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学习者的困惑:易经解释众多,如何辨别真伪?

前几天有粉丝联系到我,向我倾诉了很久,他说自己读《易经》读了很多年了,也领悟到了一些《易经》的智慧,但是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市面上对于《易经》的解释各不相同,让他无所适从,每天都在各种观点中摇摆。

其实这是很多读易之人的困惑,易学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各种流派互相交织,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给当代的易学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 地水火风

地水火风是佛教所称的四大,是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乍一看,这跟中国所说的五行观念有冲突,地水火风只有四个,而五行却有五个,其实不然。五行所描述的是整个世界,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佛教所说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属金,代表着金刚不坏、长流永存。而地水火风所描述的是除了西天净土之外的物质世界,并没有涉及金的元素,并没有包含西方永恒不坏的世界,所以如果地水火风所描述的物质世界,和具有金属性的西方永恒世界相加,代表的就是整个世界,所以佛教的地水火风跟中国的五行并不冲突,只不过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而已。

2.九九归一

提到九九归一,很多人想到的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非得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缺一难都不行。

其实“九九归一”是珠算中的一句口诀,但是这句口诀的根源却来自于易学的河图,河图中用一三五七九这几个数来描述阳气的增长,到了九这个数的时候,阳气就开始衰竭,阴气增长,所以数不过九,过九就要从新开始。

金庸小说里面提到的九阳神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九天玄女,中国古代民俗中的“数九寒冬”,这些都跟“九”离不开关系。这里的“九”指的都是一个极限,超过了就得重新来过,开启下一个循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观点最早可以溯源到《易经》中的河图。(研究完河图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周易》所有的智慧都藏在河图里一文有对河图智慧的深入发掘。)

3.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句话出自《系辞传》,《系辞传》传说是由孔子的后学们编纂而成的,其中汇集了孔子和他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关于《易经》的读书笔记。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描述了宇宙的生成过程,但这是不准确的,研究明白这5个问题后我发现,《易经》所说的五行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文 中提到过,易学的系统大约分为三套:第一是气,即太极、阴阳、五行;第二是数六爻纳支还是纳甲,即河图、洛书、大衍之数;第三套是象,即两仪、四象、八卦。所以这句话所用的话语其实是《易经》的“象”语言。

“太极”指宇宙未分的状态,用圆圈表示。“两仪”为阴阳已分,用阴阳爻表示,“四象”就是阴阳之间再相互交融,二乘以二得四,八卦就是四象之上再加上一阴一阳,四再乘以二得八,于是八卦生成。

4.善易者不卜

在古代,那些找街边的算命先生算命的人都是心中有疑惑的人,自己看不清未来,企图通过神秘的手段寻求安慰,这其实跟人们对宗教的信仰相似。

古代的圣贤孔子和荀子都提到过“善易者不卜”这句话,意思是那些能够洞彻《周易》智慧的人不会去算卦。为什么?因为《周易》讲的都是人生的智慧,当一个人完全明了了其中的智慧之后,就能够应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达到乐天知命的境界。

5.无极与太极

很多人在读《周易》的时候还遇到过“无极”的说法,或者“无极而太极”的论述,所以有人认为是“无极生太极”。但在朱熹所看来,这是一种“叠床架屋”的观点,朱熹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同一个东西,无极并不在太极之前,“无极生太极”的观点是多此一举。

在易学中,符号是用来描述气的变化规律的,如果从气的角度来看,最原始的状态为混沌之气,这个状态其实是不可描述的,就像晋代易学家韩康伯在注释《周易》时候所说的,“不可以形睹,不可以名诘”。这个状态类似于科学上所提到的宇宙大爆炸,即时间产生之前的状态。这个状态既称之为“无极”,也称之为“太极”,“无极”是说这个状态是最靠前的了,不能再往前追溯了,类似于无法超越的极限,而“太极”说的是这个状态是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的,能够动而划分为阴阳二气,进而生成世间万物。

6.纳甲与纳支

纳甲指的是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跟《易经》卦象六爻配合,之所以称之为“纳甲”是因为甲是十天干之首;纳支指的是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跟《易经》卦象六爻配合。

一提到纳甲和纳支,很多人想到的是江湖术士们用天干地支的算命方法,其实在这之前,很多易学家用天干和地支来注解《周易》,阐释智慧,比如历史上的易学家京房、荀爽、郑玄、魏伯阳等。

具体方法是乾纳甲,坤纳乙,甲乙为木,表示东方;艮纳丙,兑纳丁,丙丁为火,表示南方;坎纳戊,离纳己,戊己为土,表示中央;震纳庚,巽纳辛,庚辛为金,表示西方;乾纳壬,坤纳癸,壬癸为水,表示北方。

虽然有很多易学家用干支来注解《周易》,但是后世的很多研究者发现其中有很多削足适履的地方,因为《易经》的文字是活泼的,而干支却极有规律性,两者必然不能完全相合。

7.天地人三才

《周易》卦象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在上为天,在下为地,人因为具备万物之灵而得以有资格与天地并列。八卦有三爻,最下一爻为地,最上一爻为天,中间一爻为人。就六爻卦来看,最下两爻为地,最上两爻为天,中间两爻为人。天地人三才齐备,所以才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8.一阴一阳之谓道

很多人将这句话笼统地解释为辩证法,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其实黑格尔或者马克思的辩证法跟《易经》的阴阳有很大区别,并不能直接用辩证法来解释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贯穿于整个易学的基本精神,任何理论都与它脱不了关系,比如河图、洛书中阴阳之数为什么那样排列?《周易》六十四卦为什么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大衍之数为什么是50?《周易》卦象为什么是六爻……

《周易》六十四卦为什么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其中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主导,乾坤为纯阴纯阳的状态,代表阴阳未交,既济、未济都是三阴三阳,而且这两卦的阴爻和阳爻都恰好隔着排列的,代表阴阳相交的极限。

《周易》第三卦为屯,第四卦为蒙,屯卦为水雷,蒙卦为山水,这两卦都是两阳四阴,但是屯卦为雷出于水,蒙卦为泉流山下,这两卦一阴一阳六爻纳支还是纳甲,一往一复,为一个循环。《周易》其他六十卦也有这个规律,或者两卦,或者四卦,或者八卦,按照一阴一阳的规律形成一个小循环,而整个《周易》六十四卦构成一个大循环。

9.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是周朝太卜占卜国运所用,在今天看来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是其中蕴含的哲理依然跟“一阴一阳之谓道”有关。研究明白这5个问题后我发现,《易经》所说的五行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文中提到,大衍之数由河图洛书之数推演而来,代表阴阳平衡。

大衍之数50,其用为何只有49?这是因为阳数24,阴数24,阴阳共用之数1,所以24+24+1=49,而24+1+24+1=50。所以大衍之数虽然有50,但是有用的只有49,因为其中的1,是被阴阳重复使用的。王弼注解说这个“1”数代表着太极,它主导其他49数的变化。

10.乾坤为《易》之门

这句话出自《系辞传》,宋代的儒学家二程和朱熹尤其赞同。意思是乾坤两卦是《周易》的门户,要想了解《周易》六十四卦,必须从乾坤两卦读起。这种观点是可信的,因为乾坤两卦确实指出了阴阳的基本规律,指出了六十四卦的基本读法,正是因为这两卦如此重要,所以孔子才专门为这两卦写了《文言传》专门解释。

以上十句话还远远不能概括易学的核心内容,但易学的核心内容一定跟这十句话有关,历代易学研究者的很多著作中也都提到了这十句话。所以对于喜欢《易经》的人,尤其是对于易学初学者来说,弄懂这十句话就很有必要,可以说越是能早一天看透这十句话的人,越是能早一天读懂《易经》。

下一篇: 掌握八卦纳十二地支歌诀,助你快速排六爻卦
上一篇: “浑天甲子”对六爻的知识做了一个点题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