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教师资格证考试通关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选择题与材料题答题方法

陈小牧

一、选择题

选择题能有效地考查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是目前中考最常见最基本的且比较稳定的题型。

这种题型对教师而言,而且因为机器改卷,且极少有评分的误差,自然非常受欢迎。对学生而言,只要选一个ABCD,不用像材料题那样写大段的文字,自然也很受欢迎。

要做好选择题的最关键的要诀就是,要看懂题干,从题干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来进行选择和判断。当然,这是废话,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操作。

一般而言,选择题有以下7种类型。当我们掌握了选择题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对于选择题的速度和质量就有很大的把握了。

(一)表述型选择题

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字眼有“是”“标志是”“开始于”“表现出”“性质是”“特点有”等。这种题目考查的是历史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例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古人类遗址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丁村人

【思路解析】根据课本知识,答案选B

例2:原始农业是指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②聚落的发展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思路解析】根据课本知识,①②③④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城市的出现不是,所以答案选A。

表述型选择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一张试卷里面占的分值大概是8-10题,16-32分左右。

(二)否定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也称逆向型选择题,选出不合符史实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采用否定式的提示和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随着现代考试对选择题的要求能让学生看懂,正能量,多思维题而不是鬼辩题,这种题型的题目在对应的减少。

例1: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中国历史初中答题格式,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

A.秦朝的残暴统治 B.秦末农民战争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

【思路解析】这种题目首先要做的是在题干中把否定词圈出来,这里要把“不包括”三个字圈出来,防止自己看漏。然后我们来看,出现汉初千里萧条,人眼断绝的原因有ABC,D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所以答案选D。

例2:秦“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天下,但其统治维持10多年就分崩离析。后世史学家一致认为秦亡于暴政。下列不属于秦的暴政的是( )

A.繁重的徭役 B.森严的等级制度C.沉重的赋税 D.严苛的法律

【思路解析】先把“不属于”三个字圈出来,然后在ABCD后面标注属于还是不属于,然后再瞟一眼自己圈出来的关键词“不属于”,所以选B。

(三)因果型选择题

考查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中国历史初中答题格式,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

例1: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B.互相借鉴经验 C.优秀人才的辅佐 D.社会的统一安定

【思路解析】题干问的是盛世出现的原因,关键词是“由此可见”,是需要对前面一段材料的综合和总结。前面两位皇帝的相同点是唐太宗即位采取了很多措施,唐玄宗即位采取了很多措施,然后导致了盛世的出现。所以盛世出现的原因是A。

例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时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自己在死后留下无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那么,史学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执政时期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思路解析】史学家肯定武则天是怎么肯定的。材料中的史学家主要是郭沫若,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对武则天一生的执政总结即武则天执政时期,政治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所以答案选B。

(四)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把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有相同点、共同、相似等词,也有反映成都性的词,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最根本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

例1: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都实现了大统一,正确。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修建了都江堰,隋修建了大运河。都存在时间很短暂,都是二世而亡。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隋开创了三生六部制度。所以答案选D。

例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汉朝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实行过的相同措施有( )

①释放奴婢 ②轻徭薄赋 ③减轻刑罚 ④勤俭治国

A.②④ B.①③ C.②③D.①④

【思路解析】相同措施,比较题。文景之治是汉初国家实力比较衰弱的时期,所以①②③④都有操作。而光武中兴只有轻徭薄赋和减轻刑罚两项措施是相同的。所以答案选C。

(五)组合型选择题

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其结构一般由:表述关系的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实践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例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通判监督地方知州

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全选,答案选A,全部都是。

例2: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北宋与辽关系上由“战”到“和”的转折 ②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③它客观上维持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④它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很多同学会选择A,而不同意选④。为什么④可以选呢?从军事实力上来讲,辽是强过宋的,但是从政治和经济上来讲,宋比辽优越。所以综合来看,宋辽之间综合实力比较均衡。

(六)排序型选择题

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常见的是按事件先后来排列。现在这种题目类型越来越少。

例1: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中国历史答题模板_中国历史答题技巧_中国历史初中答题格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思路解析】宋元时期,最早出现的国家是辽,917年建立,此时南方还处在五代十国时期。后960年北宋统一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后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再到1115年金朝建立,十年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造成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所以答案是D。

例2:以下是发生于两宋时期的几件历史大事,根据事件的关联关系推断,它们的正确排列应是

①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②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③金军灭掉北宋王朝

④赵构称帝偏安江南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思路解析】时间排序真的每一个事件的时间都要记住吗?其实不用。做这种题目其实也需要用到一些逻辑。题中①②有辽、契丹(辽就是契丹),所以很明显是一个时期的。③④金和南宋很明显是一个时期的。所以①②肯定在③④前面。排除A和B。③④很明显是顺序下来的逻辑事件,北宋灭亡然后南宋建立,所以③在④的前面。所以答案选C。

(七)材料型选择题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考验学生功力的题型。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一般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加上一些材料如文字、图片、表格,根据材料创设情境,设置备选项。

例1: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思路解析】这是表格型材料题,在考试中越来越常见。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是什么?西汉南北户数比例2:8,到北宋时期6:4.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哦,南方人口多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答案选B。这个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

例2: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写开封城时说:“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 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 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由此可知

A.宋朝科技发达 B.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瓦子是政府办公的场所 D.宋朝时期夜市很发达

【思路解析】这是材料型选择题,情境是《东京梦华录》里面的开封城。由此可知,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选B。不选D的原因是材料里面不仅仅描述了夜市。

选择题有答题技巧吗?

不外乎三点,一要确定题目的时空方向,它到底考查的书本哪个时间段的知识。二要看题干里面的关键词,比如“根本目的”“背景”“启示”“原因”“相同之处”等等。三要看材料的整体意思。越是难度高的选择题考查的越是同学们阅读理解的水平。所以,要想历史好,语文很重要。

二、材料题

(一)答题技巧

材料题是考试的基本题型,对于材料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或者说答题方法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答题的技巧。

良好的答题规范和答题格式。在进行日常历史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和答题格式。

1、答题时,不能用箭头将上一题的答案迁移到下一题,题目之间不能混答。

2、同一道题,在答题时,每一个得分点一定要用序号标注,举例如下:

材料一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进行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士取六分,北士取四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简析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南北分榜取士。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

在改卷时老师希望的答案:(1)措施:南北分榜取士。

(2)积极影响: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到,参考答案和考试时要写出来的答案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要写清楚序号标准,让改卷老师看得明明白吧。特别是一定要把得分点一一标注。

可以采取如下答题格式:(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平常的联系很多题目都是没有赋分的,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想一下,这道题应该有多少分,然后按照分数来答题。一般来说是1分一个点或者2分一个点。举例说明:

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材料论述的观点。

这道题2分和6分很明显不是一个答法。

4、重视书写,不要有错别字。很多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出现很多错别字。比如说“经济重心”“的“重”字,“市舶司”的“舶”字,“闭关锁国”的“锁”字。历史的专有名词很多,建议进行专门的专有名词的听写。

5、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答题时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同学照搬材料,自己完全不动脑筋。当然,这跟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一定关系,但是也反映一个问题,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建议在期末专门复习时,可以选一两道题目,进行专门的练习。就练习怎样改变句式,但是句子原意不变。这是专门的答题技巧的训练。

6、重视阅读。很多同学“原因”“目的”“背景”“影响”“意义”“含义”“启示”等这些词汇的意思都弄不明白。所以,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教材文本,将教材当做材料、当成文本,首先让学生理解教材含义。

7、要有大单元意识和概念。答题时,很多同学不能从时代总特征的高角度透析历史现象,如不能从(时代特征的历史逻辑和单元特征入手解题。十分不善于结合课本学习的知识去分析和解答问题。日常学习中注重单元标题即时代特征的深度解读并统领本单元全部学习。从时代总特征的高角度透析历史现象和解读单元各篇课文。

8、注重文字史料的阅读分析教学,加强学法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关键信息提取、分析、归纳、概括训练,提升挖掘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提升学生思维活性与严谨性,由于开放性强,所以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更高,要多联系各时期的历史,关注时事,古今对比。

(二)举例说明

材料一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粟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军同六国战争的特点,并说明原因。(4分)

材料题答题方法:读材料,看问题,划关键,分点答。

(1)一读材料。①第一步:通读材料,看31题标题。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的根本保证。很明显,下面的材料都跟变革相关。这时候你能想起商鞅变法、秦朝统一措施,汉朝初期休养生息吗?②看具体材料,概括大意。③看材料来源,比如说材料一来自秦朝律法。材料二来自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2)二看几问。第一个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军同六国战争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这里你就可以在试卷这里写:(1)战争特点:

(2)原因:

(3)三划关键。

怎么划关键词?①看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没有说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所以只从材料里面找答案。②看后面分值,4分,应该是特点2分,原因2分。最多两个特点2个原因,一个1分。③看材料一:全胜58次,互有胜负3次,败北4次,说明秦军胜多败少,大部分是胜利,只有少数几次失败。当时战争很多。

我们再看第二问的原因:秦军同六国战争,战争很频繁,大部分是胜利。问原因就是问为什么秦军能取得大部分时候的胜利呢?说明秦军强大,是什么使得秦军变强大的?哦商鞅变法。为什么知道是商鞅变法呢?因为材料一说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很明显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大增。

所以,我们分点作答的答案是:(1)战争特点:秦国通六国战争频繁,大部分都是胜利。(2)原因: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起来。

参考答案: 特点:秦国战争大部分取得胜利。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

3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002年6月,在湖南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属秦朝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涉及秦朝的内史、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文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下一篇: 2017年高中历史30个材料题答题术语高频考点汇总
上一篇: (知识点)2017年高考辛亥革命分析与性质分析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号!