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承认为正史的书只有“二十四史”?

■王 川

自孔子作《春秋》以来,官方和民间所修的各种史著多如牛毛,但被官方承认为正史的书只有“二十四史”。清亡后,又修了一部《清史稿》。

“二十四史”贯穿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之始终,统治者把它们作为纪功,后人把它们作为殷鉴,学者把它们作为资料,个人把它们作为读物。然而有趣的是,不是很多人都知道这二十四部史编撰者的姓名。

编史是一项极为宏大浩繁的工程,它对作者的学问、见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这“二十四史”中,就有三部史书和镇江籍的学者有关,它们是:《晋书》、《宋书》和《南齐书》,都成书于南朝。

/strip/-error/1|"/>

南朝修史之风盛行,史著的数量也激增,不仅官修,私人也修。据一份统计,魏晋南北朝的史书即达八百一十七部,几乎对每一个王朝都写有数十部史书,对此,梁启超评说:“两晋六朝,百家芜秽,而治史者独盛,在晋尤著。”

《晋书》的修撰是从唐贞观二十年开始,历时近三年始成。由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令狐德棻等十八人撰稿。在此之前的晋史多达二十多种,除了已经亡佚的之外,当时认为“制作虽多,未能尽善”,所以李世民才下诏重修。现在中华书局版的书前注明:“此书的编撰者只用臧荣绪的《晋书》作为蓝本,并兼采笔记小说的记载,稍加增饰。”而对于其他各家的版本和史料,却是没有受到重视和选择。虽然后来这部史因为这一点受到了后世的诟病,但对于原著者臧荣绪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尊重。

因为,臧荣绪是京口人。

史书上载,臧荣绪是南齐时东莞莒人,和刘勰是同乡。东莞在山东,但那时早已沦陷几十年了。晋室在江南设侨郡以安置东渡的侨民,京口就有侨郡十八,东莞位列其中。为与北方的原东莞相区别,名为南东莞,位于句容一带。

臧荣绪家学渊源,父亲是国子助教,然而早逝。他幼孤,好学,自号为披褐先生。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淡泊名利,屡次辞去朝廷的征召,长期隐居在京口,安贫乐道,结庐守志,教授学生,埋头著书,是当时有名的大隐士。

六朝时史书浩如烟海,以晋史为多。据考证有二十六家,到唐代修晋书时尚有十八家。在这众多的史书中,除了极少数是官修之外,其它多是私家修史二十四史中哪些成书,其艰难性要胜于前者十倍。臧荣绪私家修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将两晋历史全部概括进去,较之以前的诸史包括时代最长,其篇章也是最详尽的。后人对此书的评价是:“欲求晋史全书,但当以荣绪为正。”有人甚至认为当时的大文豪沈约著的《晋书》也位列于臧著之后,沈著不过是在臧著的基础上进行润色和增减而已。臧荣绪的《晋书》以纪传体来叙两晋的史事,分为纪、录、志、传四部,记事详备,资料翔实,所以成了唐代修撰《晋书》时所取的最主要依据,“贞观修,以臧荣绪为本”。唐代《晋书》成,十八家本皆废,臧氏的《晋书》也随之亡佚。

臧荣绪修《晋书》的功绩虽在唐代被埋没,然而后代还是承认了他的成就。

/strip/-error/1|"/>

《宋书》是沈约撰。沈约是南梁时的文坛领袖。他在《宋书》最后附有一篇极长的《序》,细细讲明了自己几十代的家史。沈家的籍贯在武康,是在东汉光武帝时的事,只是祖籍的郡望,旧居而已,并不长住。从他的高祖父沈警和曾祖父沈穆夫开始已经迁居京口,在王恭手下任前将军主簿一职,到他的祖父沈林子一辈,刘裕还赐给第宅,让他们举家迁住京口。后来,沈约的父亲沈璞因卷入皇位之争而被杀,沈约当时才十三岁,潜逃在民间藏匿,直到大赦后才回返遇赦。他虽出生于官宦世家,但自幼流寓,孤贫无助。他矢志好学,博览群书,又与萧衍等人出入竟陵王门下,号称“竟陵八友”,后因辅佐萧衍篡齐成功而官至高位,文名更因之而鹊起。他学通文史,著述丰富,是齐梁时的文坛领袖,名气很大。他所撰的《宋书》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好评,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中。

/strip/-error/1|"/>

《南齐书》是南梁的萧子显所撰二十四史中哪些成书,这一点确凿无疑。

萧子显是南齐宗室,萧道成的孙子,丹阳人。在齐亡后入梁,以文才秀隽而受到梁武帝萧衍的爱赏,在梁廷做过一些官。他有很多著述,但以修史而驰名,先后著有《后汉书》、《齐书》、《普通北伐记》、《贵俭传》、《文集》,但大都已亡佚,只有《齐书》留存。此书后世称《南齐书》,以与李北药的《北齐书》相区别,均列入“二十四史”之内。

《南齐书》成书于距齐不久的梁,而齐梁又是同族,所取的史料多为亲身经历,基本可信。但也由于他是齐宗室,又在梁廷当官,所以在史书中未免有虚美隐恶、曲笔回护之处,评家疑为有失史德。但此书最可贵之处在有志,撰史最难之处就是撰志,因为志涉及到许多当朝的典故章仪,凡手不敢下笔,六朝诸史中,除了沈约和萧子显撰的史外都没有志,皆是避难就易。萧子显撰的史中有志,所以难能可贵。

这里对“二十四史”的优劣不作评价,只讲入选的事实。“二十四史”是中国史学界的天花板,其权威地位无可比拟,能在其中占据其一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而其中有三部史书(占了八分之一)与镇江密切相关,实属不简单。

【本文作者王川,退休教授,绘画之余为文,为文之闲作画,国内外出书二十二部,十二次个展。】

校对 王菲

下一篇: “二十四史”是怎么编写的?《旧唐书》编修概况
上一篇: 百余年来,谁是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