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易学研究内容之一——《周易》中的天文学

周易》与天文

现代易学研究内容之一。主要探索《周易》中的天文学思想和实践与《周易》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学是产生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在《周易》哲学思潮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性科学(见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94页),而且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天文学内容,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许多易学家与科学家均对此进行了多侧面的研究。所以,在易学史上,天文学是最早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周易》的主要应用学科和内容之一。《易传·系辞传》认为六爻纳甲古籍顺序八卦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产生的,其中“仰以观于天文”在八卦取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易经》的专著—《易传》,在其十篇解析性的文字中,包含了不少具有天文学意义的阐述。

如“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总之,以天文说《易》,或以《易》说天文,从汉代起就已成为易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其主要表现在:

(一)从天文学角度研究了"易”的含义与"卦"的起源。如日月为易说、日出为易说、八卦日影说、易卦星象说等从多方面解释了"易”和“卦"产生的天文学背景。现代学者赵定理认为,《易》的源头,本为古历法所得到的自然规律。经古人提炼、抽象为太极、阴阳、八卦学说,然后,又法自然之规律,用来推演万事,并用来占筮(见《(周易)与现代科学》,载唐明邦等编《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分析后,赵定理继续指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八卦源于古天文历数。《易经》卦、爻之设源出古天文的盖天、浑天学说”(见《与天文学和物理学》,载李树菁等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二)直接以天文知识阐述易卦,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易学象数模式。主要有卦气、纳甲、爻辰等,最突出的是“卦气”说,其特点是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即以坎、震、离、兑四卦依次主一年冬、春、夏、秋四季;

再以此四卦的二十四个爻分主二十四节气,坎卦初六爻主“冬至”;九二爻主“小寒";六三爻主"大寒”;六四爻主"立春”;九五爻主"雨水”;上六爻主"惊蛰"。震卦初九交主“春分”;六二爻主“清明";六三爻主"谷雨";九四爻主"立夏”;六五爻主"小满”;上六爻主"芒种"。离卦初九爻主“夏至”;六二爻主“小暑”;九三爻主"大暑”;九四爻主"立秋”;六五爻主"处 暑”;上九爻主"白露"。兑卦初九爻主“秋分”;九二爻主“寒露”;六三爻主"霜降”;九四爻主"立冬";九五爻主"小雪”;上六爻主"大雪"。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初候""次候”"末候",每候主五天,由此推出七十二候。

上述解《易》学说中虽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其特点皆是以天文学为中心,强调日、月、星、辰与卦爻辞的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易》认识的思维定向,由此而形成的易学天文观念,对中国易学和古代科技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学者在以天文解《易》中,抛弃了古代学者模式化的易学天文推衍,直接以现代天文学概念研究了《周易》中 的天文学,如指出丰卦就是日食的观测记录(见"日中见斗""日中见沫"),《明夷》卦上六爻"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描述的正是天初晓时发生的日食现象。

(三)探讨《周易》中的历法内容和它对中国古代历法的影响。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六爻纳甲古籍顺序,它的发展与《周易》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认为:“夫历者,纪阴阳之通变,极往数以知来,可以迎日授时,先天成条者也。然者悬象著明,莫大于二曜;气序循复,无信于四时,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寒暑迭进而岁成焉。遂能成天地之文,极乾坤之变。 ……至乃阴阳迭用,刚柔相摩,四象既陈,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创历之厥初者欤”(见《隋书·律历志》)。可见,易、历互透是中国天文和易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不仅表现在《周易》本身包含着历法,如十月历、龙季历、洛书历等,而且反映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具有强烈的《周易》投影,如《三统历《乾象历》《正光历》《大衍历》等。

下一篇: 风水堂:四柱为啥子算准?
上一篇: 六爻风水堂:八字和风水一脉相存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