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误区,然后提出了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突破路径,包括认清目标,脚踏实地;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国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手段,增强国学启蒙的趣味性;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
关键词:国学启蒙;低年级小学生;误区;经典
“一群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其中有个聪明者,一日三行读大中。”这首打油诗描述了私塾里学童们读书的情景,与如今的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场面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启蒙方法、教育教学手段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1]。现阶段,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仍存在不少误区,除了“噪晚风”之类的热闹,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启蒙?如何选择教材?如何将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因素。
一、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误区
近年来,在世界文化交汇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里,我国各个领域都蓬勃发展,使得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最紧迫的文化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各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上,由此《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播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应运而生,这一大环境为国学启蒙的发展带来了丰沃的土壤[2]。与此同时,很多家长内心充满焦虑感,在感受道德人文滑坡、生存竞争激烈之时,对孩子的成长也更加关注,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至此,社会上也就出现了各类针对小学生的“国学班”,其抓住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开展国学教育,从而在无形中使国学启蒙陷入很多误区,进而引发了一些激烈的讨论与争议。那么,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是否有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为了避免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进一步“病态”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分析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误区,以找出症结并予以解决。经分析,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误区一:存在功利化倾向,目标不清晰
国学启蒙的目标是使小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得到基本、入门的知识,逐步学会思考,这是一个造就自我、建构思想与人格的过程,其着力点是让学生看到生命、生活的光亮,重心是情感、智慧与意志,其中情感最为关键。但是在“国学热”的背景下,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对国学知之甚少,也缺乏判断力,以致出现了“跟风”“随大流”的现象,忘记了国学启蒙的初衷,从而给国学启蒙教育染上了浓重的功利化色彩。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功利化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急于求成,将学国学视作学习一门技能。当前多数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时运用的是背诵法,即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但是一些教师尤其是家长过度追求让低年级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倒背如流,将其当作了学生掌握的一门“技能”去炫耀,而忽视了让低年级小学生从中获取经验、智慧和启示。第二,基于攀比的心态,对学国学有“思想包袱”。在社会对国学进行包装的背景下,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和家长忽视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其参与各类学国学的活动。然而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对学国学提不起兴趣,只是出于攀比的心理“硬学国学经典”,导致学国学成了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包袱”。上述的这些表现真切反映出了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影响了国学启蒙的效果。
(二)误区二:认为“传统文化都是瑰宝”,对国学启蒙的内容未筛选
从学术领域来讲,关于“国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看法各不相同[3]。这也让部分教师及一些宣传学国学的人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即认为“国学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都是瑰宝”,进而对国学启蒙的内容不加筛选。实际上,国学作为从我国文化领域流传下来的一种凝结相应时期历史特色的具体思想、观点的文化总体,必然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并未对国学启蒙的内容进行筛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按照难易程度筛选国学启蒙内容。即不论是对小学生,还是对大学生甚至成年人,都以同一套内容进行教育,生搬乱用国学经典。而低年级小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加上理解能力不足,若选用的国学启蒙内容太复杂或不够精练、通俗,就很容易让启蒙效果大打折扣。譬如,有些国学经典内容精深,涉及治国方略、礼节教法等,再加上其由古代汉语行文构成,就会让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第二,没有去除国学中的“糟粕”。换言之,就是对于国学中宣扬的传统文化未经选择、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既没有挖掘其中有积极意义的、适应当代社会且与现代文明接轨的内容,也没有去掉其中提倡的一些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做法,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了一些误导,浅则会影响其价值观的树立,深则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三)误区三:实施形式化、表面化,以致学用脱节
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就是用圣贤智慧陶冶情操,规范其行为操守,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质。但由于市场乱象,加上对国学认识不甚清晰,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处于“重形式”的阶段,偏离了学习国学的宗旨。现如今,最常见的国学启蒙方式是诵读,就是单一地让学生读和背。而国学经典语句高度紧凑且晦涩难懂,论述又极具音韵感,极易使低年级小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对国学经典的寓意一知半解。这样机械的启蒙方法过于形式化,会让学生只满足于多背诵几本书,而难以引导其将国学经典中对行为举止的要求及对道德品质的约束运用于实践。再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将国学启蒙放在了文艺表演活动中,即在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组织传统礼仪展示、传统故事表演等。譬如,让小学生换上汉服唐装,或鞠躬作揖、给父母磕头,或演绎故事。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启蒙的效果,但是表演形式大于教育意义,甚至不少低年级小学生对自己参加表演的活动内容并不理解,单纯地认为学国学就是学鞠躬、磕头、行礼。由此可见,这种启蒙方式过于表面化、形式化,不能指导低年级小学生的言行,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四)误区四:与课堂教学割裂,且忽视国学氛围营造的连续性
要想让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成为低年级小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东西,单靠学生背几首诗词、参加几场国学相关活动是远远不够的[4]。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国学启蒙大都是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专设的“国学班”“国学夏令营”“国学游学”等方式实现的,唯一与国学启蒙有所联系的课堂教学是语文学科,但小学语文教师也仅仅是敦促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并未动员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国学启蒙教育,以至于学校并没有创造条件开设专门阵地,将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在学科中渗透国学知识。另外,在低年级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并未引导家长与学校紧密配合,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国学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生接受国学启蒙的过程并不连续,效果也不理想。
二、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突破路径
国学启蒙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没有传承的教育是盲目的、肤浅的,如同揠苗助长、空中楼阁。国学深奥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简化而使国学启蒙流于形式。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国学启蒙不能书面化、娱乐化、形式化,更不能将其等同于知识习得和掌握,而要与学生身心发育相匹配,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接受水平与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国学启蒙,不仅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好的典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思想认知水平和道德素质,还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育质量[5]。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走出国学启蒙的误区,探寻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有效途径。经实践探究,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认清目标,脚踏实地
国学启蒙的终极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为国为家,成人成学。从为国为家的角度来讲,国学启蒙的目的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创造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环境国学启蒙目标图片设计,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6]。现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这些不良现象通过网络媒体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导向。而国学经典中不仅有民族精神,也有革命精神,还包括修身之学、道德之学,其重视修身做人、正己立德,因此合理地利用国学中见利思义、道德价值优先的思想,对于改善当前不良的社会风气,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向美、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风貌有重要作用。而这一良好的社会风尚风貌是低年级小学生健康思想、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
从成人成学的角度来讲,国学启蒙的着力点在于点亮和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还很不稳定,思想、行为方式十分易变,不可能会背点经典就一劳永逸,而进行国学启蒙的目的是给学生纯净的世界种下种子,开启心灵的窗户,为其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做出良好的引领。有学者指出,小学一、二年级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喜爱国学,对国学有所了解,能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书写学习内容,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实际上,这只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非常基础的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国学启蒙教育,使低年级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文化传承,能够将中华文化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内化吸收,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将其外化成言行举止,从小在心里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概言之,国学启蒙重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陶冶性情、开阔视野,使其从经典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儿童化、生活化、情景化、故事化、游戏化”的教育活动中感悟国学经典蕴含的道理,这才是国学启蒙的初衷与目的。
(二)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国学内容
虽然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形成的,但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国学启蒙,还是应该重视内容的筛选,选择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国学启蒙教材,以助力其健康成长。
那么,要选用什么样的国学启蒙内容呢?首先,教师需要弄清楚国学都包含哪些内容,找好国学启蒙的定位。通常,国学的内容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学、礼俗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些国学内容涉及面广,多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但不论是社会科学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可供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智年龄、发展需求进行选择。低年级小学生大多七八岁,正处于记忆力、求知欲较强的时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也在发展之中,但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十分有限,故用国学进行启蒙时,教师需要遵循简单易懂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知识,增长见识,知晓多方面的道理,并使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得到巩固和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所谓简单易懂的原则,就是选用将文化精华以较浅易的方式呈现的国学内容。对此,除了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7],教师还可以将《千家诗》《幼学琼林》《增广贤文》这类内容作为国学启蒙内容。其中,章太炎先生重订的《三字经》介绍了教育、数理、天文地理、四时五行、三纲五常、五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经史子集、历史兴衰、朝代更替、前贤古圣等知识,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自然、文化、伦理常识,教师虽没有直接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全面掌握,但该版《三字经》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可帮助其开启智慧之门;《千家诗》中的内容多为唐宋名家名篇,易学好懂,包括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优良的品质国学启蒙目标图片设计,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学琼林》以成语典故为主,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名人、典章制度、日常生活等,将世间百态、宇宙万象的精华要义完整呈现[8],有助于低年级小学生了解更多的百科知识;《增广贤文》集结了自古以来的各种格言、谚语,主要有人际关系、命运、处世、读书等内容,雅俗共赏,有利于促使低年级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人生智慧。
以上国学内容大多简单易懂且有节奏感、韵律感,故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带领低年级小学生反复熟读,能够使其在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耳濡目染,进而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有所“扬弃”,即有选择地提取一些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学内容,并去掉一些存在落后思想观念的国学内容。像“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质,需要继承和发展,但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却不适宜作为低年级小学生启蒙的内容,因为其虽然也是在宣传儒家思想及孝道,但其中一些事例已不适于现代。
如上文所述,教师只有立足实际,精心挑选国学启蒙的内容,才能发挥启蒙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三)选择多样化的手段,增强国学启蒙的趣味性
学通、用活国学,才能达到国学启蒙的目的。对此,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其在情感上认同、能力上接受,继而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教师吸收、消化现代研究的成果,借鉴古代蒙学教育的宝贵经验,明了低年级小学生的教育规律,深入其心灵世界,以他们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让国学知识与其内心对接和交融。
目前,国学启蒙的方式以诵读为主,存在随意、盲目性,相关解读也多以主观为主,缺乏深入的学理思考。而低年级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活跃,更容易被颜色鲜艳的图片或动态化的视频吸引,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电视、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向低年级小学生展示国学内容,充分调动低年级小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其在感受到国学内容趣味性的同时,直观真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后,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思考,并创造平台使学生通过话题分享、讲故事的方式给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观看所得,从而提升其对国学的兴趣,深化认知。
当然,除了以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国学启蒙的趣味性,在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国学启蒙的内容与周围现实世界中的大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形成一种构建性学习的过程,即创造条件,让低年级小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国学经典中描述的内容或场景,以理解国学知识,继而形成深层的体悟。对此,教师一般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关的场景观察、分析,并配以解说,使学生获得国学知识。例如,《三字经》中有提及:“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教师便可带领学生以校园的花草树木为对象,观察其四季的变化、方位的所在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节气的相关知识。再者,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强,所以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将国学内容通过情景展演、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出来,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其从小事做起,在不知不觉中实践国学倡导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例如,《弟子规》提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9]在启蒙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指导低年级小学生以自己为对象,将自己与父母日常生活中相处的过程通过情景表演演绎出来,从而使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孝敬老人”的道理,体悟孝文化。
概言之,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以多样化的手段调动低年级小学生的体验及参与感,使其学习到直观而生动的国学知识,并内化吸收。
(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
浸润和熏染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通常,经过长期点点滴滴的浸润和熏染,学习效果会自然展现出来[10]。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国学较为晦涩,一时难以学透。因此,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予以低年级小学生点滴浸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学启蒙。国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教师在以语文教材为根据进行教学时,便可以梳理出其中的国学经典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字句解读、做示范朗诵,并要求学生摘录积累,从而使学生理解、领悟。这样将国学经典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既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可以拓宽国学启蒙的渠道,从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的效果。另外,将课堂教学作为国学启蒙的主渠道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国学学习汇报课”,即让学生自行设计展示过程,提升国学启蒙的效果。
考虑到熏染也是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组织以国学为主题的讲堂,并邀请家长参加,向家长展示国学资料、国学教育的经验,以更新家长的国学教育理念,使其与教师形成配合,为低年级小学生营造有利于学习国学的良好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在熏染下领悟做人的道理,提高精神境界。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时能保有细心、耐心和恒心。细心要求家长能够观察到学生的点滴积累,且不强求学生能够学透每一个接触到的国学经典,而要看到其成长过程中的改变,看到其日常行为的改变;耐心要求家长据弃“在意背诵成绩或成果”及“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等待学生逐渐积淀、积少成多;恒心要求家长能够坚持不懈地陪伴学生,给予其鼓励和信心。低年级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且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因此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落实家庭中的国学启蒙:一是家长要以身示范,与学生一起诵读、一起思考感悟,认识国学经典;二是家长可在特殊的节日借助现代化的视听设备播放古典音乐、经典吟诵,让学生受到熏陶;三是家长应多与学生互动,探讨国学相关内容,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领悟,在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同时,使其形成国学的认知思想。由此,基于教师的引导,可使家长在家庭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欣赏传统文化之美,体会国学的魅力,进而领会其传递的情感,从而深化认知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11]。
三、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个体需要,学习将贯穿人的一生。国学铸造了中华民族文化与心理结构,必然会长久影响民族的灵魂。国学启蒙的开展旨在让低年级小学生获得人生智慧,了解并关注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人格和道德的提升,这有助于其在成长过程中积极面对人生。
国学启蒙要遵循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生搬乱用、死记硬背,否则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清代崔学古的《幼训》提道:“教子弟不必踉等,当知循序。不必性急于一时,而在操功于悠久。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不放空,亦不逼迫,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我国的国学底蕴丰厚,“三百千”及《弟子规》等经典蒙学教材历经千百年诵读与丰富,在国学启蒙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善加利用。如今,国学启蒙需要优秀教师进行准确引导和解读,这样才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人类的文化、道德、思想没有局限性,受限制的是引导者的水平,对此,做好“旧瓶装新酒”,与时俱进地将经典教材进行有效的阐释,无疑是国学启蒙合理、有效的途径。而这需要教师潜下心来,学懂、弄通、掌握国学经典并用于低年级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才能做好一代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灵玲.儿童国学经典教育的两次转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161-164.
[2]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章育才.国学启蒙教育方法探讨[J].甘肃教育,2020(13):144.
[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舨社,1997.
[6]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7]诗悦.《千字文》用字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
[8]程登吉.幼学琼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9]李毓秀.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袁行霈.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4-49.
[11]向燕,黄姣华.浅谈国学经典启蒙读物的传承与发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9):154-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