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著名的奸雄,他以性格多疑著称,他死后怕人盗墓,于是建造了七十二座疑冢。这只是小说中的描述,并不足信,但是迄今为止,考古界都没有发掘出曹操的陵墓,这无疑为七十二疑冢添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曹操雕像
七十二冢,疑为曹操墓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冢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宦官家庭,其父曹嵩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少机警,有权数”,从小就懂得人情世故,善于把握别人的心理。他聪明好学,善诗文,通晓古今历史,并且精通武艺。
曹操成年后四处游荡,结交朋友,别人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当时社会上流行人物品评,人若要出名,只要有社会上名望很高的人给你作评价就可以。于是当时的名士许子将看过曹操后评之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于是曹操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
曹操后来果然举大事,消灭了董卓与吕布父子,挟持汉哀帝,自称丞相,称霸中原,遂想统一全国。但是最终只能问鼎北方,与刘备、孙权三国鼎立于世。《三国演义》称曹操为奸雄,这是因为曹操不是刘姓皇室的一员,而讲求正统的中国文化就为曹操定论为乱世贼子,事实上这是不公平的。曹操虽然把持政权,但是始终都没有废帝自立,同时如果有曹操在北方雄居一方,中国当时鼎立的可就远不止三国了。
邺城遗址
公元220年,曹操率大军回到洛阳,不久骁勇一生的曹操病逝,时年66岁。曹操病逝后,其子曹丕继位,废除汉哀帝自立,国号魏,是为魏文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曹操死后,下《遗令》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验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从他的这段话中可以知道曹操是葬在邺城附近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没有发现曹操的陵墓,所以就有了曹操设疑冢的猜测。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极为奸诈的人,他的疑心病相当重,从不轻易相信别人于是后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定曹操是奸臣。既是奸臣,就会害怕死后遭人报复,所以曹操要设疑冢障人耳目。认为曹操设疑冢的理由还有一个,曹操为了补充短缺的军费三国野史秘闻曹操,曾经带人盗掘过汉梁孝王的墓,得到许多的珍宝。他自己盗掘古人的墓,也许会害怕后人盗掘他的墓,所以为了避免被别人扬撒自己的尸骨而设置了疑冢,这个理由也经得起推敵。《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死后,遗言要72口棺材同时出殡,葬72座坟墓于漳河边上,让人无法分辨真正的墓冢所在。于是就有了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恰好河北邯郸磁县的漳河北岸有许多座突起的墓冢,人们认定这些墓冢就是曹操的疑墓。
揭开七十二疑冢之谜
人们对磁县漳河北岸的墓冢群充满了好奇心,希望能够挖开这些墓冢解开疑冢之谜。曾有一个叫俞应符的文人写了这么一首诗:“人生用智死即体,何有余计到陇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ニ,必有一冢葬君尸。”就是说挖开着72座墓冢,总有一座是曹操你的,你设疑冢又有什么用!
1976年,磁县的一个农民无意间挖破了这些墓冢中的一座,于是考古学家对此墓进行了发掘。结果发现该墓的主人不是曹操,而是名女子。墓主人是北朝的齐武成皇帝高湛的妻子,一个叫蠕蠕的游牧民族的公主。当时为了安定边疆,两族采取了和亲政策,公主就这样嫁到了中原,死后也葬在这里。人们从蠕蠕公主墓里发掘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珍宝,其中包括1000多件陶俑和一幅长达130米的壁画,这幅壁画记录了蠕蠕公主的生活场景,对研究北朝的历史有很大的价值。
兰陵王墓
接着人们在公主墓不远处又发现了古代著名的兰陵王墓。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著名的将领,因为生得美貌如女子,所以每次出征时都会戴上面具,这样才能树立威严。虽然美如女子,但是兰陵王绝对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他带领队伍大败北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挖掘了这两座墓后,国家文物局又对剩余的墓冢进行了全面挖掘。结果显示:这些墓冢都是南北朝时期王公贵族的墓冢,并且远不止72座,而是134座,完全与曹操无关。那么曹操就很有可能没有修建什么疑冢,他也不一定就是人们定论的奸臣。而真正的曹操基又在哪里呢?
孰为曹操墓?
推翻七十二疑冢为曹操墓之后,问题又来了:真正的曹操墓在哪里?
有一种说法是,曹操墓是修在曹操生前最喜欢的铜雀台下。曹操生前建了三座台:铜雀台、冰井台和金虎台,其中铜雀台是最雄伟的,里面住的都是曹操的妻妾美女。杜牧有一首诗就说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姐妹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有名的美女。曹操确实有可能将墓建在那里。民间流传这么一首民谣:“漳河水,冲三台,神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后来三台在明朝时果然被水冲垮,但是并没有发现曹操的红棺材,所以这个观点也不能确论。
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曹操葬于漳河河底,这确实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墓葬地点。有野史记载三国野史秘闻曹操,清朝时大旱,漳河水干涸,有一个农民发现河底有一块大石板,掀开后钻进去一看,里面有许多的尸骨,中间有一具华衣华服的尸骨就是曹操。这只是野史的记载,并不可信。
邺城遗址
根据曹操的《遗令》说,曹操要求自己葬在邺城的西冈,西门豹祠的附近。西门豹是战国时候的改革冢,他曾帮助漳河附近的百姓破除河伯涨水的迷信,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为他建造了祠庙。曹操也非常敬重这位改革冢,所以希望自己死后葬在西门豹祠附近。他晚年时颁布《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桐西原上为寿陵。”曹操起兵之初是靠掘墓起冢的,所以对古代帝王的丧葬制度很了解,所以要求死后薄葬。基冢设在处,不要堆封土,不要植树,还不用金玉珍宝陪葬,一方面是继承古代葬薄之地的传统,一方面也可能是避免日后别人盗据他的墓。曹不确实是遵照父亲的遗言这样安葬的,现在流传下来的曹丕、曹植兄弟二人的文章当中就记录父亲的安葬情况,曹操不仅葬在邺城的西网,并且入验时穿的衣服都是补过的。相信这样的曹操绝不是后人所知的好臣,也绝对不会死后还故设疑阵来欺骗世人,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邺域和当时的西门豹桐早已成为废,甚至连具体的位置都没法确定了。所以要找曹操的基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最近的考古发现,河南安阳固县发现了曹魏、后赵的冢族墓地,出土了一些记载曹操墓位置的碑文,曹操墓就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或附近。这个说法可不可靠,还得等发掘出来才能作数。曹操在遗言中数次强调要葬在邺城,相信他的儿子曹丕不会违背父亲的意思,曹操墓应该还是在河北的临漳县,古邺城的西部。
铜雀台遗址
曹操是否为人们传说的奸臣,他究竟有没有设疑冢,也许只有等到他的墓冢发掘出来之后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