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可谓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有人比他比喻成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纵观我国婚姻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远古社会(母系氏族),先民文明未启,混沌初蒙,人们尚处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杂居乱伦阶段。神话中伏羲和女娲乃是兄妹相交合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情状。
二是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出现私有制),人们出现了婚姻及婚姻禁忌。从西周时代起,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如“同姓不婚周易中的感情智慧是,恶不殖也”(《国语·晋语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认为同姓通婚将影响种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质。
三是儒家正统下的传统社会,婚姻作为宗法制度下重要制度固定下来。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庸,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特别是在宋明理学盛行下,存天理灭人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特别是女性的婚姻和爱情的自主性被完全泯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就是时代的反映。
四是近现代欧风美雨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念及实践。经历了妇女解放、无产阶级革命爱情,再到后来市场化、工业文明确立的契约制婚姻。女性的个性得到空前解放,追求爱情和个性自由,在制度上基本实现了婚姻自由。
现代女性在婚姻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现代婚姻遇到的问题并不比传统婚姻要少。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周易》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来正确看待和把握自己的婚姻感情发展。
《周易》中关于婚嫁的记载涉及到《屯》、《蒙》、《泰》、《随》、《大过》、《咸》、《恒》、《家人》、《姤》、《困》、《蛊》、《贲》、《震》、《渐》、《归妹》等15卦,约占64卦的23%,可见,婚姻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古如是。
在这里,我想简单讲《周易》中反映出的婚姻中的三个问题。希望大家在问题中,悟出道理,形成智慧。
第一个是老少配的问题。《大过》九二爻辞,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周易中的感情智慧是,无不利。翻译成现在的话讲,枯木逢春,老牛吃嫩草,在占卜中,老少配是无不利的。我们暂先抛开《周易》本身阴阳、比和、承乘、当位不当位一套判断爻辞吉凶的标准,单从爻辞“得意忘象”上看,老少配是非常吉利和合适的。
这与很多现代女性喜欢找成熟稳重、有一定经济基础男性的理念是一致的。用戏虐的话讲“宁要富老子,不要穷小子”、“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当然,我们要批判婚姻恋爱中的唯物质主义,但是必要的经济基础是婚姻和谐的保障。站在男性立场上,也不喜欢拜金女。正如《蒙》六三爻辞提出的警示:“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见钱眼开,见到大款就水性杨花背信弃义的女人,不要娶。)
第二个是女性强势的问题。《姤》卦辞:女壮,勿用取女。天风姤,郑玄谓“一女当五男,非礼之正”。姤卦属于12消息卦中的夏至,巺代表草木,夏天草木最为繁盛,以此形容女性之强壮和强势,木强则金损。所以,“齐大非偶”(都一样强就不利于做配偶),在古代强势的女人婚姻不顺。
现代社会,强势女性,往往是比较挑剔的女性,一般男性又看不上,看上的男性,又存在“齐大非偶”的问题,所以,这就是强势女性的宿命。因此,要想获得幸福婚姻,要么就要有屈就的智慧,要么就要有任性而无所求的智慧。
第三个是婚姻实现形式的问题。
《贲》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马行如风)。匪寇,婚媾。”《屯》卦六二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徘徊不前),匪寇婚媾。”这是《周易》中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匪寇婚媾”的意思是说,不是来抢婚的,而是来求婚的。言外之意是,在当时的生活中,不管是抢婚还是求婚,似乎都能接受。
转换成现代语境,实现婚姻不要拘泥形式,不管是朋友介绍也好还是网络恋爱也罢,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姻缘。现代社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剩男剩女比较多,工作繁忙都是托辞,缘分一定青睐敞开的心灵。不管是“白马翰如”,还是“乘马班如”,至少你要到对方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