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读了十七遍无数名人推荐的第一部编年史通史

乾隆御史是什么官_乾隆御注二十四史_乾隆年间御史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周易》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一个人要成大事,读史是必不可少的。

读历史,身为中国人便不可不读《资治通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通史,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详细讲述了从战国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国1362年的历史,共计十六个朝代。

其中的兴衰成败,可以给人无数的启示。

由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康乾御批评点本《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简称“御批评点本”)首次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御批整理出版,是第一套现代本“皇帝御批”评点本《资治通鉴》,更值得现代人阅读。

毛泽东一生读了十七遍

无数名人推荐的第一历史读物

中国历史上,凡有非凡成就的帝王、政治家,无一不爱读《资治通鉴》。毛泽东晚年的时候,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孟锦云说,这部《资治通鉴》他读了很多遍,“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毛泽东还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

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他就已经开始阅读《资治通鉴》。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毛泽东和他谈起了自己的读书岁月,其中谈到对他学习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的乾隆御批本)。

在《毛泽东自传》一书中他如此说到:

我在学业上的第二次冒险是在省立第一中学……校中有一个国文教员十分地帮我,因为我有文学的倾向。这位先生借了一本《御批通鉴辑览》给我,其中有乾隆的诏谕和批评。……在我读过《御批通鉴辑览》以后,我断定还是单独求学的好。

可以说,《资治通鉴》是毛泽东一生各个阶段都在反复读的一部书。

康熙、乾隆亲自批点

要求后世子孙必读《资治通鉴》

清朝入关以后,极为重视对中华文化的学习,《资治通鉴》成为皇帝、大臣的必读书,康熙、乾隆先后对此书留下了御批。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曾经反复阅读《资治通鉴》,为此留下不少批注,辑录为《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出版。作为一代英主,他的批注高屋建瓴、别有见地。比如他在评价唐朝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时就指出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处理此事时的不足,他如此说到:

秦王李世民既然有创业的功劳,也有丰富的守成策略。唐高祖审度神器所归,自当要早定大计乾隆御注二十四史,然而他却犹豫不决,导致玄武门的惨祸,实在不能推卸其责。如果秦王李世民智慧足够的话,作为唐代的一代明君,他对于对于李建成、李元吉,难道没有应对的完全之策?一定要骨肉相残乾隆御注二十四史,让后世人讥笑吗?实在是他的谋略不够完善,不单单只是遭遇不幸而已。

乾隆御注二十四史_乾隆年间御史_乾隆御史是什么官

在康熙皇帝之后,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对《资治通鉴》喜爱有加,曾组织大量人力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编辑成《御批通鉴辑览》一书。其在《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这一部分内容中,他留下了一千多条御批,其御批体现了一代盛世君主的深谋大略,例如,他在评点韩信之死这件事件时就说道:

韩信是否冤枉,暂且不说,然而高祖在外面,吕后公然杀了大臣,灭三族,高祖回来后又不闻不问,牝鸡司晨,国家的政事成什么样子了!后来的人彘之祸,其征兆在这时已经出现了。

此外,乾隆的御批还对许多历史人物、史事、地理、官制进行考证,增加了很高的学术性,令人不得不佩服其博学多识。

乾隆御史是什么官_乾隆御注二十四史_乾隆年间御史

康熙、乾隆的御批,在清代曾经以《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御批通鉴辑览》刊行,但现在已流传不广。“康乾御批评点本”《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将两位帝王的御批重新置入《资治通鉴》的相关原文处,重新点校、翻译成白话文,让今人能够重读这些精彩“御批”,极具价值!

我们普通人为什么要去读

这部讲政治运作的《资治通鉴》

封建王朝的历史已经灰飞烟灭,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资治通鉴》呢?

对于上位者来说,通鉴可以说是极好的教材。

朝代更替,帝王轮转。如何统治,如何韬光养晦,如何夺取权力,如何巩固政权,如何开辟事业。书的每一页,都能看到成功和鲜血铸成的王位。从而从书中获得教训,让自己往清明方向发展。

对于一位中间阶级,更加能从通鉴中获得无数的宝贵经验。

上面是领导,下面是百姓,要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时宜又坚强的桥梁。了解那些历史人物是怎么活的怎么死的,反思自己该如何自处,这个位置很可能在某一天也能成为改变某些事件的推动力。通鉴中的历史经验,将是加固你的最好的材料。

一个普通人阅读这将近1400年,用无数人鲜血铸成的百姓史,就更能从中找到自己和一种心态,一种面对大势的心态。

下一篇: (知识点)二十四史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方向
上一篇: 《三国志》作者: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