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二十四本中国历代编修的史书的总称,是阅读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最基本的文字资料。总计有三千多卷,四千多万字。
按照时间排序来看,可以分为记载上古先秦两汉三国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记载两晋南北朝的十本:《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以上南朝)、《魏书》、《北齐书》、《周书》(以上北朝)和《南史》、《北史》;记载隋唐五代的五本:《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以及记载宋元明时期的四本:《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时的说法是乾隆时才定下来,最初通行的是二十二史,缺《旧唐书》和《旧五代史》。从别的书里面拆出来补齐以后,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史。而武英殿“钦定二十四史”又成为最为权威的二十四史版本。传统的二十四史并没有包含最后一个朝代清代,清代的史书称《清史稿》,那是民国开始以后的事情。
细心的人会发现二十四史的名称并不统一,十五本称书,九本称史。前四史就有三个称呼,称史二十四史哪个史书,称记,称志,不一而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史学传统的源头开始讲起。
我们业已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在古人的概念里,不存在通史与断代史的概念,只有记述一个朝代与几个朝代的分别。故而,《史记》就是写几个朝代的,由黄帝开始,历经夏商周,一直写到作者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时代;而《汉书》则是专写西汉这一个朝代。于是乎,在这以后专记一个朝代的史书就称为书,记述很多朝代的史书称为史。
《三国志》成为唯一的例外。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官修的史书,是陈寿作为民间史学家完成以后,后人裴松之做完注解,才找朝廷来确认的。因此名称上比较随意。
这样我们就看到,自《晋书》以下叙述南北朝历史的都是称为书的。虽然我们西晋和东晋看作是不同的两个朝代,但在古人看来还是一脉相承的。而专论南北朝的《南史》和《北史》就称作为史。
可以这么说,直至宋代,古代的史学家们还是按照这个套路在走。不仅自己按照这个套路走,而且还要修正前人不规范、随意的错误。在有些宋人出版的刻本里,《三国志》的三个篇目,魏志、蜀志、吴志,都要改成魏书、蜀书、吴书,以表示这是专记一个朝代。
但到了元代人修前朝的历史,《宋史》、《辽史》、《金史》却称作为史,一个朝代也可以成为史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三部史书都是出自于一个写作班子之手,而这个写作班子的主撰,当时元代的丞相脱脱,面对前朝分裂对峙的局面,一时无从下手,就只好将当时的情况,用南北朝式的状况来分析。即纪传的体例不变,参考书;而国号称呼参考史,把这三个朝代当做一个混合的存在。史书的称呼上就称作为史,以表示这三朝是一个整体,而非独立的存在。
这本不是一个看似疏忽的错误,背后有史学家谨慎的考虑。却被明清两代的史学家们将错就错,修元朝和明朝历史,因袭《宋史》等史书的称呼,变成史也可以称为一个朝代的历史,至于不在二十四史内的《清史稿》二十四史哪个史书,也是重复了这样的错误。
因此在元代以前,专记一个朝代的史书都称为某书,专记几个朝代的史书则称为某史,是史学家的传统,而元代以后,由于史学家对复杂历史的考察,将错就错,史和书变得混沌不明了。
以上文章是我诸多原创文章里的其中一篇,抄袭或者借鉴都非是我的特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