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每个卦体由内外两个三爻经卦组成。所以六十四卦每个卦体有六个爻,爻是构成卦体最基本的单元。
这一节课,我们专就卦爻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步,认识卦爻
一卦之爻主要由阴阳爻、爻题、爻位、爻义这四个要素组成。
(一)阴阳爻。
爻是指表示阴、阳的符号,分阴爻和阳爻两种,是成卦的基本要素,单挂由三爻组成,重卦由六爻组成。
图1:阴阳爻
(二)爻题
爻题是指对处在卦中不同位置之爻的约定的名称。重卦六爻分阴阳,阳爻代表奇数,阴爻代表偶数;在河图生(1、2、3、4)成(6、7、8、9)数中,以成数首尾的6与9分别代表阴爻和阳爻;六爻从下至上数,爻位序分别为:最下一爻称之为初,第二爻称之为二,第三爻称之为三,第四爻称之为四,第五爻称之为五,第六爻(最上爻)称之为上。这样把爻的性质(阴或阳)和位序合在一起,即成爻题。如乾卦六爻爻题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伍、上九;坤卦六爻分别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三)爻位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别处在高低不同等次,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环节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的身份、条件、地位、凶吉、贵贱等。六爻分别处的六级等次,称之为爻位。也就是说,六十四卦每一卦的爻象都有其位置, 即称为爻位。
六爻位由下而上的排列,一般情况下,代表事物从低级向高级渐次进展的生长变化规律。其基本特点为:初位象征事物发端萌芽,于潜藏勿用;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于适当进取;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于慎行防凶;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主于警惧审时;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于处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物极必反。
总体表现为:初为动,二为入,三为深,四为显,五为盛, 上为代。
中国古人认为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 卦的第一爻称为“初”,“初”对应的应为“末”,是时间概念,六爻的最后一爻称为“上”,“上”对应的就为“下”,是空间概念。古人用字简洁,取一字,则对应的另一字已包含在其中,足见在古人眼里,六爻代表时间上的六个阶段,也代表空间上的六个层次,时空合一,则构成了万物万事发展的六个等次。如落实在人事上的时候,六爻在卦中可象征人类社会的阶级等次:初爻象征士民;二爻象征卿大夫;三爻象征诸侯;四爻象征王公、近臣、五爻象征天子、君王;上爻象征太上皇、宗庙。
图2:六爻象征阶级地位
《周易》思想认定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时空,最初是从混沌未分的先天一炁(太极)中生发出来,继而化分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具有向外发散、向上飞升的特性,表征如天;阴气浊重,具有向内收敛、向下沉坠的特性,表征如地。阴阳二气交感,阴气较盛者化生为植物,阳气较盛者化生为动物,人在动植物这个阴阳交感体系里得阳气最多,所以为万物之灵。
《周易》一书具有很浓厚的“人本”思想,把人的地位提升到能与天、地并列的地位,认为人具有经天纬地的大能,能够“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所以又将一卦六爻分成天、人、地三个部分,即三才。人处天地之中,最为贵重。
三才:把六爻的位序由上而下每两位为一个层次,则体现三个层次。古人认为,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用以表明六个爻位的高低等级区别。
图3:六爻分作天人地三才
“三才”亦称“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人道取于中,谓“中庸”之义,过之和不及则有失偏颇,不为人道。人下近乎地,上远乎天, 而三交近乎二爻,即下近乎地,故三爻才是真正人道,而四爻近乎天,而远乎地,乃庄公、近臣之位,非常人所居,故四爻虽为人道,实非常人所道,即实非人道。
在每一卦的六个爻中,初爻、三爻、五爻为阳位,二爻、四爻、上爻为阴位;如果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称为当位,象人所处之地位有利,多为吉利之象;反之则称为不当位,如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等,多为不吉利之象。
图4:六爻当位与不当位
(四)爻义
因各爻所处位置和层次不同,对同一爻在不同位置和层次的理解意义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上爻的意义较容易理解,因为上爻是事物发展的终结,事物完结卦义已最终形成,对已成为事实的东西具有直观性,故容易理解;五爻处尊位,君临天下之势,多见功业垂成;四爻居上卦之下位,临近五爻君位,多含惕惧敬畏,因为四爻位属阴性,如阴爻处四之位,阴能守静,阴承阳,则顺,如阳爻处四爻位,则位不正,多为不测,故有“伴君如伴虎”之险。因此,四爻其功用在于柔和守中,旨在慎求无咎,不利于有远大作为;三爻处下卦之极,爻位属阳性,性好动,如是阴爻处三爻位,则位不正,如阳爻处三爻位,则刚烈冲动,故三爻多有凶危;二爻处下卦之中,得中,如阴爻处二爻位,当位得中,中正,如阳爻处二爻位,则柔中有刚,为吉位,多有美誉;初爻处下卦之始,是事物发生的初端,主潜藏勿用,因为将来如何发展还有很
多不确定因素,故较难预知。综上所述,对各爻义的基本理解可简要概之: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第二步,认识爻际关系
六爻的爻际关系,大致可分为正、中、应、比、承、乘、妒合、通阻、变卦、互卦十种,下面我们逐个分析。
正:六爻初、三、五为奇数,属阳位,二、四、上为偶数,属阴位。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称之谓正(亦称得正、当位、得位) ;凡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称之谓失正(亦称失位、不当位、不得位)。得正之爻,象征事物的发展遵循正道,符合规律;失正之爻,象征背逆正道,违反规律。但此非绝对,在一定的条件下,得正之爻可能向失正转化,失正之爻也可能向得正转化。
中:六爻卦由上下卦重叠组成,二爻居下卦中位,五爻居上卦中位,故二、五爻称之谓中。中,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凡阴阳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中与正比较,中德优于正位,这是因为二爻和五爻处于卦体的佳位,尤其五爻处于卦体最佳位置(尊位) ,所以,中比正更为可贵。
中正:凡阴爻处二位,阳爻处五位,则是又中又正,称之为中正。尤其是阳爻处五位,是又中又正的至尊位置,即天子、君王之位,阳爻处五位为九五,所以有"九五之尊”之说。
应:指上卦与下卦中相对应的两爻之间的呼应关系,即下卦的初、二、三爻分别与上卦的四、五、上爻为相呼应关系。但凡一阴一阳为相应。否则为不相应。例:屯卦,初九与六四相应,六二与九五相应,六三与上六为不相应。两爻相应,表明两爻之间的和谐,统一,反之则为相斥,但也不是绝对,要具体看上下卦之间及各爻之间的整体相互作用而论。相应,也称正应;相斥,也称敌应。
图5:六爻相应与不相应
比:是相邻两爻之间的比邻关系。即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各爻相比。相比两爻阴阳交错,显协调亲密,也称比应。相邻同性之爻,身近心远,刚者相敌,柔者志异。
《周易折中.义例》强调,比、应之义,惟四与五比、二与五应最为重要。这是因为五系尊位,所以四近而承之,二远而应之。近而承之贵在恭顺小心,故刚不如柔;远而应者,贵在刚毅,故柔不如刚。
承:在相邻两爻中,下方之爻对上方之爻称之为承,下对上,有承托之意。《周易折中.义例》强调,阴承阳为顺,即卑微、柔弱者顺承尊高、刚强者,求获援助。《易经 》中以六四爻承九五爻共16处,断语皆吉;而以九四爻承六五爻的亦16处,断语则凶多吉少。一般来说,以阴阳当位相承为吉,不当位的相承多凶。
乘:相邻的两爻中,上方之爻对下方之爻称之为乘。《周易折中.义例》 认为:阴爻乘阳爻为刚,象征弱者乘凌强者,义为“小人”乘凌“君子”,义多为不吉、不善。而阳爻居阴爻上则不言乘,认为是理之所常。
妒合:爻位的亲比和相应之间有争夺称之为妒合。如在天火同人卦中,六二爻既上承九三爻,又与九五爻相应。俗话说,一仆不侍二主,遇到这种情况,吉利的反而转为不吉利,或者好事多磨,不顺利。所以同人卦六二爻,虽处中正,也只能做到“无咎”而已。
通阻: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阳爻上行,阴爻下行。一旦有应爻、邻爻作用,这种阳上阴下的运行规律可以发生变化。凡阳爻之行,遇阴爻则通,遇阳爻则阻。如大畜卦初、二两阳爻皆不进,因前临九三阳爻受阻,而九三利往,前行遇六四阴爻则通。这是断卦的基础,也是《易经》之精髓。
变卦:变卦是本卦的某爻发生变动(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而产生的新卦。如:山水蒙卦(下左)初爻变,成山泽损卦(下右)。
图6:变卦体例
互卦:互卦是以重卦去掉初爻和上爻,以中间四交分作两卦,看得到什么卦。以地天泰为例,二三四五爻组成的卦为地天泰的互卦,二三四爻组成兑卦,三四五爻组成震卦。如:地天泰卦(下左)的互卦为雷泽归妹卦(下右)。
图7:互卦体例
第三步,认识卦主
每卦六爻中为主之爻,称之谓卦主。关于卦主的说法,在笔者知闻范围内,有两种说法最具说服力,一种是李光地在《周易折中》的说法,一种是胡煦在《周易函书》中的说法,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在,孰是孰非,暂不评价,具录以下,以便大家研究。
(一)《周易折中》卦主说。
卦主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卦之主”,必须道正德善,得位当时之爻当之,故取九五之爻者为多。如乾卦之九五爻位正得中,刚健中正,为君主之位,即为主卦之主;二是“成卦之主”,即卦由此爻而成者,不论爻位高低,其德善否,只要卦义因之而起,皆为卦主。如夬卦,一阴居卦之终,有决断之义,夬卦就是决断之义,所以上六为夬卦之主卦。
《周易折中.义例》:卦主。凡所谓卦主者,有成卦之主焉,有主卦之主焉。成卦之主,则卦之所由以成者。无论位之高下,德之善恶,若卦义因之而起,则皆得为卦主也。主卦之主,必皆德之善,而得时、得位者为之。故取于五位者为多,而它爻亦间取焉。其成卦之主,即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之善,而兼得时位者也。其成卦之主,不得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与时位,参错而不相当者也。大抵其说皆具于夫子《彖传》,当逐卦分别观之。
若其卦成卦之主,即主卦之主,则是一主也,若其卦有成卦之主,又有主卦之主,则两爻皆为卦主矣。或其成卦者兼取两爻,则两爻又皆为卦主矣。或其成卦者兼取两象,则两象之两爻,又皆为卦主矣。亦当逐卦分别观之。
《乾》以九五为卦主,盖乾者天道,而五则天之象也。乾者君道,而五则君之位也,又刚健中正。四者具备,得天德之纯,故为卦主也。观《彖传》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首出庶物”者,皆主君道而言。
《坤》以六二为卦主,盖坤者地道,而二则地之象也。坤者臣道,而二则臣之位也,又柔顺中正。四者具备,得坤德之纯,故为卦主也。观彖辞所谓“先迷后得主”“得朋”“丧朋”者,皆主臣道而言。
《屯》以初九、九五为卦主,盖卦唯两阳,初九在下,侯也,能安民者也。九五在上,能建侯以安民者也。
《蒙》以九二、六五为主,盖九二有刚中之德,而六五应之。九二在下,师也,能教人者也。六五在上,能尊师以教人者也。
《需》以九五为主山水蒙卦解六爻,盖凡事皆当需,而王道尤当以久而成,《彖传》所谓“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指五而言之也。
《讼》以九五为主,盖诸爻皆讼者也,九五则听讼者也。《彖传》所谓“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亦指五而言之也。
《师》以九二、六五为主,盖九二在下,“丈人”也;六五在上,能用“丈人”者也。
《比》以九五为主,盖卦唯一一阳居尊位, 为上下所比附者也。
《小畜》以六四为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盖六四以一阴畜阳,故《彖传》日“柔得位而上下应之”,九五与之合志,以成其畜,故《彖传》曰“刚中而志行”。
《履》以六三为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盖六三以一柔履众刚之间,多危多惧,卦之所以名《履》也。居尊位尤当常以危惧存心,故九五之辞曰“贞厉”,而《彖传》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泰》以九二、六五为主,盖泰者上下交而志同,九二能尽臣道以上交者也,六五能尽君道以下交者也,二爻皆成卦之主,亦皆主卦之主也。
《否》以六二、九五为主,盖否者上下不变,六二“否亨”,敛德辟难者也。九五“休否”,变《否》为《泰》者也。然则六二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
《同人》以六二、九五为主,盖六二以一阴能同众阳,而九五与之应。故《彖传》日“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
《大有》以六五为主,盖六五以虚中居尊,能有众阳。故《彖传》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谦》以九三为主,盖卦唯一一阳,得位而居下体,谦之象也。故其爻辞与卦同,《传》曰“三多凶”,而唯此爻最吉。
《豫》以九四为主,卦唯一阳,而居上位,卦之所由以为豫者。故《彖传》曰“刚应而志行”。
《随》以初九、九五为主,盖卦之所以为随者,刚能下柔也。初五两爻,皆刚居柔下,故为卦主。
《蛊》以六五为主,盖诸爻皆有事于干蛊者,至五而功始成,故诸爻皆有戒辞,而五独曰“用誉”也。
《临》以初九、九二为主,《彖传》所谓“刚浸而长”是也。
《观》以九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大观在上”是也。
《噬嗑》以六五为主,《彖传》所谓“柔得中而上行”是也。
《贲》以六二、上九为主,《彖传》所谓“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是也。
《剥》以上九为主,阴虽剥阳,而阳终不可剥也,故为卦主。
《复》以初九为主,《彖传》所谓“刚反”者是也。
《无妄》以初九、九五为主,盖初九动之始,如人诚心之初动也;九五乾德之纯,如人至诚之无息也。故《彖传》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指初也;又曰“刚中而应”,指五也。
《大畜》以六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刚上而尚贤”者是也。
《颐》亦以六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养贤以及万民”者是也。
《大过》以九二、九四为主,盖九二刚中而不过者也山水蒙卦解六爻,九四栋而不桡者也。
《坎》以二五两阳为主,而五尤为主,水之积满者行也。
《离》以二五两阴为主,而二尤为主,火之方发者明也。
《咸》之九四当心位,心者感之君,则四卦主也。然九五当背位,为咸中之艮,感中之心,是谓动而能静,则五尤卦主也。
《恒》者常也,中则常矣,卦唯二五居中,而六五之柔中,尤不如九二之刚中,则二卦主也。
《遁》之为遁以二阴,则初二成卦之主也。然处之尽善者唯九五,则九五又主卦之主也。故《彖传》曰“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大壮》之为壮以四阳,而九四当四阳之上,则四卦主也。
《晋》以明出地上成卦,六五为离之主,当中天之位,则五卦主也。故《彖传》曰“柔进而上行”。
《明夷》以日入地中成卦,而上六积土之厚,夷人之明者也,成卦之主也。六二、六五皆秉中顺之德,明而见夷者也,主卦之主也。故《彖传》曰“文王以之”、“箕子以之”。
《家人》以九五、六二为主,故《彖传》日“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睽》以六五、九二为主,故《彖传》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蹇》以九五为主,故《彖传》曰“往得中也”。盖《彖》辞所谓“大人”者,即指五也。
《解》以九二、六五为主,故《彖传》曰“往得众也”,指五也。又曰“乃得中也”,指二也。
《损》以损下卦上画,益上卦上画为义,则六三、上九,成卦之主也;然损下益上,所益者君也,故六五为主卦之主。
《益》以损上卦下画,益下卦下画为义,则六四、初九,成卦之主也。然损上益下者,君施之而臣受之,故九五、六二为主卦之主。
《夬》以一阴极于上为义,则上六成卦之主也。然五阳决阴,而五居其上,又尊位也,故九五为主卦之主。
《姤》以一阴生于下为义,则初六成卦之主也。然五阳皆有制阴之责,而唯二五以刚中之德,一则与之相切近以制之,一则居尊临其上以制之,故九五、九二为主卦之主。
《萃》以九五为主,而九四次之,卦唯二阳而居高位,为众阴所萃也。
《升》以六五为主,《彖传》日“柔以时升”,六五升之最尊者也。然升者必自下起,其卦以地中生木为象,则初六者巽体之主,乃木之根也,故初六亦为成卦之主。
《困》以九二、九五为主,盖卦以刚掩为义,谓二五以刚中之德,而皆掩于阴也,故两爻皆成卦之主,又皆主卦之主。
《井》以九五为主,盖井以水为功,而九五坎体之主也;井以养民为义,而九五养民之君也。
《革》以九五为主,盖居尊位,则有改革之权;刚中正,则能尽改革之善,故其辞曰“大人虎变。”
《鼎》以六五、上九为主,盖鼎以养贤为义,而六五尊尚上九之贤,其象如鼎之铉耳之相得也。
《震》以二阳为主,然震阳动于下者也,故四不为主,而初为主。
《艮》亦以二阳为主,然艮阳止于上者也,故三不为主,而上为主。
《渐》以女归为义,而诸爻唯六二应五,合乎女归之象,则六二卦主也。然渐又以进为义,而九五进居高位,有刚中之德,则九五亦卦之主也。
《归妹》以女之自归为义,其德不尊,故《彖传》曰“无攸利, 柔乘刚也”。是六三,上六成卦之主也。然六五居尊,下交,则反变不尊而为尊,化凶而为吉。是六五又主卦之主也。
《丰》以六五为主,盖其彖辞曰“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六五之位则王之位也,柔而居中,则日中之德也。
《旅》亦以六五为主,故《彖传》曰“柔得中乎外”。又曰“止而丽乎明”。五居外体,旅于外之象也;处中位,为离体之主,得中丽明之象也。
《巽》虽主于二阴,然阴卦以阴为主者,唯离为然,以其居中故也。巽之二阴,则为成卦之主,而不得为主卦之主。主卦之主者,九五也。申命行事,非居尊位者不可。故《彖传》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指五也。
《兑》之二阴亦为成卦之主,而不得为主卦之主。主卦之主,则二五也。故《彖传》曰“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
《涣》以九五为主,盖收拾天下之散,非居尊不能也。然九二居内以固其本,六四承五以成其功,亦卦义之所重,故《彖传》曰“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节》亦以九五为主,盖立制度以节天下,亦唯居尊有德者能之。故《彖传》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中孚》之成卦以中虚,则六三、六四,成卦之主也。然孚之取义以中实,则九二、九五,主卦之主也。至于孚乃化邦,乃居尊者之事,故卦之主在五。
《小过》以二五为主,以其柔而得中,当过之时而不过也。
《既济》以六二为主,盖既济则初吉而终乱,六二居内体,正初言之时也。故《彖传》曰“初吉柔得中也”。
《未济》以六五为主,盖未济则始乱而终治,六五居外体,正开治之时也。故《彖传》曰“未济,亨,柔得中也”。
以上之义,皆可以据《彖传》、爻辞而推得之。大抵《易》者,成大业之书。而成大业者,必归之有德有位之人。故五之为卦主者独多。
中间亦有因时义不取五为王位者,不过数卦而已。自五而外,诸爻之辞,有曰王者,皆非以其爻当王也,乃对五位而为言耳。如《随》之上曰“王用亨于西山”,则因其系于五也。《益》之二曰“王用亨于帝”,则因其应于五也。《升》之四曰“王用亨于岐山”,则因其承于五也。皆其德与时称,故王者简而用之,以答乎神明之心也。又上爻有蒙五爻而终其义者,如《师》之上曰“大君有命”,则因五之出师定乱,而至此则奏成功也。《离》之上曰“王用出征”,则因五之忧勤图治,而至此则除乱本也。皆蒙五爻之义,而语其成效如此。《易》中五上两爻,此类最多,亦非以其爻当王也。
(二)《周易函书》卦主说
胡煦认为不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皆是代表着阴阳往来流行,它们组成一个有主次等级秩序的体系,有其内在的结构性,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在所有卦中,乾坤为大父母,具有主宰的地位,其它各卦皆从乾坤而来,莫不具有乾坤之体,因此皆以乾坤为体卦。不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除乾坤泰否外,每卦必有主爻,主爻决定着该卦的性质。在三画卦中,主爻为每卦三爻中独异之一爻,此独异之一爻,非阳九用于坤,即阴六用于乾。因六画卦由内外两个三卦组成,其主爻即是内外两个三画卦的主爻,因此六画卦除乾坤泰否外,均有一个或两个主爻。
《彖传》中“往来内外”皆是指主爻而言。乾坤为体,九六为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氲缊交感,往来变化,遂成六十四卦。这就是胡煦的体卦主爻说。他说:乾坤体也,六子用也,体之一交而用斯出矣。乾索于坤,则用其九于坤,而坤之体固在也。坤索于乾,则用其六于乾,而乾之体固在也。因六子之成,皆各得乾坤之一体,所以谓为体卦。
具体来说,在八个三画卦中,乾坤为父母,即体卦,其余六卦为子女,它们都是乾坤两卦相交而来的,交即是阴阳往来流行。如果用乾的每一爻分别去交坤的对应一爻,即得到震、坎、艮三男卦,在这三卦中,每卦有一根来交之阳爻,即为该卦主爻,而其体为坤。这三卦的主爻都是阳爻,阳为男,且有初、中、末之分,所以定震、坎、艮分别为长男、中男、少男。
如果用坤的每一爻分别去交乾的对应一爻,即得到巽、离、兑三女卦,在这三卦中,每卦有一根来交之阴爻,即为该卦主爻,而其体为乾。这三卦的主爻都是阴爻,阴为女,又依初、中、末之位,而定異、离、兑分别为长女、中女、少女。
如三画卦震,其体为坤,乾初之一爻来交于坤初,即为震卦。震卦之体初爻虽伏,而坤之中、末两爻尚在,坤之半体犹存,故仍以坤为体卦。震之主爻则为乾之初阳,震卦的性质即为主爻初阳所决定,故定之为长男。
在六画卦中,除乾坤泰否外,其余六十卦皆有主爻,其主爻亦根据内外两个三画卦的主爻来判断。因此这六十卦每卦均有一个或二个主交,而该卦的性质即是由主爻决定的。胡煦认为彖辞大多是解释主爻的,因此用他的体卦主爻说来解释《周易》,以前卦变说解不通的地方,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了。
历史上的易学家,不论是象数派,还是义理派,都会面临着《周易》中的三个基本向题:其一是卦的生成如何(成卦法),其二是卦的相互关系如何(观卦法),其三是卦象与经传文的对应关系如何(解卦法)。三者能不能相互融通,一以贯之,是把握《周易》的关键。历代易学家为此殚精竭虑,提出种种易例,但贯通者不多。胡煦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为集大成者,他的体卦主爻说比较合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笔者就《周易折中》李光地的卦主说和《周易函书》胡煦的卦主说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观卦法的不同。李光地秉承汉易以来的传统,认为一卦是从另外一卦变化而来,如认为损益两卦是由泰否两卦变化而来。胡煦则对这种卦变持否定意见,认为六十二卦皆是从乾坤两卦演变而来,是乾爻交坤卦或坤爻交乾卦的结果。
正是这种别样的观卦方法,导致了对卦主不同的认识。孰是孰非,笔者不敢断言,具列以上,供自己和大家研究。
今天就聊天这里,下次见。
马志军
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