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高外国文学史教材“力求准确”去世

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悉,该校教授、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于9月20日晚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郑克鲁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翻译了包括《茶花女》、《悲惨世界》在内的多部世界名著,同时编著有学生们广泛使用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1939年出生于澳门,其曾祖父是晚清启蒙思想家郑观应。1962年,郑克鲁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师从翻译家李健吾。毕业后,他留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武汉大学法语系任系主任并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1987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

除了翻译了《茶花女》、《悲惨世界》、《基督山恩仇记》等多部法国文学经典之外,郑克鲁还翻译了法国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重要作品《第二性》,并凭借这本译作获得第四届傅雷翻译奖。译作之外,他编写的教材《外国文学史》也受到广泛的欢迎,是国内高校中使用率最高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力求准确”是郑克鲁一直坚持的翻译理念。他的著名译作《茶花女》、《悲惨世界》等都是“重译”,修订了不少老译本中不准确的问题。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外国文学名著节选本,他曾说道 “我的重译,一是力求做到准确,将前人的错译纠正过来;二是在文字上要翻译得流畅,尽量给人美的享受,让人觉得确是一个新译本”。

郑克鲁编选的《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三版)是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也是由他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全国统编教材)相配套的作品选。书中完整收录诗歌一百一十九首,小说和散文六十六篇。

本文摘编自《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三版)一书的《前言》部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从文中我们不仅能了解郑克鲁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见解,也能感受到他对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热情。

作者 | 郑克鲁

摘编 | 王青;刘亚光

《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三版),郑克鲁编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

经典作品不能“砍头去尾”地编

一部外国文学史上下几千年,包括一百多个国家,优秀作品何止千万。不少国家都出过经典丛书,雄心勃勃地要将经典作品汇集在一起。苏联有过一套二百种的丛书,我国也编纂了一种三套丛书,在1980年代以后大约增至三百种。

但是,何谓经典作品?不同的选家,有不同的眼光,无论如何很难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做到尽善尽美。就读者而言,谁又有那么多的时间读完这二三百种作品呢?须知不少大作品长达一百万字以上。

萨特的《厌恶》描写到一个自学者,他是在图书馆按字母顺序来读书的。这种读书方法不用说既迂腐又愚蠢,断然学不到系统的知识。一般读者恐怕连第一个字母的书都看不完。萨特的描写显然带有幽默意味。

有没有可能编一本不算太厚的书,把外国优秀作家的作品熔于一炉呢?

首先教学需要这样做。给大学生规定二三百种作品当作书目来阅读外国文学名著节选本,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妥当的。为配合教学,先是有周煦良主编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一套四册应需而生。这套作品选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是在1961年编选的,它缺乏20世纪的作品,所以1980年代以来又陆续出了十来套《外国文学作品选》。

应该说,后来出版的作品选,在作品上有所增加,但编选思想与第一套作品选是大同小异的,即基本上采取节选的方法:每部名著只选一小段。毫无疑问,这种砍头去尾的方法难以让读者窥见作品全貌。

因而后来有的作品选详尽地写出名著的提要,企图弥补节选的弊病。可是,提要毕竟代替不了原作,而且,原本生动多姿的作品却变得干巴巴的,提要写得不好还会味同嚼蜡;读者欣赏的不是作家的作品,而是编选者的文字。

外国文学名著节选本_外国文学名著选讲_外国文学名著选介

20世纪外国文学史(上),郑克鲁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编一本《外国文学作品选》。

好比一本世界地图集,倘若每个国家占一至两页,就编成二三百页。但也可以在一大张纸上印上东西两半球,世界各国尽收眼底。

以小见大是行之有效的。大作家的代表作往往是鸿篇巨制,但他们的短篇作品仍然可以体现他们的风格,甚至他们描写的主要题材。

《唐璜》厚厚两大册,固然是拜伦的代表作,但他的一些短诗就不能反映他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吗?歌德的代表作是诗体剧《浮士德》,但是他的一些短诗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

巴尔扎克写过几十部小说,《戈布塞克》不是也能体现他的思想和风格吗?

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都是不相上下的杰作,你总不能都选入吧?《伊凡·伊里奇的死》写于《复活》之前,反映了他后期的思想,其代表性是不容置疑的。这是一个中篇杰作,历来受到重视,为什么不能作为托尔斯泰压缩了的代表作来看待呢?

既然大作家都以中短篇来代替长篇入选,其他作家大体上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以完整的作品选入,是一个基本原则。本书就按这个原则编选。这样做的优点是,读者能看到作品的全貌,看完以后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欣赏到的是华章妙文。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大量选用中短篇的名篇。但这不是一本短篇选,也不是一本中篇选,而是中短篇的合选本,另外,还要加上中短篇幅的名诗。有的长篇中的片段能够独立成篇,也是可以收入的,例如《唐璜》中的《哀希腊》,《堂吉诃德》中的斗风车,《新爱洛依丝》中的《离别》和《游湖》,向来都可以单独抽出来,新编的作品选应该兼顾收入。

从这本不算太厚的书里,了解外国文学史的脉络

这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把外国大作家的精华荟萃于一册之中,既可供大学生阅读,又可以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兼具独立的收藏价值,何乐而不为呢?仅仅由于考虑到大学生的需要,不要篇幅太大,使学生负担过重,因而有的作家作品只得割爱,也许这是美中不足吧。

这本《外国文学作品选》与编选者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全国统编教材)配套,但所选作家作品稍有出入。文学史中重点讲述的作家在作品选中未能入选的,一是剧本,二是史诗,三是没有合适的中短篇作品。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暂且以同流派的作家来代替。

另外,作品选适当考虑到散文。同样出于篇幅的考虑,一个作家选了诗歌,就不再选小说,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雨果。这部作品选基本上按作家的生年或作品发表的年代先后编排顺序,同一国的作家集中在一起。唯小说与散文部分20世纪先按现实主义文学编排,现代主义文学殿后。诗歌共收一百一十九首,小说和散文共收六十六篇,包容九十多位作家的佳作。编选者提供了约占全书五分之一篇幅的译文,其余译文均精选自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出自名家之手且历经考验的权威译本。

本文摘编自《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三版)一书的《前言》部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 | 郑克鲁

摘编 | 王青;刘亚光

编辑 | 王青

校对 | 吴兴发

下一篇: 佟琦:平常的写作状态挺自由,时紧时松
上一篇: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而无聊!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