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易经与人生论文感悟《易经》《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易经》一书是华夏亓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周易是人生智慧,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它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民俗之根,是白家之脉,是万法之宗。在儒家,它是群经之首;在道教,它是三玄之一。它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思想的没一寸土地,扎根在那里。它“总万教于一本,约千训于一义。”它是华夏思想与哲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鼻祖。当我走进《易经》的世界后,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河图、卦象,六十四卦的演绎,与金、木、水、火、土亓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与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对应,“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它似乎是在称述世界的“道”,它似乎是在演绎宇宙的规律,它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
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我为之着迷。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易经》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正因为如此周易是人生智慧,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易经》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一、《易经》中的人生态度《易经》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里《易经》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易经》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亓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掌握这些,我们才能知天,但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易经》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
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从《易经》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因为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二、《易经》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天人关系虽然是《易经》哲学的主题,但《易经》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易经》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易经》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易经》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易经》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易经》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孙”。
“孙”,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易经》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易经》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易经》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易经》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守正,中孙,尚和--这是《易经》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三、《易经》中的处事原则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易经》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概括起来,《易经》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
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但也必然是平庸;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易经》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这些都要在适变的基础下,要适变,也就要我们事物变化的规律。了解这些,我们就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后悔莫及。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易经》不仅认识到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易经》认识到人在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易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让人觉得它本质上就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篇二:易经3000字论文《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它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对于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 文化成就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当今的易学热、 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 《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 “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 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因此, 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 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首先,易经提出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 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 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知天,这是人生的 第一要则。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那么, 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人生的道路 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 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 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一种达 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 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了。”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 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 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 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没有别的吗?人 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 关系。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有名的代表。
周易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孙、尚和。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 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 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周易》推崇 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 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孙”。“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孙”,诚信 的意思。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 有孙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 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 上相见不可。诚信比物资重要。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 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亓爻辞说得很清楚: 《周易》关于“孙”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篇三:易经与人生论文 易经中的人生 这学期有幸选到孟老师的《易经与人生》这门课,虽然说是一门选修课,但同学的的兴趣 却是极高的,对于《易经》这一国学经典都是抱有极高兴致的,想要通过这门课来一探究 《易经》之所以被尊称为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古代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它其中所包含的千变万化的道理指导着我们人类。《易经》经过伏羲氏、周文王以及孔子的 不断演绎易经成为我国国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 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它又绝不仅仅用于占卜之术,它是流传至今最 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古人以占筮方式向神灵卜问吉凶、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一定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