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着南师《易经杂说》第二部分的思路,进一步了解易经的基本知识,包括“错综复杂”卦和现实意义,六十四卦全图简单分解,五行基本知识,以及认识一下北宋的易经大师邵雍邵康节先生。
一、本卦以及错、综、互、变各卦的概念,和它们的现实意义。
易经是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的,即把一个事物置于普遍联系的宇宙中看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得到最正确和有利的答案。基于这种哲学思想,易经的每一个卦,都有相应的“错综复杂”卦相对应。
本卦:起到的那一个就是,如随便写一字,经比划计算,得一个上二下四的“泽雷随”,随就是本卦,是初始、开始、目前的意思。
(泽雷随卦的本卦)
互卦:舍去上下爻不用,取本卦中的第三四五爻的排列做上卦(或叫外卦),本卦的第二三四爻的排列做内卦,重新组合起来就是互卦。如随卦的互卦是“风山渐”。互卦是用交互的观点看问题,从内外互相影响的角度观察判断对事物的影响。
(随的互卦,风山渐。)
错卦:本卦阴阳全变就是,即逢阳变阴,逢阴变阳。如随卦的错卦是“山风蛊”。六十四卦都有自己的错卦。南师说:“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
南师进一步解释到:“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随的错卦,山风蛊。)
同样一个事的发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是易理之一,你也可以管它叫对立面。
综卦:按南师的原话就是“站到对面来看”。即站在对方角度看。假如你坐在这里,对方坐在你对面,他看到的就是综卦。比如随卦的综卦就是“山风蛊”。
(随卦的综卦,恰好也是山风蛊)
除了乾、坤、坎、离这四个卦,和大过、小过、颐、中孚这四个是“绝对的”卦(南师所讲),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有综卦。
南师又说:“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变卦,南师在这一章没有讲,现简单描述一下。比如你会摇铜钱,以随为例。假如全是背面正面就是出了变爻。第一爻变了,就是随变成了“泽地萃”。如果一和三爻都变了,随的变卦就是“泽山咸”。变爻表示事物有变化,没有变叫做“六爻安静”。
了解了卦理“错综复杂”的意义,按南师的原话是“八面看东西,还要加上下一共十面”,就是身在局外,多角度全方位的判断和处理问题,这就是易道。
关于对“本错综互变”实际的应用,需要实践和练习,比如找一些大师的案例,看看人家是怎么判断问题的,以此增加技能。这个问题笔者不想多讲。
一是水平不行,二来此文的初衷首先是要不拘泥于易法,化繁为简。越搞越复杂,进去出不来就麻烦了。笔者实在是害怕把别人带到沟里~把明白人整糊涂了,可就全玩完了。
二、了解一下易经的“方圆图”。
易经的“方圆图”也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用一张图表示出了所有64卦的分解和组合,并且表示时空交叉排列的现实意义。
按南师的话就是:“这个方圆图,圆图是管宇宙的时间,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亦可说代表太阳系统时间运行的法则或原理,圆图中的方图管空间,代表方位方向,这就是前人的秘诀了。”
现在来了解其基本概念。先来看下面的数字方块图,了解一下它的排列规律。
从图上可以发现64卦的排列规律。一共八八六十四个格子,每个格子有两行数字,每行数字的第一行从右往左依次填上1到8,第二行从下到上一共1到8行,从1到8依次填入,每行不变,如第三行都填3。最后,每一个格子里都有了上下两个数字,一共是64个格子,64种组合。
把数字换成卦,比如上五下二就是“风泽中孚”,上二下五就是“泽风大过”。全部填满后,里面的方块就成全卦图了。
为了好理解,笔者用象棋的棋盘比喻一下。凡是会下象棋的就好理解了,这个“方圆图”里面的方块图,其实就是去掉楚河汉界的象棋棋盘图。这样比喻,是不是简单了一些?
外面的圆图也很简单。南师解释的太细致,现在只要简化的来。把图从中间画一个竖横(南师解释为南北极),上面标个“乾”卦表示天,下面标个“坤”卦表示地。
然后,从最上面竖横的左边排起,把方块图里每一格的卦按逆时针方向,从左到右的排,排完第一行排第二行,以此类推,排到第四行的最后一个“复”卦,就排到了坤。左半边就排好了。
右半边也是按简化版的来,即从第五行第一个“姤”卦排起,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往上的规律,顺时针挨着上面的乾卦排起,一直排到“剥”,挨到下面的坤卦,正好排满。
如果自己做图需要打格的。如果要写上阴阳符号,一定要冲着字写,转着划,否则就错了。一般来讲不用自己划,知道原理就行。
关于“方圆图”的意义六爻卦理,必须要引用南师的一大段话:
“例如在目前所处的房间内,亦可以划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时间,自己处在某一方位最有利。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太极,乃至一个录音机、一本书,都有一个太极。如这本书,从什么时候、什么部位坏起,都可以知道。这只是依据一个数字,一种现象的道理,加上时间与空间的因素,就可求出答案来。
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来的事情,只是一种非常精密的计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确,还是要靠人的。”
把上面一段话简化为个人的简单理解,就是万物都是一太极,将个体至于总体中,就能发现这个个体的全部。依据易经这个工具,可以做到这个目的。
三、关于“京房十六卦”。
上面的篇幅有些长,但是也不好压缩。为了轻松一点,了解一下京房十六卦概念~不细说就轻松了。
南师的《易经杂说》介绍了京房,现在只讲一下概念。
京房的十六卦六爻卦理,排列规律非常的简单,但要讲起来也要一大堆话。其卦理,南师用了一个人从出生直到逝去的各个阶段的生、老、病、死来解释。
就是这个概念。以后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拿来用。南师他老人家评价京房十六卦说:“如以呆板的头脑认定一个固定的法则去学,那就不易懂了。”
四、南师对邵康节大师的评价。
邵雍邵康节大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易学大家,他的“梅花易数”非常神奇,笔者也背过也用过。邵雍留下许多使用易经的案例,都极为准确。
南师说:“就如大家崇敬的邵康节先生,我经常骂他是骗人的。他算历史命运,算得真准,可是怎么样算法?这方法找不到,他把这个钥匙藏起来,不告诉人,如果把这钥匙一开,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南师的意思,许多大师都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的。比如易经,读过千经万典也不一定真的会算,因为找不到钥匙。南师感慨着说,跟着邵雍的思路走,“说不定白转多少年下去,也没有结果。”
现代的易学大家邵伟华老师就曾经感慨过,易数非一般人所能掌握,需要“悟”。这样的例子在禅宗公案里也是比比皆是,十几年不教一句话的都有,最后给了一句话就全懂了,就是这个意思。
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学易真真需要磨炼苦下功夫。再说有时候,就算老师给了这个钥匙,自己还傻不愣登的不懂呢,因为用功不够,火候不到。功到自然成。
还有,就是价值取向,即人生观的问题,做事情就该化繁为简,否则这个工具宁可不要。本来应该是艺不压身,结果让方法压住了自己,困在里面出不去,那怎么行,肯定要“整改”的。
南怀瑾大师一通百通,他老人家根器上乘,一学就会,他有资格评价邵雍大师的。但是笔者可不敢这样去评价邵雍大师,得到了意思就行啦,得多少就是多少。
五、五行知识简介。
五行说,就是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归纳到大的五类,用来解释所有的任何事物的一切发展变化规律。
五行就是五个符号,金木水火土。简单来说,凡是坚固的都是金性,木代表一切草木和生发功能,水代表了一切流动性和周流不息,火代表一切热能,土代表了地的不动性。
五行生克: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原理,用两个字解释,就是“生克”。南师解释说:“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循环。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循环链子。
还有克中有生,比如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像父亲教育儿子,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
还有生中有克。比如过分溺爱孩子,叫做“慈母多败儿”,领导人对部下过分宽容叫“慈不掌兵”。南师风趣的说,“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这其实也是“生中有克”的一种。
凡事要把握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华。
六、说点有趣的话做结尾。
把南师一两万字的这一章,用自己的话总结简化成一两千字,谬误处朋友们需多海涵。
就算一两千字,如果总是说理,那还是太枯燥乏味了。所以还要用最后一点篇幅,探讨一下五行的起源,捎带说一点有趣的事作为结尾。
邹衍是战国末期人,阴阳学家。孟子八十多时,他也就20出头,勉强算是差不多一个时代吧。
孟子到齐国去见梁惠王时,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你听听梁惠王的口气,就知道孟子传法的不易了。
而邹衍呢?一到齐国或其他国家,所有国家的大员乃至国君,无不亲自招待,宴会盛大。这是《史记》中记载的。
再看一两百年前的孔子,周游列国也带了一大群学生,可是有时连便饭都吃不上。作为道家和阴阳家的驺衍,为什么就那么受欢迎呢?只知道邹衍说过一句话。他说天下有九州,我们的中国只是九州的一州,叫神州。
这个故事也是南师讲的,南师说,“现在我们才知道地球有八大洲,而他当时就知道了,所以他的思想学说,当时震动了各国。”
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宝库,比如易经、五行、阴阳学说,到底有多少“密藏”,是不清楚的。因为不懂就去“埋汰”自己国家留下的古代文化文明,说这个伪造那个瞎编的,就更那个了。
作为炎黄子孙,实没必要羡慕他人文明,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的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