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学者杨慎的评价

第28卷第11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JoURNAL0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No.11V01.28(2013)论析《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学者杨慎的评价高远(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书籍与文化的大总结。蜀籍学人杨慎作为明代开考据之风气者,受到了四库馆臣精审之批评。指出其著述“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其学术“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杨慎考据工作的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表彰其考据中强调“博学”与“博征”。通过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说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杨慎;考据;明代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13)11—0052—07《四库全书总目》(下称《总目》)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为著录和存目书籍编写的内容提要,除了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外,还要“列作者之爵里”,“考本书之得失”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将史学,以及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等。作为一部官修目录的集体成果,既是乾嘉时代“汉学”的结晶体,又能反映出时代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特点。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以博学见称于世,首开明代考据学之端,其创作方面的成就、主要学术思想等都在《总目》中有所评论。考析《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能把他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加以观照,且多站在清代考据学的立场论定。作为正统思想代表的四库馆臣,虽对杨慎多有贬抑,但也如实地肯定了他在音韵训诂、文学创作、史学思想等方面的成就。在明清考据学的发展长河中,杨慎的承继作用和开启之功同样值得今人揭示与表彰。一、“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对杨慎著述的评析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一生经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1524年,杨慎因与其父杨廷和共同参与了嘉靖朝的“大礼议”事件获罪,被流放到云南,直至老死。也许是由于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多有接触实际,促使他思想上发生了改变,由原来信奉程朱理学转到反理学。在学术上,借着长期流放的空闲生活,杨慎于书无所不读,博学为明代第一。《总目》中《丹铅》诸录下云:“慎博览群书,喜为杂著。计其平生所叙录,不下二百余种。其考证诸书异同者,则皆以《丹铅》为名。[1]卷1191025《明史》卷192本传言:“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

”上论所言确为事实,今检视《总目》,经过四库馆臣考证,确为杨慎的著作有33种,其中《四库全书》著录的有17种,存目的有16种,其中《汉杂事秘辛》为杨慎伪撰;四库馆臣又对旧题为杨慎的9种著作进行了考辨,指出大抵皆“无知坊贾所为”,即坊贾依话杨慎之书。为了便于说明,特将杨慎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的录存情况列表于后:由表1,《四库全书》著录杨慎著作共计17种,其中经部8种、子部7种、集部2种;由表2,《总目》存目杨慎著作共计16种,其中经部4种、史部3种、子部6种、集部3种。据此可知,杨慎涉猎广泛,著述丰硕,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同时又比较博杂,举凡经史子集均有留世。收稿日期:2013—05—29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青年项目“明代史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2YJC770079)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高远(1981一),男,河南漯河人,史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明清史学史、四库学研究。总第170期高远:论析《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学者杨慎的评价53表1《四库全书》著录杨慎著作情况一览表书名卷数所属类别书名卷数所属类别表2《总目》存目杨慎著作情况一览表书名卷数所属类别书名卷数所属类别表3《总目》考证依证杨慎著作情况一览表书名《总目》结论别本家礼仪节8经部礼类存目真无知坊贾所为矣南诏野史1史部载记类20子部小说家类存目其为依讫已无疑义翰苑琼琚8集部总集类存目疑非慎之所为李太白诗选5集部总集类杜少陵诗选6集部总集类首先,录存了杨慎经部著作13种,尤以小学类最多。

如《古音骈字》:“古人字少而韵宽,故用字往往假借。是书取古字通用者以韵分之,各注引用书名于其下。由字体之通,求字音之通。于秦汉以前古音,颇有考证。”[1]卷4L3“清人周中孚说:“升庵精于考证,故说经之书俱能引据确切,独申己见,殊胜于株守传注,曲为附会者。”[2]卷2’25说明杨慎于音韵训诂成就较著,敢于对传统经典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存目了杨慎的《滇程记》《滇载记》《水经注碑目》3种史学著作。清李调元编辑刊印《函海》时,另收录有《云南山川志》《山海经补注》《希姓录》。在四库馆臣看来,这类史著“不过志山川,表里俗,采风谣而已”,仅在资料上“可备异闻”、“可资考证班1]卷6“573,未能达到“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1]卷91’769之目的,因此《四库全书》编纂时未予收录。而事实上,杨慎流贬云南三十余年,所留史著大多是关于西南地区的政区、地名、风俗民情、气候植被、山川湖泊等记载,如《滇载记》载:“是书乃其谪戍云南时所作,统纪滇域原始及各部姓种类。',[1]卷66’590如《滇程记》,主要记载作者自湘西、黔中而达滇南所见所闻。而当时的西南地区多为蛮荒之地,历史记载阙如,故杨慎所记弥足珍贵,为研究西南边地的历史及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史料。

四库全书中的史部一共有多少类_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_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将史学

复次,录存杨慎子部著作13种,内容涉及史学、文学、金石、民俗学、天文、音乐、艺术、医药诸方面,尤以《丹铅》系列著述为代表。杨慎相继成书的《丹铅》诸录,是其考据学的代表作,所谓“举凡六合之内,天地之中,莫不探究而笔之于书”。这些考订杂著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模拟,迅速传至全国,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正杨”风潮,对后世学术(尤其是清代考据学)产生过深远影响。因此,基于“学术理路”上的暗合,《总目》对明清学界围绕杨慎著述展开的“论战”评析较多。最后,录存杨慎集部著作5种,其中《升庵集》《诗话补遗》存于《四库全书》中。比较而言,《四库全书》对杨慎文学类著述录存不多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将史学,实与四库馆臣别集收辑标准有关。“今于元代以前,凡论定诸编,多加甄录。有明以后,篇章弥富,则删薤弥严。”[1]卷148’1271《总目》对存目的杨慎总集类著述评价亦不高,如认为《金石古文》“真伪错杂,殊多疏漏,,[1]卷192’”45。认本”[1]卷192’17“,不足为重。明代人喜伪造书籍,如嘉靖问杨慎的《汉杂事秘辛》,经四库馆臣考证系伪撰之书。据馆臣考证:“杨之甚详。其文淫艳,亦类传奇,汉人无是体裁也。”口]卷143’1216《总目》在评论《南中志》时直接指出:“杨慎好撰伪书,此书当亦《汉杂事秘辛》之类8’678类似评述在《总目》中屡屡可见:“慎喜伪托古书,不足为据,,[1]卷7其即慎所依托,而故谬其文以疑后人欤”[1]卷78,e78;54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11期“东坡《石鼓文》全本,实杨慎伪托,而以为篆籀特 全。

”[1]卷87’745隆庆万历以后,伪撰书大增,《总目》于 总集提要云:“至明万历以后,侩魁渔利,坊刻弥增, 剽窃陈因,动成巨帙,并无门径之可言。故存其目, 其实亦是同样目的。书籍依靠“名人效应”传播自古有之,鲁迅先生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现存之所谓汉人小 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 作,至宋明尚不绝。”[3]16明中叶以后,话名之风大为 盛行,那些默默无闻的作者与追求商业利润的书坊 联手合作,遂假托名人手笔,来促进自己作品的传 播。在此环境下,不少文人身受其害,如杨慎、冯梦 龙、李贽、李渔、汤显祖等。《总且》考证出话名杨慎 的著述多达9种,如《别本家礼仪节》八卷:“是编前 其图尤为猥琐。《送葬图》中至画四僧前导,四乐工鼓吹而随之。真无知坊贾所为矣。”又如对《广夷坚 志》二十卷的考证,充分展示了四库馆臣的“汉学”工 夫:“又称慎著述已满天下,晚年学《庄子》之卮言,拾 六年辛未登第,年二十四,至嘉靖二十年辛丑仅五十四岁,非晚年也。其为依托已无疑义。及核其书,乃 全录乐史《广卓异记》,~字不异,可谓不善作伪 矣。”[1]卷144’1229正是因为杨慎卓绝的才华、奇异的经 历、著述的丰硕,很容易成为普通读者关心的对象, 亦是书坊利用名人号召力获利的途径,所以话名杨 慎著述的畅销成为了明中后期商业出版的一大景 概而言之,《总目》问世后,对杨慎著作的评价似即成了定论。

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_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将史学_四库全书中的史部一共有多少类

作为一部清朝官修的目录书,馆臣首 先承认杨慎“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所撰《丹铅》诸 录“疏舛虽多,而精华亦复不少”;所撰《墨池琐录》 “或采旧文,或抒己意,往往皆心得之言”。但他们仍 未摆脱思想的局限,以正统的观点对杨慎著作每多 详考”,尤其是《丹铅》诸录“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古音骈字》“未免附会”;《金石古文》“真伪错杂,殊 多疏漏”。又说他“取名太急,稍成卷帙,即付枣梨, 恒订为编,只成杂学”等等,以此贬低他著作的价值。 对杨慎著作到底如何评价?丰家骅先生给出了答 案:“杨慎和许多开风气的人一样,虽不免有谬误,但 他提出了许多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开辟了新 的研究领域,启迪了后人的思想,转移了一时之风 气,其历史作用是不应低估的。”【4" 二、“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对杨慎学术的评价 馆臣对录存的以上杨慎著作,都一一加以考证、 评骘。综合编纂《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的上谕及 《凡例》,再参核《总目》写给杨慎著作的提要,我们发 现“著录”与“存目”之书皆依一定的标准。最为重要 的则是强烈的“崇汉抑宋”倾向,将所谓的“离经叛 道”、“非圣非法”的著作列入了“存目”。正如梁启超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言:“露骨的说,四库馆就是汉 学家大本营,《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

就这一点论,也可以说是:康熙中叶以来汉宋之争, 到开四[库]馆而汉学派全占胜利。”[5]11 汉学的坚守,他们在评价考据学人时自有一套自己的学术批评话语。考证工作,必先搜集证据,由此方 能博证。杨慎学识之“博洽”,在《总目》中得到大力 褒扬。所谓“博洽”,“既有方法论意义,考证需要有 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博洽群书,搜采丰 富,征引繁复;又指学人的学术修养和终极境界,学 问博通,淹贯六经,旁通子史。如是从而能保证自己 的考证征实而谨严,无疏舛和挂漏”[6]3。在《总目》 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博赡”、“淹博”、“赅 关于杨慎学术“博洽”之评价,首先肯定其“博洽冠一时”的学术地位。如《总目 推杨慎。”《总目正杨》:“慎于正德、嘉靖之间,以博 学称。”这样的学术地位亦得到了与他同时代的王世 贞的赞誉:“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用 人,家学相承,益以该博。凡宇宙名物,经史百家,下至稗官小说,医卜、技能、草木、虫鱼,靡不究心多识, 阐其理,博其趣,而订其讹谬焉。,,[8]卷21’32-33《总目》 录存杨慎之著述,充分说明了杨慎渊博之学识。其 次利用“博洽”等关键词对杨慎著述展开批评。

馆臣 对杨慎“博学”的称扬,在某种程度上高于对其考据 工作的评价,如认为《诗话补遗》乃杨慎流戍边陲凭 腹笥而成,故引证多有疏舛,“然其赅博渊通,究在明 人诸家之上”,因此《四库全书》收录了此著。又如杨 慎《古音丛目》,“是即随所记忆,触手成编,参差互 出,未归画一”,“盖慎博洽过陈第,而洞晓古音之根 柢则不及之。故搜辑秦汉古书,颇为该备,而置之不 得其所,遂往往舛漏祗牾。以其援据繁富,究非明人

下一篇: 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荟要》史部分类对比研究
上一篇: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清代官修书目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