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名著,非常了不起,很多人留言咨询怎么读懂。在我看来,天文学基础是一定需要的,如此一来,《易经》学起来才有意思,也会简单很多。
我国古代对天文学的掌握程度,是非常厉害的
我国古代,一直就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说法,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形容智勇双全的诸葛亮,就经常用到这个词,甚至诸葛亮还因为自己的天文地理知识“借”到了东风。所以影视剧里仙风道骨的诸葛亮经常穿个八卦袍,显得风姿卓越,见识非凡。
按现在的科学解释,诸葛亮借到东风,并不神秘,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掌握,也是非常厉害的。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是世界上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有很多令人赞叹称奇、卓越的理论观点,直至今日,在世界天文学上很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而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不仅包括天体的运行规律,还包括了天文地理气象人文的种种结合。而这样的知识系统体系,在《周易》里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
因此,《易经》入门还真需要点儿的天文学基础,如此一来,学起来才不枯燥。
天象研究,对于学习《易经》非常重要
具备一定的天文学知识,是学易的基础。因为《易经》是我们的祖先观象于天地,归纳总结出来的精华规律,主要包括天上的日月星辰,还有大地上的山川河流鸟兽。对于这些,《周易·系辞》中有如下的记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大致意思是说,在上古时期,有伏羲氏,能够达到天地人的和谐一体,天地人三才一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周易关于天文知识,“王天下”的意思并非在天下称王、占有天下,而是因为能够达到天地人三才一体,能够帮助天下苍生,这才是“王”的本意。一个简单的“王”字,只有三横一竖,却有非常深的寓意,也许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古文,是需要一个字一个读的,尤其是句子里特别重要的字,在这句里的“王”字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那么这种三才一体的“王”的能力周易关于天文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呢?后面是具体的解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抬头观察天象,低头了解大地,同时观察鸟兽。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易经》而言,对于天象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与了解大地相比,甚至位于第一位,也就是说,要学《易经》,首先要懂点天文学。
《易经》的天象研究,详细具体而生动
读《易经》,我们就会发现,古人的天象研究是详细具体而且非常生动的,原因可能在于古代的农业社会,人们民以食为天,种田是大事,因为确定何时耕种、何时收获、何时有雨雪等等都非常重要,因此,天象研究越来越细。不仅确定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还能根据天象预测第二天的雨雪天气,类似今天的天气预报。
下面具体说说,《易经》中关于天象的大致内容和体系。在我的理解中,日月星在我国古代都属于《易经》研究的范畴,观天就是观察日月星的运行轨迹路线,将天体运行与地理、气候、气象、农业、医学、数学等等结合。这些理论体系中沿用至今的,有我们日常所用的农历(阴阳合历),还有中医学,都是非常伟大和非常了不起的。
用现在的话具体来讲,在最简单的日月星的研究中,人们把太阳自东向西循环一周称为一天,而太阳巡天一周则是一年,而这就是一天、一年的由来。太阳一天的变化,形成了昼夜;太阳一年的变化,形成了四季变动;而昼夜的明暗变化,又引出了阴阳观念,四象理论;无论在一天的昼夜变化还是一年的四季变化中,阴阳都是相伴而生,因此在《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为之道”,《道德经》中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古人通过对太阳的观测,人们有了一天的观念,有了年的观念。通过对月亮的观测,人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从《易经》的卦象来看,如果说乾卦是代表的太阳与地球的关系,那么坤卦代表的就是月亮与地球的关系。比如,乾卦“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讲的就是太阳初升之前的情况,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处于潜藏的状态。而坤卦的“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则明显是月亮,农历每个月初三晚上,月亮从西南出现,到农历二十七的早上,月亮由东北方向隐去。
而对于星星的观测,古人发现北极星几乎不动,全天的其他星星则相对不动,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由此,黄道附近的恒星就成为了度量日、月行程的工具——称之二十八星宿,古人把他们类比为太阳和月亮的住所。个别不听话的星星,不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被称之为行星,还有极个别的彗星。
太阳在天空中二十八星宿的运行,就是天气右行,即今天我们说的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太阳每天在天空的东升西落,即古人所说的地气左行,按现在的说法是地球的自转。
在古代,天象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由此我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和哲学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人要按照天地的运行规律来生存、生活,要顺应自然。同时因为天象的重要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观测星象的官员是非常了不得的,比如秦汉时期的太史令,明清的钦天监等等,当然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也非常了不起。
《易经》时至今日,仍旧有着重要意义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因为我们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天文学似乎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比如太阳距离地球1.496亿公里,月亮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我们现在一般还会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太阳参与的光合作用养育了地球上的生命;而月亮,只有当我们看到震撼人心的潮汐时,才会想到它的作用。天文学的学习,多出于兴趣,而非个人生存必需。
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显然并非仅仅光合作用那么简单,太阳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影响可谓巨大,有些已知,还有更多的则是未知的领域,月亮虽然距离地球很近,但月球的影响也仍然在探索中,比如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研究,比如月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等。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古人的很多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类仍旧有重要意义,值得学习研究,《易经》从这个方面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道。在李秀笔记看来,人与天地的和谐,终究是人间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