子之说相通也。盖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乃老子修身养*之八字教。缺一而不可焉!如若仅执其一者则有失偏颇,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矣!故后世道家虚之以心,弱之其志,是修其清静无为;实之以腹、强之以骨,是炼其形体之躯。前者谓其*也,后者谓其命也,*命双修,自然相辅相成。

吕洞宾言:“修*不修命,此是修行*一病。”当言于此乎?庄子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谓心虚则纯白自生,福庆留止也。实其腹:夫圣人道德内充,五神安静,澹泊自足,贪爱不生,故日实其腹。弱其志:志者心之事,事在心日志。欲令举心行事,当守谦静柔弱,则道全矣。强其骨:骨者体之干。夫淳和足则体润,精神壮则骨强,亦自然之理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圣人所以常修身虚心者,欲令百姓反朴守淳,悦然白化也

。语曰:荀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民虽有贵尚之知、

饰伪之迹者,然已被其清静之风、淳朴之化,而白灰心槁体,不敢与动有为之欲心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为无为:犹言行无为之道也。无为者,谓不越其*分也。*分不越则天理自全,全则所为皆无为也。物物无为,则贵尚贪求之心泯然都忘,故淳风大行,谁云不治?P32-35

下一篇: “国学旨归——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
上一篇: 《老子汇通》《干支哲学》、《千古易人》三篇汇成一辑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